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向流斜板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308发布日期:2021-04-14 01:5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向流斜板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向流斜板污水处理反应器。


背景技术:

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由于其污泥浓度高,泥水混合效果好且无需后续污泥沉淀单元而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存在抗冲击负荷能力差、泥水混合效果差、三相分离器结构复杂的缺点。而厌氧折板反应器是在反应器内沿水流方向设置多个折流挡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又分隔成上向流室和下向流室,由于折流板的阻挡和污泥的自身沉降性能,污泥多被截留在各自的反应室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微生物反应区,因此其具有能耗低、污泥截留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等优,但其存在升流室易形成沟流和死角、反应器有效容积负荷难以控制等的缺点。并且上述反应器仅能够应用于单一处理阶段,无法同时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
3.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同时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并且能耗低、污泥截留能力强、不易形成钩流和死角的污水处理反应器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向流斜板污水处理反应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上向流斜板污水处理反应器,包括设置在反应器内的v型折板,所述v型折板将所述反应器内部分隔成相互密封的好氧区、泥床过滤区和厌氧区,所述泥床过滤区底部堆积有过滤活性污泥,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且好氧区设有总进水口,所述v型折板靠近所述好氧区的一侧板底部设有过滤进水口,所述厌氧区设有用于将所述泥床过滤区上层清水输送到厌氧区的输送泵,所述厌氧区设有总出水口。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本实用新型反应器通过v型折板分隔成好氧区、泥床过滤区和厌氧区,污水依次经过好氧处理、过滤处理和厌氧处理,污水内的固体悬浮物在经过泥床过滤区时被截流,同时也会沿v型折板内侧面下沉堆积在泥床过滤区底部,能够同时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并且能耗低、污泥截留能力强;
9.2、本实用新型采用v型折板来进行折流,同时v型折板用于区域分隔,设计巧妙,不易形成钩流和死角。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进水口处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端固定在所述过滤进水口下方,上端延伸至所述好氧区上方,所述导流板和v型折板配合形成进水道。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流板用于限制泥床过滤区的进水高度,避免短流。
12.进一步的,所述总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外侧底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总进水口设置在外侧底部,过滤进水口由于导流板作用限制
在上方,从而增加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包括折流段和导流段,所述折流段下固定在所述过滤进水口下方,上端延伸至与过滤进水口上边缘等高位置,所述导流段下端与所述折流段上端固定,导流段上端延伸至所述好氧区上方,所述折流段的水平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导流段水平倾斜角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折流段的水平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导流段水平倾斜角度,污水经过导流段进入折流段时被折流段阻挡,污水内的固体悬浮物停留在折流段内,并沿折流段进入堆积在泥床过滤区底部;同时折流段也避免污水直接冲击泥床过滤区下部的污泥。
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段与所述v型折板靠近所述好氧区的一侧板平行。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水道保持一定宽度,避免水压变化,形成稳定的处理系统。
18.进一步的,所述泥床过滤区上部设有超声波泥位计。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超声波泥位计用于监测泥床过滤区污泥高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清理,避免影响正常水处理过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所示:
23.1、v型折板;
24.2、好氧区;
25.3、泥床过滤区;
26.4、厌氧区;
27.5、过滤活性污泥;
28.6、过滤进水口;
29.7、输送泵;
30.8、导流板;801、折流段;802、导流段;
31.9、进水道;
32.10、总进水口;
33.11、超声波泥位计;
34.12、总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6.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
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7.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向流斜板污水处理反应器,包括设置在反应器内的v型折板1。
40.v型折板1将反应器内部分隔成相互密封的好氧区2、泥床过滤区3和厌氧区4。
41.泥床过滤区3底部堆积有过滤活性污泥5好氧区2内设有曝气装置,且好氧区2设有总进水口10。
42.v型折板1靠近好氧区2的一侧板底部设有过滤进水口6,厌氧区4设有用于将泥床过滤区3上层清水输送到厌氧区4的输送泵7。
43.厌氧区4设有总出水口12。
44.过滤进水口6处设有导流板8,导流板8下端固定在过滤进水口6下方,上端延伸至好氧区2上方,导流板8和v型折板1配合形成进水道9。
45.导流板8用于限制泥床过滤区3的进水高度,避免短流。
46.总进水口10设置在好氧区2外侧底部。
47.总进水口10设置在外侧底部,过滤进水口6由于导流板8作用限制在上方,从而增加好氧区2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48.导流板8包括折流段801和导流段802,折流段801下固定在过滤进水口6下方,上端延伸至与过滤进水口6上边缘等高位置,导流段802下端与折流段801上端固定,导流段802上端延伸至好氧区2上方,折流段801的水平倾斜角度小于导流段802水平倾斜角度。
49.折流段801的水平倾斜角度小于导流段802水平倾斜角度,污水经过导流段802进入折流段801时被折流段801阻挡,污水内的固体悬浮物停留在折流段801内,并沿折流段801进入堆积在泥床过滤区3底部;同时折流段801也避免污水直接冲击泥床过滤区3下部的污泥。
50.导流段802与v型折板1靠近好氧区2的一侧板平行。
51.进水道9保持一定宽度,避免水压变化,形成稳定的处理系统。
52.泥床过滤区3上部设有超声波泥位计11,具体型号为m394093。
53.超声波泥位计11用于监测泥床过滤区3污泥高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清理,避免影响正常水处理过程。
54.本实施例反应器通过v型折板1分隔成好氧区2、泥床过滤区3和厌氧区4,污水依次经过好氧处理、过滤处理和厌氧处理,污水内的固体悬浮物在经过泥床过滤区3时被截流,
同时也会沿v型折板1内侧面下沉堆积在泥床过滤区3底部,能够同时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并且能耗低、污泥截留能力强;
55.本实施例采用v型折板1来进行折流,同时v型折板1用于区域分隔,设计巧妙,不易形成钩流和死角。
5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