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0764发布日期:2021-12-15 11:2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解决分散性粪污的发酵熟化问题,采取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技术,由分水控流井控制至少两个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的输入,控制粪污输入其中一个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另一个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中的粪污在停止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厌氧消化,达到污泥稳定化发酵时间,粪污发酵成稳定化污泥。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技术由分水控流井控制粪污输出方向,考虑粪污的特殊性,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技术操作的间隔时间长,常规的阀门或闸门不适于进行粪污输出的控制,因此,在分水控流井中采用侧排式分流槽,侧排式分流槽的过流洞口上用阻水盖板进行启闭的控制,覆盖阻水盖板时关闭过流洞口,掀开阻水盖板时打开过流洞口,侧排式分流槽在水平方向连接分流管,这样就不会增大分流管和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的埋深。由此形成采用侧排式分流槽的分水控流井与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构成的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分水控流井中安装侧排式分流槽,由分水控流井和至少两组沉淀消化池构成污泥稳定化处理装置。
4.本实用新型同步厌氧稳定化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是由分水控流井引出分流管并连接至少两组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构成的处理装置,分水控流井有至少一个进水管,在分水控流井底部有至少两个侧排式分流槽,侧排式分流槽的过流洞口部位安装有连接合页的阻水盖板,从每个侧排式分流槽中引出一道分流管,每个分流管连接一组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
5.所述分水控流井是在控流井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侧排式分流槽,在侧排式分流槽的斜向板面上有过流洞口,斜向板面上有掀开或覆盖的阻水盖板,阻水盖板的一个侧边连接斜向板面上部的合页,阻水盖板上板面连接有锁链或拉杆,控流井侧壁设有至少一道进水管,从每个侧排式分流槽所在控流井侧壁底部引出一道分流管。
6.所述侧排式分流槽是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的过流槽或过流空间,侧排式分流槽的斜向板面上有过流洞口,与侧排式分流槽相接的控流井侧壁底部有出水口或引向外部的分流管;两个侧排式分流槽相对设置,两个相对的侧排式分流槽的过流洞口相对,或者至少两个侧排式分流槽并排设置,分流槽过流洞口对面的控流井侧壁有进水管或进水口;在侧排式分流槽斜向板面的上部安装有合页,合页连接阻水盖板的一个侧边,在阻水盖板的上板面有挂环或提拉孔或提手,挂环或提拉孔或提手连接锁链或拉杆,锁链或拉杆中部,或者锁链或拉杆的中部和端头部位有挂环或链环或锁扣。
7.所述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是由至少一道空间隔墙或隔板分隔的有至少两格沉淀处理空间的厌氧处理装置,或者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是由折流隔板上下交错分隔的折流式
厌氧处理装置,或者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是由至少一道半球状或弧面隔板分隔的有至少两格沉淀处理空间的厌氧处理装置,或者沉淀消化池是一个俯视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的沉淀消化池,单格的沉淀处理空间是平流沉淀池或双层沉淀池或过水截面安装填料的处理池,在空间隔墙或隔板上有至少一个过水洞口或过水管或过水三通或倒l型过水管连通相邻的两格沉淀处理空间,分流管从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的前端侧壁直通进入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或者分流管通过进水三通引入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在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末端沉淀处理空间的侧壁有出水装置,出水装置是出水口或出水管或出水三通,或者出水装置是缓冲出水装置,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的空间上部或顶板有引向外部的排气管,每格沉淀处理空间的顶板有检查口及盖板。
8.所述缓冲出水装置是由小口径过流洞口、溢流口、出水管构成的三通状排水装置,三通状排水装置呈t型或倒l型或直通型,三通状排水装置的出水管引出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的侧壁,溢流口位于三通状排水装置设在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内的高位处,小口径过流洞口设在三通状排水装置的在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内的低位处。
