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6396发布日期:2022-10-12 08:3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污水排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中往往含有淤泥,当污水流入无污染的河流时,会导致无污染的河流受到污染,污水将破坏河流的生态平衡,而其中的淤泥杂质积累堆积在河床上后,会引起河流的二次污染,因此需对污水中淤泥进行排泥处理。
3.现有的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密封效果差,集成化程度低,在多个设备转移排泥过程中,能量损耗大。而且,在使用时,对污泥压缩处理较差,污泥所含有的水分无法挤压分离,致使污泥自身含水量过高,难以进行堆放存储,占放空间较大,并且设备排泥效率较为缓慢,难以满足污泥处理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通过多个支架固定连接有下桶体,所述下桶体的底部设有排泥机构,所述下桶体的内底壁通过多个支撑架固定连接有锥形压泥台,所述锥形压泥台的上部设有扫泥机构,所述下桶体的外侧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套设在锥形压泥台外壁的上桶体,所述上桶体内设有压泥机构,且上桶体的外壁连接有进泥管,所述上桶体外壁的底端固定套设有集水筒,所述集水筒的外壁连接有排水管。
7.优选地,所述压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桶体上侧壁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竖直向上并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电机一的两侧均设有贯穿上桶体上侧壁的蜗杆,两个所述蜗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两个所述蜗杆相背的一侧均啮合有安装在上桶体内的蜗轮,每个所述蜗轮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两个所述不完全齿轮之间啮合有双面齿条,所述双面齿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贴合在上桶体内壁的压泥板。
8.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下桶体外壁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侧壁设有多个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侧壁的支板,所述支板的内侧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轮三和锥齿轮,所述齿轮三外啮合有贯穿固定板下侧壁的齿条,所述齿条的下端滑动插设有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导向杆,多个所述齿条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套设在上桶体外壁的固定环,多个所述锥齿轮的上侧共同啮合有贴合在固定板下侧壁的环形锥齿轮,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末端贯穿固定板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齿轮四,所述环形锥齿轮的内壁设有与齿轮四啮合的齿槽。
9.优选地,所述扫泥机构包括开设在锥形压泥台内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末端贯穿锥形压泥台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多个扫泥杆,每个所述扫泥杆均滑动贴合在锥形压泥台的表面。
10.优选地,所述排泥机构包括连接在下桶体下侧壁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四,所述电机四的输出轴末端贯穿排泥管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螺旋板。
11.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架内均固定嵌设有加强筋。
12.优选地,所述上桶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振动电机。
13.优选地,所述压泥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贴合在上桶体内壁上的环形挡板。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的优点在于:
15.1、设置压泥机构,启动电机一带动齿轮一转动,通过与之啮合的两个齿轮二带动两个蜗杆同步转动,并利用两个不完全齿轮与双面齿条的间歇啮合,实现压泥板对上桶体内部污泥往复连续的压缩作业,并通过锥形压泥台对污泥的反向挤压,实现污泥干湿分离的效果,提升了污泥的压缩效率;
16.2、设置扫泥机构,电机三驱动多个扫泥杆沿着锥形压泥台的表面圆周运动,将污泥扫落并沿着锥形压泥台的表面滑落至下桶体内;
17.3、设置排泥机构,启动电机四驱动螺旋板旋转,推动排泥管内的污泥在排泥管内移动,直至排出排泥管,达到对污水排泥的目的,提高了排泥效率;
18.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压泥板对污泥往复连续的压缩作业,并通过锥形压泥台对污泥的反向挤压,实现污泥干湿分离的效果,提升了污泥的压缩效率,同时通过螺旋板对污泥的输送,提高了排泥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中升降机构的仰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中排泥机构的仰视图。
