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7016发布日期:2022-07-20 04:4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厂尾水、微污染生活废水及部分地表水营养盐含量较高,需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以降低其营养盐含量,避免其对自然水体而造成水环境污染。现有对上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等,其对水体营养盐去除能力因受制于微生物活动所需碳源而仍有待提高。因此目前需要一种不受制于微生物活动所需碳源且营养盐去除能力强的深度处理技术方案。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的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内部堆放填充有移动床填料,所述池体底部还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池体内部于出水口侧设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与池体底部之间设有阻拦格栅,所述池体内还设有水下补光灯。
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床填料直径为8-25mm,移动床填料为聚乙烯环状填料或聚氨酯海绵。
6.进一步的,所述阻拦格栅的孔径小于移动床填料的50%。
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床填料的堆放体积占池体体积的30-60%。
8.进一步的,所述水下补光灯设置在池体的内壁上,水下补光灯的布置功率为50-400w/m3。
9.进一步的,所述水下补光灯为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水下补光,创造了藻类生长繁殖的条件,使得移动床填料上的菌类生物膜能够转化为菌藻共生生物膜。其中,藻类为自养生物,能够自行合成碳源物质,其所合成的碳源物质不仅为自身所用,富余者还能够为其周边的异养微生物所用,从而做到不受制于微生物活动所需碳源且具有更强的去除营养盐的作用。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12.如图所示:1、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移动床填料;5、曝气组件;6、导流挡板;7、阻拦格栅;8、水下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15.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一侧设有进水口 2,另一侧设有出水口3,进水口2、出水口3均设置于池体1上侧,所述池体1内部堆放填充有移动床填料4,所述移动床填料4的堆放体积占池体1体积的30-60%;所述池体1底部还设有曝气组件5,对池体1水质进行处理时,曝气组件5从池体1底部曝气,使池体1内部乱堆的移动床填料4形成流化状态,从而增大了污水与移动床填料4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所述池体1内部于出水口3侧设有导流挡板6,设置导流挡板6有效防止池体1内部的移动床填料4直接从出水口3流出,导流挡板6与池体1底部之间设有阻拦格栅7,所述池体1内还设有水下补光灯8。
16.所述移动床填料4直径为8-25mm,移动床填料4为聚乙烯环状填料或聚氨酯海绵。所述阻拦格栅的孔径小于移动床填料4的50%,设置阻拦格栅有利于经处理的污水从导流挡板6 底部穿过阻拦格栅的孔径流动至出水口3侧,孔径小于移动床填料4用于阻挡移动床填料4 通过。
17.所述水下补光灯8设置在池体1的内壁上,水下补光灯8的布置功率为50-400w/m3。所述水下补光灯8为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水下补光灯8,水下补光灯8给藻类生长繁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设置的移动床填料4可以使菌类较好的附着在其上,在曝气组件5的驱动下,移动床填料4可以在池体1内部各个部位均匀分布并流动,使得移动床填料4上的菌类生物膜能够转化为菌藻共生生物膜。其中,藻类为自养生物,能够自行合成碳源物质,其所合成的碳源物质不仅为自身所用,富余者还能够为其周边的异养微生物所用,从而解决了碳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做到不受制于微生物活动所需碳源且具有更强的去除营养盐的作用。
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一侧设有进水口(2),另一侧设有出水口(3),所述池体(1)内部堆放填充有移动床填料(4),所述池体(1)底部还设有曝气组件(5),所述池体(1)内部于出水口(3)侧设有导流挡板(6),导流挡板(6)与池体(1)底部之间设有阻拦格栅(7),所述池体(1)内还设有水下补光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床填料(4)直径为8-25mm,移动床填料(4)为聚乙烯环状填料或聚氨酯海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格栅的孔径小于移动床填料(4)的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床填料(4)的堆放体积占池体(1)体积的30-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补光灯(8)设置在池体(1)的内壁上,水下补光灯(8)的布置功率为50-400w/m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补光灯(8)为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移动床藻类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池体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池体内部堆放填充有移动床填料,池体底部还设有曝气组件,池体内部于出水口侧设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与池体底部之间设有阻拦格栅,池体内还设有水下补光灯。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水下补光,创造了藻类生长繁殖的条件,使得移动床填料上的菌类生物膜能够转化为菌藻共生生物膜。藻类为自养生物,能够自行合成碳源物质,其所合成的碳源物质不仅为自身所用,富余者还能够为其周边的异养微生物所用,从而做到不受制于微生物活动所需碳源且具有更强的去除营养盐的作用。需碳源且具有更强的去除营养盐的作用。需碳源且具有更强的去除营养盐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宫介 刘瀚星 孙刚 钱辰 汪玉莲 王文华 盛佳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7/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