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5699发布日期:2021-04-30 09:3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污染物质,如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体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为保护区域环境不受污染,生活污水需要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放。生活污水一般是经过市政污水管网收集至市政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有许多未能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小水量的生活污水产生主体,如小区、农村和菜市场等等。这些主体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周围水体之中或进行回用。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设在地表,占地面积大,集成化程度低,而且操作复杂,不易维护,效率偏低,难以有效的对上述主体产生的污水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净化后排出并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及的主体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处理,且不便于维护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包括:

池体、沉淀室、生化室、消毒室、导流组件和第一增压泵;

所述池体的内部为空并形成有一腔室,所述沉淀室、生化室和消毒室均安装于所述腔室,且所述沉淀室、生化室和消毒室依次连通设置,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沉淀室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进液端与所述消毒室连通,以将所述消毒室的液体排出至外界;

所述沉淀室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端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一滑板,所述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外接电源,所述滑板的另一端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池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电磁铁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永磁体,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或断电时,所述滑板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污水经导流组件进入沉淀室,静置一段时间后,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泥等杂质沉降至沉淀室的底端,待静置结束后,沉淀室内较为洁净的液体依次流经生化室以去除有机污染物、流经消毒室以进行消毒,待沉淀室内较为洁净的液体排出后,使电磁铁断电,电磁铁在失去磁力后经弹性件的复位拉伸,滑板向左滑移,从而将沉降的杂质经由第一排污口排出至池体的底部,污水经静置过滤、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后变得洁净,并可将沉降后的污泥等杂质去除,效率高,去污效果好;导流组件中过滤网的设置便于将污水中的部分杂质初步拦截,并且便于清除过滤网上的过滤残留物;集污室的设置,便于将沉淀室内沉积的污泥等杂质经推板收集至集污室内,在污泥泵的定期清理下,污泥得以被有效清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2所示,该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1、沉淀室2、生化室3、消毒室4、导流组件5和第一增压泵6,池体1的内部为空并形成有一腔室,沉淀室2、生化室3和消毒室4均安装于池体1内部的腔室,且沉淀室2、生化室3和消毒室4依次连通设置,导流组件5与沉淀室2连通,第一增压泵6的进液端与消毒室4的底端连通。

沉淀室2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件21和第二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21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11,第二支撑件22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支撑板221,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21并列设置,且第一支撑板211与第二支撑板221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污口(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板211的底部水平滑动安装有一滑板23,滑板23的右端设置有电磁铁24,电磁铁24外接电源,滑板23的左端通过一弹性件25与池体1的腔室的左侧壁弹性连接,第二支撑板221的左端形成有与电磁铁24相适配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永磁体26,当电磁铁24通电或断电时,滑板23滑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撑板221,并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排污口,亦即,电磁铁24通电时,滑板23向右滑移并使电磁铁24吸附固定于永磁体26,从而使第一排污口关闭,当电磁铁24断电时,滑板23在弹性件25的拉伸下向左滑移,并使电磁铁24脱离永磁体26,从而使第一排污口开启;

具体地讲,污水经导流组件5进入沉淀室2的内部,静置一段时间后,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泥等杂质沉降至沉淀室2的底端,待静置结束后,一方面,沉淀室2的内部较为洁净的液体依次流经生化室3和消毒室4,生化室3用于去除液体中的有机物,避免排出的液体富营养化,消毒室4则对去除有机物后的液体进行消毒处理,另一方面,待沉淀室2内的较为洁净的液体排出后,使电磁铁24断电,沉淀室2的底部所沉降的杂质经由第一排污口排出至池体1的底部。

优选地,沉淀室2内还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271和第二挡板272,第一挡板271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11的右端上方,第二挡板272安装于第二支撑板221的左端上方,第一挡板271和第二挡板272的底端均安装有刷毛28,刷毛28贴设于滑板23,第一挡板271和第二挡板272一方面阻止滑板23向左滑移的过程中,沉淀室2底部沉降的污泥等杂质直接落入滑板23滑移的滑道和第二支撑板221左端的凹槽内,另一方面,第一挡板271和第二挡板272底端的刷毛28可将滑动中的滑板23上端面粘附的杂质清扫,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优选地,生化室3的内部安装有填料支架31、微孔曝气器32和曝气管33,填料支架31填充有生物载体填料层311,微孔曝气器32安装于生化室3的内部底端,曝气管33安装于生化室3的内部右侧,沉淀室2排出的液体进入生化室3的内部后,在微孔曝气器32和曝气管33的曝气,以及生物载体填料层311的作用下,液体中所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被有效去除。