22.图中:1底座、2下桶体、3支撑架、4锥形压泥台、5上桶体、6进泥管、7集水筒、8电机一、9齿轮一、10蜗杆、11齿轮二、12不完全齿轮、13双面齿条、14压泥板、15固定板、16支板、17转轴、18齿轮三、19锥齿轮、20加强筋、21齿条、22固定环、23环形锥齿轮、24电机二、25齿轮四、26振动电机、27电机三、28扫泥杆、29排泥管、30电机四、31螺旋板、32环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参照图1-3,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通过多个支架
固定连接有下桶体2,下桶体2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振动电机26,在排泥时,可启动多个振动电机26使得下桶体2产生振动,从而可加速下桶体2内的污泥滑落至排泥管29内。
26.下桶体2的外侧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套设在锥形压泥台4外壁的上桶体5,且上桶体5的外壁连接有进泥管6,上桶体5外壁的底端固定套设有集水筒7,集水筒7的外壁连接有排水管,集水筒7与上桶体5的连接处共同开设有多个排水孔,在压泥板14对污泥进行挤压时,挤压出的水可通过多个排水孔流至集水筒7内,最终由排水管排出。
27.上桶体5内设有压泥机构,压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桶体5上侧壁的电机一8,电机一8的输出轴竖直向上并固定连接有齿轮一9,电机一8的两侧均设有贯穿上桶体5上侧壁的蜗杆10,两个蜗杆1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一9啮合的齿轮二11,两个蜗杆10相背的一侧均啮合有安装在上桶体5内的蜗轮,每个蜗轮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12,两个不完全齿轮11之间啮合有双面齿条13,双面齿条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贴合在上桶体5内壁的压泥板14,压泥板14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贴合在上桶体5内壁上的环形挡板32,当压泥板14下移时,可通过环形挡板32将进泥管6口堵住,防止进泥管6口内的污泥进入压泥板14的上侧,使用时,将污泥通过进泥管6通入至上桶体5内,然后启动电机一8带动齿轮一9转动,通过与之啮合的两个齿轮二11带动两个蜗杆11同步转动,然后再通过两个蜗轮使得两个不完全齿轮12同步同向转动,并利用两个不完全齿轮12与双面齿条13的间歇啮合,实现压泥板14的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上桶体5内部污泥的往复连续压缩作业,并通过锥形压泥台4对污泥的反向挤压,实现污泥干湿分离的效果,提升了污泥的压缩效率。
28.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下桶体2外壁的固定板15,且固定板15的下侧壁设有多个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5下侧壁的支板16,支板16的内侧安装有转轴17,转轴17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轮三18和锥齿轮19,齿轮三18外啮合有贯穿固定板15下侧壁的齿条21,齿条21的下端滑动插设有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导向杆,多个齿条21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套设在上桶体5外壁的固定环22,多个锥齿轮19的上侧共同啮合有贴合在固定板15下侧壁的环形锥齿轮23,固定板15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二24,电机二24的输出轴末端贯穿固定板15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齿轮四25,环形锥齿轮23的内壁设有与齿轮四25啮合的齿槽,压泥完成后,可启动电机二24驱动齿轮四25旋转,通过与齿槽的啮合带动环形锥齿轮23转动,然后带动多个锥齿轮19同步转动,最后通过对应的转轴17使得多个齿轮三18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与多个齿轮三18啮合的多个齿条21上移,利用固定环22对上桶体5抬升,与下桶体2进行分离。
29.下桶体2的内底壁通过多个支撑架3固定连接有锥形压泥台4,每个支撑架3内均固定嵌设有加强筋20,大大提高了每个支撑架3的硬度和支撑强度,从而提高了对锥形压泥台4的支撑作用。
30.锥形压泥台4的上部设有扫泥机构,扫泥机构包括开设在锥形压泥台4内的空腔,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电机三27,电机三27的输出轴末端贯穿锥形压泥台4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多个扫泥杆28,每个扫泥杆28均滑动贴合在锥形压泥台4的表面,上桶体5和下桶体2分离后,启动电机三27驱动多个扫泥杆28沿着锥形压泥台4的表面圆周运动,将污泥扫落并沿着锥形压泥台27的表面滑落至下桶体2内。
31.下桶体2的底部设有排泥机构,排泥机构包括连接在下桶体2下侧壁的排泥管29,排泥管2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四30,电机四30的输出轴末端贯穿排泥管29的侧壁并固定
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螺旋板31,最后启动电机四30驱动螺旋板31旋转,推动排泥管29内的污泥在排泥管29内移动,直至排出排泥管29,达到对污水排泥的目的,提高排泥效率。
32.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