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底面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7906发布日期:2022-05-11 15:5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底面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保养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底面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模具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机械化程度的增高,模具加工时采用加工中心,以缩短工期和提高加工精度。模具毛坯或半成品在进入加工中心的机床前需要清理干净其底面的铁屑和油污等。这些清理工作通常目前都是人工进行,方法为首先将模具使用天车起吊,操作工在模具底面使用抹布擦拭清理。此方法需要工人在吊装的模具下面操作,由于模具毛坯重量较大,一般在几吨、十几吨,甚至数十吨,因而人工清扫时风险很大,一旦发生坠落,很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风险性极大。并且采用抹布擦拭效率低,工也不容易擦拭干净,导致模具毛坯或半成品在机床上放不平,从而影响加工精度,还容易造成返工的。
3.公告号为cn104858179b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清扫机,包括机架、控制机构、供油机构、位移机构、吸料机构和清扫机构,其通过向模具吹气的方式对模具进行清扫,因而需要配备相应的压缩空气设备,且清扫机构不能过大,否则吹气时的力度过小而影响吹扫效果,因而影响了清扫效率。
4.公告号为cn203109184u,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钢锭模清扫的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锭模清扫装置由三部分组合而成,即进风管、出风管和吸尘管,吸尘管与进风管垂直连通,在进风管的末端设置有出风管,使用时,需将压缩或高压气体输送管与进风管相接,然后将此装置放置于模具内,确保吸尘管底端与模底紧密接触,装置连好后,开始输送压缩或高压气体,将锭模内需要清扫的脏物吸起并通过出风管排出。因而其通过压缩空气进行清扫,需要配备相应的压缩空气设备,且无法清理附着力较大的污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底面清扫装置,以代替人工进行模具底面的清扫,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清扫效果,降低危险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模具底面清扫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活动架、转动连接在活动架顶部的滚筒、固定设置在滚筒上的刷毛以及固定连接在活动架上的清扫电机;所述刷毛沿滚筒表面圆周方向和轴向分布,滚筒顶部的刷毛贴紧在模具的底面,所述滚筒为横向设置,所述滚筒与清扫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活动架和支架竖向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架和支架竖向滑动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竖向的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和活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柔性的拉线,在配重块的作用下,刷毛施加在模具上的力向上。
9.进一步的,所述滑杆设置在清扫组件重心的下方,所述配重块上设有横杆,所述横
杆的中间部位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架下面固定设置有两根竖杆,两根竖杆对称设置在滑杆两侧,所述支架上对称设有两个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在对应的竖杆一旁,所述拉线一端与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对应的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横杆对应的一端,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清扫组件的重量。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设置有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内转动连接有行走轮。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与行走轮传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与行走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机,同侧的行走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减速机和传动轴以及传动轴与对应支架上的行走轮均通过链传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和活动架之间设有竖向的弹簧,所述弹簧内贯穿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架和/或活动架与螺栓滑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清扫电机和辊筒通过v带传动连接,所述活动架上转动连接有涨紧轮,所述涨紧轮抵在v带上。
15.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架顶部固定设置有防压块,所述防压块顶面所在平面穿过辊筒顶部的刷毛。
1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设有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清扫组件,清扫组件包括活动架、滚筒、刷毛以及清扫电机,支架底部设有行走轮。清扫电机带动滚筒转动,进而带动刷毛对模具底部进行清扫,结合行走轮带动活动架及滚筒沿模具底部移动,从而代替人工对模具底部进行清扫,提高了清扫效率和清扫效果,降低了清扫时的危险性。
