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5492发布日期:2022-02-19 22:5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


背景技术:

2.污泥脱水机全称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又习惯称叠螺脱水机,叠片式脱水机,泛称污泥脱水机,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且高效的污泥处理设备,主要应用于工地污水处理工程以及石化、轻工、化纤、造纸、制药、皮革等行业的污泥水处理系统;
3.目前的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不便于降低污泥的落差,平稳输出污泥,污泥掉落在地面不便于清理,且目前的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不具有除湿功能,难以快速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解决了目前的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平稳输出污泥,且不具有除湿功能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包括脱泥机本体和支座,所述脱泥机本体的底端与支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座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控仪,所述温控仪的检测探头固定置于支座的内壁,所述支座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和支座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反转托辊和正转托辊,两个所述反转托辊通过第一输送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正转托辊通过第二输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支座的内部固定设有除湿机构。
6.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和两个拉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均与支座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侧分别与其中一个反转托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均与支座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侧分别与其中一个正转托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杆与两个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除湿机构包括风管、风扇、电热丝、抽风罩和排风罩,所述风管两端的内壁分别固定设有风扇和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温控仪电性连接,所述风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抽风罩和排风罩,所述抽风罩和排风罩均与支座的内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除湿机构还包括定位框和防护网片,所述定位框与抽风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一侧通过螺丝与防护网片的一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座的正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座、并与另一个反转托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座、并与另一个正转托辊的一端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座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三个支撑垫,六个所述支撑垫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橡胶防滑垫,所述支座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具有如下有益
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能够分别支撑其中一个反转托辊和其中一个正转托辊,且能够使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和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凸出支座,通过两个拉杆能够分别提高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牢固性,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便于分别驱动另一个反转托辊和另一个正转托辊,能够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反方向运动,脱泥机本体脱泥时,污泥掉落在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运动过程中将污泥导入支座、掉落在第二输送带上,第二输送带将污泥输出支座,降低了污泥的落差,便于平稳输出污泥,可避免污泥掉落在地面。
13.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工地用污水脱泥机,采用温控仪设定温控监测范围,温控仪的检测探头能够对支座内部的温度实时监测,支座内部的温度低于温度检测范围时,温控仪能够控制电热丝发热,通过风扇输送气流,气流经过电热丝,电热丝能够对气流加热、形成热风,热风吹往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能够对第一输送带表面和第二输送带表面的污泥烘干,可快速降低污泥的含水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能过延长污泥的输送路径,提高了污泥的烘干效果,定位框能够支撑防护网片,防护网片可对杂质过滤,能够避免支座外部的杂质通过抽风罩进入风管。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脱泥机本体;2、支座;3、支撑垫;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支撑机构;61、第一支撑杆;62、第二支撑杆;63、拉杆;7、反转托辊;8、正转托辊;9、第一输送带;10、第二输送带;11、沥水孔;12、温控仪;13、除湿机构;131、风管;132、风扇;133、电热丝;134、抽风罩;135、排风罩;136、定位框;137、防护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脱泥机本体1和支座2,脱泥机本体1的底端与支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支座2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控仪12,温控仪12的检测探头固定置于支座2的内壁,支座2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和支座2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反转托辊7和正转托辊8,两个反转托辊7通过第一输送带9传动连接,两个正转托辊8通过第二输送带10传动连接,支座2的内部固定设有除湿机构13。
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撑机构6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61、两个第二支撑杆62和两个拉杆63,两个第一支撑杆61的一侧均与支座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61的另一侧分别与其中一个反转托辊7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62的一侧
均与支座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62的另一侧分别与其中一个正转托辊8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61的底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杆63与两个第二支撑杆62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杆6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62能够分别支撑其中一个反转托辊7和其中一个正转托辊8,且能够使第一输送带9的一侧和第二输送带10的一侧凸出支座2,通过两个拉杆63能够分别提高两个第一支撑杆6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62之间的牢固性。
2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除湿机构13包括风管131、风扇132、电热丝133、抽风罩134和排风罩135,风管131两端的内壁分别固定设有风扇132和电热丝133,电热丝133与温控仪12电性连接,风管13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抽风罩134和排风罩135,抽风罩134和排风罩135均与支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通过抽风罩134和排风罩135能够保证空气的流通,通过温控仪12设定温控监测范围,温控仪12的检测探头能够对支座2内部的温度实时监测,支座2内部的温度低于温度检测范围时,温控仪12能够控制电热丝133发热,风扇132通过风管131输送气流,气流经过电热丝133,电热丝133能够对气流加热、形成热风。
23.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除湿机构13还包括定位框136和防护网片137,定位框136与抽风罩134的内部固定连接,定位框136的一侧通过螺丝与防护网片137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定位框136能够支撑防护网片137,防护网片137可对杂质过滤,能够避免支座2外部的杂质通过抽风罩134进入风管131。
24.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支座2的正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支座2、并与另一个反转托辊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支座2、并与另一个正转托辊8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便于分别驱动另一个反转托辊7和另一个正转托辊8。
25.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座2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三个支撑垫3,六个支撑垫3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橡胶防滑垫,支座2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11,通过支撑垫3和胶防滑垫提高了支座2的稳定性,通过沥水孔11可沥出支座2内部的水分。
26.工作原理:
27.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28.第一步:工作人员通过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分别驱动另一个反转托辊7和另一个正转托辊8转动,能够使第一输送带9和第二输送带10反方向运动;
29.第二步:两个第一支撑杆6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62能够分别支撑其中一个反转托辊7和其中一个正转托辊8,且能够使第一输送带9的一侧和第二输送带10的一侧凸出支座2,两个拉杆63能够分别提高两个第一支撑杆6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62之间的牢固性;
30.第三步:脱泥机本体1脱泥时,污泥掉落在第一输送带9,第一输送带9运动过程中将污泥导入支座2、掉落在第二输送带10上,第二输送带10将污泥输出支座2,降低了污泥的落差,便于平稳输出污泥,可避免污泥掉落在地面。
31.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32.第一步:工作人员通过温控仪12设定温控监测范围,温控仪12的检测探头能够对支座2内部的温度实时监测,支座2内部的温度低于温度检测范围时,温控仪12能够控制电热丝133发热,工作人员通过风扇132往风管131内输送气流,气流经过电热丝133,电热丝133能够对气流加热、形成热风;
33.第二步:热风吹往第一输送带9和第二输送带10,能够对第一输送带9表面和第二
输送带10表面的污泥烘干,可快速降低污泥的含水率,第一输送带9和第二输送带10能过延长污泥的输送路径,可提高污泥的烘干效果;
34.第三步:在此过程中,定位框136能够支撑防护网片137,防护网片137可对杂质过滤,能够避免支座2外部的杂质通过抽风罩134进入风管131,支座2内部的温度高于温度检测范围时,温控仪12控制电热丝133进入睡眠状态,可保持支座2内部温度的相对稳定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