9.所述控流井是俯视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的过流井,井体由控流井侧壁,控流井底板,井口及控流井盖板构成,控流井有至少一道进水管和至少两道分流管,在控流井侧壁靠近控流井井口部位有挂钩或锁扣或挂环或横杆,控流井的井体采用砖石砌筑,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或者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或者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造,或者采用塑料材料制造。
10.所述两组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是池体采用砖砌建造,或者钢筋混凝土建造,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生产,或者金属材料制造,或者塑料材料制造,或者玻璃钢复合材料制造,两组并联的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是整体式池体,或者是两组并联的单体沉淀消化池组合构成,单体沉淀消化池是俯视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的容器,或者单体沉淀消化池是横置的圆柱状容器,或者单体化沉淀消化池是立柱状容器。
1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生活污水产生的粪污进行批次稳定化处理。有益之处在于不增大化粪池的埋深,简化操作,能够在不影响连续性输入粪污或污泥的情况下,轮替对化粪池内累积的粪污进行稳定化处理。
附图说明
1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水控流井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

a剖立面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2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3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4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19.附图中,1、化粪池或沉淀消化池;2、分水控流井;3、分流管;4、出水装置;5、侧排式分流槽;6、进水管;7、过水洞口或过水管或过水三通或倒l型过水管;8、检查口及盖板;9、空间隔墙或隔板;10、半球状或弧面隔板;11、控流井侧壁;12、进水管;13、挂环或链环或锁扣;14、分流槽斜板面;15、阻水盖板;16、合页;17、锁链或拉杆;18、挂钩或锁扣或挂环;19、挂环
或提拉孔或提手;20、过流洞口;21、控流井底板;22、控流井盖板;23、单体沉淀消化池。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2、3所示的实施方案1是由分水控流井2引出两道分流管3连通两个化粪池1构成的处理装置,化粪池1是采用玻璃钢材质制造横置的圆柱状两格化粪池,化粪池1的内部有一道空间隔墙或隔板9将化粪池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格沉淀处理空间,空间隔墙或隔板9的中部有一个过水洞口7,化粪池的出水端有出水装置4,出水装置4是水平出水管或者是出水三通或者是缓冲出水管,每格沉淀处理空间的顶部有检查口及盖板8,从分水控流井2引出的分流管3是化粪池1的进水管,分水控流井2是俯视形状为四边形的控流井,分水控流井2的井体由控流井侧壁11、控流井底板21、控流井盖板22构成,在分水控流井2的一个控流井侧壁11的下部有一个进水管6,分水控流井2底部有两个侧排式分流槽5,两个侧排式分流槽5的斜面相对,进水管6对着两个侧排式分流槽5中间的位置,侧排式分流槽5的剖立面呈直角三角形,侧排式分流槽5的斜向板面是分流槽斜板面14,在分流槽斜板面14上有过流洞口20,在分流槽斜板面14的上部安装有两个合页16,合页16的活动端连接阻水盖板15的一个侧边,阻水盖板15的上板面有挂环或提手19,挂环或提手19连接锁链17的一端,锁链17的中部和另一端头有挂环或链环或锁扣13,两个侧排式分流槽5上方靠近井口的控流井侧壁11各有一个挂钩18,一个阻水盖板15覆盖在一个侧排式分流槽5的过流洞口20上,所连接的锁链17末端的挂环13挂在挂钩18上,另一个侧排式分流槽5上连接的阻水盖板15掀开,阻水盖板15连接的锁链17的中部和末端的挂环或链环或锁扣13挂在井口部位的挂钩18上,每个侧排式分流槽5相接的控流井侧壁11的底部引出一道分流管3,进水管6的管内底标高不低于过流洞口20洞口下部的标高,分水控流井2的顶部有控流井盖板22。
21.如图4所示实施方案2中化粪池1的内部有一道半球状或弧面空间隔板10将化粪池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格沉淀处理空间,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
22.如图5所示实施方案3是由分水控流井2引出两道分流管3连通两组沉淀消化池构成的处理装置,每组沉淀消化池是由两个单体沉淀消化池23串联构成,两个单体沉淀消化池23之间有过水管7连通,前端的单体沉淀消化池23连通分流管3,后端的单体沉淀消化池23有出水装置4,单体沉淀消化池23是竖立的圆柱状容器,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节组合构成,单体沉淀消化池23的底部有底板,顶部有顶板,顶板上有检查口及盖板8,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
23.如图6所示实施方案4是由分水控流井2引出两道分流管3连通两个化粪池1构成的处理装置,化粪池1是采用砖石砌筑建造的两格化粪池,俯视形状是四边形,分水控流井2中有两个并列设在分水控流井2底部的侧排式分流槽5,进水管6设在一个侧排式分流槽5的分流槽斜板面14对面的控流井侧壁11上,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