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2310发布日期:2022-05-26 04:4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湖泊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


背景技术:

2.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积库,地表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90%都蓄积在湖泊里。因此湖泊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重要的社会、生态功能,如调水防洪,生产、生活水源地,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等。同时,一些湖泊还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污染源、途径主要有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排放物、地表径流、农业生产排水、大气干湿沉降等。富营养化是湖泊污染最常出现的一种状况,湖泊水体由于接纳过多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盐物质,使湖泊生产力水平异常提高,表现为藻类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下降,导致水质恶化,影响了湖泊的供水、养殖和娱乐等功能。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还加速湖泊的淤积、沼泽化过程。
4.目前,污染湖泊修复技术主要有湖泊沉积物疏浚、沉积物覆盖技术、湖泊水体理化性质改善技术、污染湖泊的生态恢复(湖滨带生态恢复、水生生态恢复)等。而这些技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或修复费用昂贵,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实施,针对以往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净化效果好,且节能环保的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包括:浮船;所述浮船内部上层铺设有生物滤料;所述生物滤料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浮船顶端设置有控制系统、自动抽水系统和用于提供电力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自动抽水系统、所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电连接;所述浮船外壁上设置有排水管。
9.优选地,所述自动抽水系统包括水泵和吸水管;所述水泵固定连接于所述浮船顶端;所述吸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泵,且其另一端伸入水体内;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料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所述生物滤料的粒径小于下层所述生物滤料的粒径。
11.优选地,所述浮船底端设置有水质监测传感器。
12.优选地,所述浮船外壁下端设置有驱动螺旋桨。
13.优选地,所述植物为湿生植物。
14.优选地,所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
15.优选地,排所述水管设置于所述生物滤料下部区域,且其位于水体水位上方。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抽水系统将受污染水体抽送到浮船上,受污染水体在流经层级生物滤料过程中,受污染水体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藻类等被截留,截留的污染物和颗粒物在滤料生物膜、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为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并且水体在流经植物根系作用范围过程中,水体中的氮、磷、矿物质等富营养化物质被植物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抗生素、微塑料也同时被截留并在微生物作用下得以降解去除,从而使得受污染水体得以净化,同时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体提高了复氧能力,水体中的含氧量也得到提高,并经过排水管重新排放进入湖泊,这样循环往复,可以进一步加快水体净化效率,达到湖泊水体净化的目的;通过安装在浮船底端的水质监测传感器对水体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并将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一旦该区域的水质得以净化并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控制系统启动驱动螺旋桨转动,推动浮船移动到下一个区域继续进行工作,提高浮船机动性,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对具体区域进行净化,进而有效提高湖泊水体净化效率;通过设置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或风能进行发电,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而且更加安全环保,整个净化船结构简单,机动性强,操作便捷,节能环保,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浮船;2、生物滤料;3、植物;4、控制系统;5、自动抽水系统;51、水泵;52、吸水管;6、风光互补发电系统;7、排水管;8、水质监测传感器;9、驱动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
21.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可移动式湖泊水体智能净化船,包括:浮船1;浮船1漂浮于湖泊水体水面上;浮船1内部上层铺设有生物滤料2;生物滤料2上种植有植物3,植物3的根系扎根于生物滤料2内部;浮船1顶端设置有控制系统4、自动抽水系统5和用于提供电力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6;控制系统4与自动抽水系统5、风光互补发电系统6电连接;自动抽水系统5将湖泊中的受污染水体抽到浮船1内,并流入到生物滤料内;浮船1外壁上设置有排水管7,用于排放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进入到湖泊中。
22.在本实施例中,自动抽水系统5包括水泵51和吸水管52;水泵51固定连接于浮船1顶端;吸水管52的一端连接水泵51,且其另一端伸入水体内;水泵51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
23.在本实施例中,生物滤料2分为上下两层,可以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层级过滤,可以
有效提高净化效率及净化效果;上层生物滤料2的粒径小于下层生物滤料2的粒径。
24.在本实施例中,浮船1底端设置有水质监测传感器8,用于检测湖泊水体水质状况。
25.在本实施例中,浮船1外壁下端设置有驱动螺旋桨9,用于驱动浮船1移动,方便净化处理不同区域的受污染水体。
26.在本实施例中,植物3为湿生植物3,便于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净化能力。
27.在本实施例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6包括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节能环保。
28.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7设置于生物滤料2下部区域,且其位于水体水位上方,便于经过净化处理的水排出。
29.在本实施例中,水泵51设置于浮船1的前方;排水管7设置于浮船1的后方。
30.在本实施例中,浮船1上还设置有绕线盘;绕线盘通过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吸水管52缠绕于绕线盘上;通过电机驱动绕线盘转动,绕线盘转动可以控制吸水管52的回收及展出,从而可以调整吸水管伸入湖泊水体内的深度,从而可以将不同深度的污染水体抽吸到浮船1内进行净化,进而实现整个湖泊水体的全方位净化。
31.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抽水系统将受污染水体抽送到浮船上,受污染水体在流经层级生物滤料过程中,受污染水体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藻类等被截留,截留的污染物和颗粒物在滤料生物膜、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为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并且水体在流经植物根系作用范围过程中,水体中的氮、磷、矿物质等富营养化物质被植物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抗生素、微塑料也同时被截留并在微生物作用下得以降解去除,从而使得受污染水体得以净化,同时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体提高了复氧能力,水体中的含氧量也得到提高,并经过排水管重新排放进入湖泊,这样循环往复,可以进一步加快水体净化效率,达到湖泊水体净化的目的;通过安装在浮船底端的水质监测传感器对水体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并将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一旦该区域的水质得以净化并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控制系统启动驱动螺旋桨转动,推动浮船移动到下一个区域继续进行工作,提高浮船机动性,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对具体区域进行净化,进而有效提高湖泊水体净化效率;通过设置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或风能进行发电,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而且更加安全环保,整个净化船结构简单,机动性强,操作便捷,节能环保,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