18.2、支架和活动架采用弹性连接,从而使刷毛始终紧贴在模具底部,以保证清扫效果。
19.3、活动架上设有平衡架,从而使滚筒上的刷毛作用在模具上的力更加均匀,保证清扫的均匀性,防止局部清扫效果差。
20.4、活动架顶部滚筒两侧均设有防压块,当清扫时力度过大时,模具底部与防压块接触,可防止滚筒损坏或将刷毛压坏。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22.图2是图1的右视图;
23.图3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24.图4是图3的左视图;
25.图5是实施例3的主视图;
26.图6是图5的左视图;
27.图中:
28.1、支架;2、弹簧;3、螺栓;4、轴承座;5、刷毛;6、滚筒;7、活动架;8、安装座;9、涨紧轮;10、清扫电机;11、电机架;12、行走轮;13、行走电机;14、传动轴;15、链;16、链轮;17、行走架;18、减速机;19、滑杆;20、配重块;21、横杆;22、拉线;23、定滑轮;24、竖杆;25、平衡架;26、防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
30.如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模具底面清扫装置,包括由型钢组焊而成的顶面为矩形支架1以及设置在支架1上的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下部设置在支架1内的由型钢组焊而成的矩形的活动架7、设置在活动架7顶部的两个滚筒6、固定设置在每个滚筒6上的刷毛5以及清扫电机10。所述活动架7靠近右端的底部焊接有由型钢组焊而成的电机架11,所述清扫电机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电机架11底部。所述滚筒6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底部均通过螺栓与活动架7固定连接。
31.所述刷毛5沿两个滚筒6表面圆周方向和轴向分布,在对模具底部进行清扫时,滚筒6顶部的刷毛5贴紧在模具的底面。所述滚筒6均为横向设置,两个滚筒6相互平行,两个滚筒6均与清扫电机10通过v带传动连接。所述活动架7和支架1竖向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架7和支架1竖向滑动配合。
32.所述支架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由钢板组焊而成的门字形的行走架17,所述行走架17内转动连接有行走轮12。
33.所述活动架7上部靠近四角与支架1之间均设有竖向的弹簧2,所述弹簧2内均贯穿设置有螺栓3,所述支架1和活动架7均与螺栓3滑动连接,所述螺栓3的头部向上,所述螺栓3的头部压在活动架7顶面,所述螺栓3的尾部拧有螺母,所述螺母压在支架1上。
34.所述电机架7上通过螺钉连接有位置可调的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上转动连接有涨紧轮9,所述涨紧轮9抵在v带上。
35.所述活动架7顶部在滚筒6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矩形的防压块26,所述防压块26的顶面所在平面在刷毛5的最高位置和辊筒6的最高位置之间。
36.实施例2
37.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38.所述行走轮12的行走方向与滚筒6垂直,所述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与行走轮12传动连接。
39.所述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与行走电机13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的减速机18,前侧的两个行走架17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轴14,所述减速机18的输出轴上、传动轴14上以及行走轮12一侧均固定设置有链轮16,所述传动轴14上的链轮16有三个,所述行走轮12上的链轮16和传动轴14上对应的链轮16之间以及减速机18上的链轮16和传动轴14上对应的链轮之间均设有链15。行走电机13转动时,通过链轮16和链15带动行走轮12转动,从而在地面上行走。
40.实施例3
41.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42.去除弹簧2和螺栓3增加如下结构。
43.所述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竖向的圆柱形的滑杆19,所述滑杆19上滑动连接有圆柱形的配重块20,所述配重块20和活动架7之间固定连接有柔性的拉线22,在配重块20的作用下,刷毛5施加在模具上的力向上。
44.所述清扫组件还包括焊接在活动架7左端的由型钢组焊而成的平衡架25,所述平衡架25上安装控制箱,从而使清扫组件的重心位于滚筒6的中间位置,同时也是活动架7和
支架1的中间位置。
45.所述滑杆19固定设置支架1的中间位置,所述滑杆19设置在活动架7下方。所述配重块20上设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中间部位与配重块2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架7下面固定设置有两根竖杆24,两根竖杆24对称设置在滑杆19两侧,所述支架1上对称设有两个定滑轮23,所述定滑轮23设置在对应的竖杆24内侧,所述拉线22一端与竖杆24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对应的定滑轮23后固定连接在横杆21对应的一端,所述配重块20的重量大于清扫组件的重量。
46.在配重块20的作用下,通过横杆21和拉线22拉动活动架7和滚筒6向上运动,从而使刷毛5抵在模具的底部。清扫电机10通过v带带动两个滚筒6转动,配合行走轮12的行走,从而对模具底部进行清扫。
47.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描述内容较为详细和具体,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做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内,系统内部的局部改进和子系统之间的改动、变换等,仍是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