优选地,池体1的腔室上端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口11,通风口11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吸附网111,以使得池体1的内部始终与外界空气连通,并将足够的空气供给至生化室3内,活性炭吸附网111的设置,则将于池体1排出的气体的异味去除,并吸附部分微小颗粒。

优选地,消毒室4的内部上端安装有透明封板41,透明封板41与消毒室4的内部上端侧壁之间安装有紫外线灯管42,以对流入至消毒室4内的液体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紫外线消毒属于纯物理消毒方法,其具有简单便捷、广谱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优选地,导流组件5包括导流管51和过滤网52,过滤网52安装于导流管51的上端,过滤网52用于将投放进导流组件5中的污水中所含有的粒状、块状或绳结类的物体过滤,导流管51呈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加的弧状结构,且导流管51的上端形成有多个导流孔511,导流管51的底端形成有第一出液端512,在导流孔511和第一出液端512的作用下,于导流组件5投放的污水经过滤后流至沉淀室2内。

优选地,该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还包括除污组件7,除污组件7安装于池体1的腔室,且除污组件7安装于第一排污口的下方,除污组件7包括固定板71、电动推杆72和推板73,固定板71竖直的固定安装于池体1的腔室的底端,电动推杆72外接电源,且电动推杆72的右端安装于固定板71的一侧,电动推杆72的左端与推板73固定连接,推板73的下端可滑动的安装于池体1的腔室的底端,推板73的左侧呈内凹面,且推板73的下端形成有一用于除污的斜面731,具体地将,待沉淀室2内部底端所沉淀的杂质经第一排污口下落至池体1的底部后,启动电动推杆72,电动推杆72向左伸长推进,并在推板73的作用下将池体1底端的杂质铲除后推移。

优选地,池体1的左侧安装有集污室8,池体1腔室的左侧底部形成有第二排污口12,第二排污口12与推板73相向设置,集污室8与第二排污口12连通,集污室8的内部安装有污泥泵81,推板73将池体1底部的杂质推移至集污室8内,待集污室8内部的污泥等杂质积累到一定的体量时,开启污泥泵81,以此将集污室8内的杂质定期清理并排出。

优选地,该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二增压泵9和第三增压泵10,沉淀室2的底部形成有第二出液端29,第二增压泵9的进液端与第二出液端29连通、出液端与生化室3的内部上端连通;生化室3的底部形成有第三出液端34,第三增压泵10的进液端与第三出液端34连通、出液端与消毒室4的内部上端连通,且第三增压泵10的出液端位于透明封板41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于导流组件5向沉淀室2的内部导入污水,经过滤网52过滤后的污水静置于沉淀室2内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二增压泵9,第二增压泵9将沉淀室2内较为洁净的液体依次输入至生化室3的内部和消毒室4的内部,在生化室3的曝气下,液体中所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被有效去除,在消毒室4的紫外消毒下,液体被进一步消毒处理,而后,经处理净化后的液体借由第一增压泵6排出至外界;待沉淀室2内的较为洁净的液体排出后,使电磁铁24断电,断电后的电磁铁24失去磁力并在弹性件25的复位拉伸下向左滑移,由此脱离永磁体26后的电磁铁24将第一排污口开启,沉淀室2底部沉积的污泥等杂质从第一排污口下落至池体1的底部,在推板73的推移清扫下,池体1底部的污泥被推至集污室8的内部,定期开启污泥泵81以将集污室8内的污泥等杂质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其包括池体、沉淀室、生化室、消毒室、导流组件和第一增压泵,池体的内部为空并形成有一腔室,沉淀室、生化室和消毒室均安装于腔室,且沉淀室、生化室和消毒室依次连通设置,导流组件与沉淀室连通,第一增压泵的进液端与消毒室的底端连通,第一支撑板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一滑板,滑板的右端设置有电磁铁,滑板的左端通过一弹性件与池体的左侧壁弹性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左端形成有与电磁铁相适配的凹槽,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永磁体,由此,污水经导流组件进入沉淀室的内部,静置一段时间后,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泥等杂质沉降至沉淀室的底端,待静置结束后,沉淀室的内部较为洁净的液体排出,并依次流经生化室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室以紫外线消毒,待沉淀室内的较为洁净的液体排出后,使电磁铁断电,电磁铁在失去磁力后经弹性件的复位拉伸,滑块向左滑移,从而将沉降的杂质经由第一排污口排出至池体的底部,污水经过滤静置、去除有机污染物和紫外线消毒后变得洁净,并可将沉降的杂质去除,效率高,去污效果好;导流组件中过滤网的设置便于将污水中的部分杂质初步拦截,并且便于清除过滤网上的过滤残留物;集污室的设置,便于将沉淀室内沉积的污泥等杂质经推板收集至集污室内,在污泥泵的定期清理下,污泥得以被有效清除。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