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9688发布日期:2022-01-05 11:3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指能通航的水路,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河道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河流分类原则多种多样,按注入地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外流河则注入海洋,中国常以河流径流的年内动态差异进行河流分类,共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7型,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河流和水系的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往往并不重合,但地下集水区很难直接测定,所以,在分析流域特征或进行水文计算时,多用地面集水区代表流域,由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即为两条流域或两个水系的分水线。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就是它的流域。
3.河道是指河水流经的道路,河道污水治理是目前水环境污染趋待解决的问题,河道污水治理主要包括有害杂质和异物的治理,在处理时不易进行有效处理,影响河道的治理效果,在治理后也不易对处理的异物和杂质进行处理和收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包括立柱、收集机构和处理机构;
5.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壳体、隔板、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壳体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柱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壁与支管贯穿固定,所述支管与排污总管连通;
6.所述处理机构包括壳体、挡板和侧板,所述壳体顶部与挡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侧端与侧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板通过拉簧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对应有导流孔,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拉绳与布袋固定连接,所述布袋内部填充有生物絮团。
7.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均匀分布,其中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壳体,若干个所述壳体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之间通过金属丝网固定连接,所述金属丝网和壳体分别位于立柱两侧,所述壳体内部与支管连通,所述壳体两侧都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对应有侧板。
9.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宽度与壳体高度相同,所述挡板底端接触有限位板,所述挡板和隔板之间设有塑料材质的拉簧。
1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倾斜分布的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相
互平行分布,所述隔板两侧都与立板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布袋,所述布袋内部填充有微生物激活材料的生物絮团。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河道治理和收集功能的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立柱,2、壳体,3、隔板,4、立板,5、第一过滤网,6、挂绳,7、布袋,8、生物絮团,9、第二过滤网,10、拉簧,11、挡板,12、侧板,13、限位板,14、支管,15、排污总管,16、导流孔,17、金属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
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河道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包括立柱1、收集机构和处理机构;
25.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壳体2、隔板3、第一过滤网5和第二过滤网9,所述壳体2与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之间固定连接有立板4,所述立柱1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隔板3,所述隔板3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5,所述第二过滤网9与壳体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侧壁与支管14贯穿固定,所述支管14与排污总管15连通;
26.所述处理机构包括壳体2、挡板11和侧板12,所述壳体2顶部与挡板11转动连接,所述挡板11侧端与侧板12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板11通过拉簧10与隔板3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2对应有导流孔16,所述第一过滤网5通过拉绳与布袋7固定连接,所述布袋7内部填充有生物絮团8。
27.所述立柱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1均匀分布,其中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壳体2,若干个所述壳体2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之间通过金属丝网17固定连接,所述金属丝网17和壳体2分别位于立柱1两侧,所述壳体2内部与支管14连通,所述壳体2两侧都开设有导流孔16,所述导流孔16对应有侧板12;所述挡板11宽度与壳体2高度相同,所述挡板11底端接触有限位板13,所述挡板11和隔板3之间设有塑料材质的拉簧10;所述立柱1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倾斜分布的隔板3,若干个所述隔板3相互平行分布,所述隔板3两侧都与立板4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布袋7,所述布袋7内部填充有微生物激活材料的生物絮团8。
28.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立柱1打入河道,河流在流动时使污水穿过隔板3之间,设置的倾斜隔板3能够对污水进行导流,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能够实现杂质和异物的过滤,实现初步过滤后,污水通过挡板11底部进入壳体2内部,此时通过第二过滤网9进行污水的再次过滤,使过滤后的杂质和异物停留在壳体2内部,通过外接水泵的排污总管15和支管14实现收集物的收集处理,同时污水进入隔板3之间时,通过金属丝网17对较大异物进行过滤,布袋7内填充的生物絮团8能够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实现水源净化,在河流流速较大时,水源的冲击力推动挡板11转动,使挡板11抵住限位板13,此时收集的杂质和异物被收集在壳体2内部,防止流出,挡板11带动侧板12转动时,侧板12与导流孔16处分离,此时水源通过导流孔16处排出,防止水流冲击力度过大而导致收集处理装置损坏问题,同时具有泄洪功能,可在洪水期间保证河道的正常排洪。
29.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0.1.本技术设置有立柱可间接设置在河道内部进行河道污水的收集和治理,配合隔板可实现污水流动过程中的处理,并通过生物絮团有利于改善水源质量,设置有壳体能够实现过滤的杂质和异物的收集;
31.2.本技术设置有外接的排污管能够实现收集后的杂质和异物的处理,提高河道水流质量,在河道洪水期间能够实现异物的收集,并具有排洪功能,可防止收集和处理装置不被洪水冲毁问题,提高河道治理装置的实用性。
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