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2793发布日期:2022-08-09 22:3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


背景技术:

2.村镇相较城市在空间上的分散分布决定了村镇污水不适宜像城市污水那样集中处理,所以村镇级污水处理站具有规模小、污泥量小等特点,村镇级污水处理站目前基本不设置储泥池,导致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生化污泥及物化污泥不能及时外排,进入二沉池后会降低二沉池的有效池容,且污泥容易在厌氧条件下二次释磷,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稳定达标排放,增加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村镇污水处理站规模小、污泥量少、一般采用定期运输至上一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储存于二沉池中的污泥含固率不到1%,导致污泥处理清运频率高、费用高。针对上述现状,有必要设置适合村镇污水处理站的储泥池,充分考虑村镇污泥量小和含水量高的特点,既实现污泥存储,减少外运频次,同时简便、及时降低污泥含水率。
3.中国专利cn2133882868u公开了一种储泥池,该储泥池中设有自动排上清液装置,包括储泥池池体、进泥口和带有滑轮及转轴的排水管,将储泥池的污泥和废水分离,但该装置至少需要2名员工才能操作,结构复杂,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不适宜村镇污水站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缺少适合村镇污水站的储泥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储泥池内泥水混合物分离不需要机械外力,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灵活、运维便捷的特点,非常适合村镇污水站。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包括储泥池本体,还包括滗水管,所述滗水管包括硬管段和设于硬管段上方的可伸缩管段,硬管段布置在储泥池本体内,硬管段的一端伸出储泥池本体形成排水口,硬管段的另一端与可伸缩管段的下端连接,可伸缩管段的上端处于储泥池本体的上部而形成进水口。
7.本实用新型的储泥池内设置滗水管用于污泥和上清液分离,滗水管由上可伸缩管段和下硬管段两部分构成,进水口处于可伸缩管段的端口,其相对液面位置可根据可伸缩段的状态调整。二沉池内的泥水进入储泥池时,可伸缩管段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竖直的直立状态,进水口保持高出液面的高位状态,同时液面高出硬管段,泥水在储泥池内分离、污泥下沉后,压缩可伸缩管段使滗水管的进水口处于低位状态,上清液经进水口进入硬管段外排,外排结束后恢复进水口高位状态。如此循环操作,不需要电机、水泵等提供机械外力即可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污泥减量化,降低污泥外运成本。由于村镇污水处理站污泥产量较少,可由运维人员定期巡检时进行滗水操作,具有安装灵活、运维方便的特点,运维成本低。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可伸缩管段所用可伸缩管为钢丝软管或塑筋软管。钢丝软管和塑紧软管自然伸长状态下可保持良好的直立状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储泥池还包括曝气管和连接曝气管的进气管,所述曝气管布置在储泥池本体的底部。储泥池底部污泥在曝气作用处于好氧状态,一方面有利于污泥内源呼吸,促进污泥减量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延迟二次释磷,保障污水处理效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储泥池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挡泥板,挡泥板由储泥池本体的内侧壁朝向储泥池本体的中部上扬。上清液中的少数泥渣在曝气作用下向四周堆积,最终被挡泥板拦截,防止泥渣上浮进入滗水管,避免泥渣再次回到污水处理系统。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挡泥板上扬角度相对水平面为15~45
°
。过低或过高的上扬角度会影响导致泥渣拦截效果,因此优选的上扬角度为15~45
°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可伸缩管段上套有倒锥台型的挡泥斗,滗水管的进水口布置在挡泥斗内,挡泥斗的下端口与可伸缩管段的侧壁之间设有进水通道。挡泥斗的上端口高出进水口,下端口处设置进水通道。滗水时压缩可伸缩管,下端口没入上清液内,浮渣挡在挡泥斗外侧,上清液经进水通道进入进水口后排出,挡泥斗与可伸缩管同步上下,满足储泥池内不同液面高度下的滗水要求。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挡泥斗的内侧和可伸缩管段的侧壁之间设有环状的过滤栅板。进一步阻隔泥渣,同时过滤栅板也可将挡泥斗连接到可伸缩管段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储泥池本体底部设有排空口。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排空口处连接分别连接向外排放液体的排液管和抽出污泥的排泥管。排液管用于检修时排空池内液体,排泥管可与清运车吸泥管连通,排出含固率较高的污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硬管段的排水口至少设有两个,并且上下布置,其中靠下的排水口靠近储泥池本体的底部布置。允许储泥池实现地埋式、地上或半地上安装,其中地埋式安装时封堵下方的排水口,地上式或半地上式安装时封堵上方的排水口。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针对二沉池污泥含水率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储泥池可便捷降低污泥含水率,结构简单,运维方便,基本零能耗、零维护,处置成本低,非常适合村镇小型污水站使用;(2)本实用新型的储泥池设置挡泥板或挡泥斗可以防止泥渣上浮进入滗水管,避免泥渣回到污水处理系统;(3)本实用新型的储泥池安装方式灵活,可进行地埋、地上或半地上安装,有效适应村镇污水处理站复杂的地形条件。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储泥池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视图。
20.图2是图1中过进气管的储泥池横截面视图。
21.图3是图1中储泥池的俯视图。
22.图4是挡泥板在储泥池上的装配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储泥池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视图。
24.图6是过滤栅板的结构视图。
25.图中,1、储泥池本体,1.1、进泥口,1.2、排空口,2、滗水管,2.1、硬管段,2.11、上排水口,2.12、下排水口,2.2、可伸缩管,3、曝气管,3.1、进气管,4、挡泥板,5、挡泥斗,5.1、进水通道,5.2、过滤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
28.一种适合村镇污水站使用的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如图1所示,包括储泥池本体1,该储泥池本体为长方形池体,储泥池本体上部设有进泥口1.1,底部设有排空口1.2,储泥池本体内设有滗水管2,外排污泥在储泥池本体沉降后得到的上清液。如图2所示,滗水管靠近储泥池本体的侧壁布置,以方便人员操作。滗水管下部为硬管段2.1,该硬管段可以选用硬质塑料水管或者不锈钢材质水管,硬管段竖直布置在储泥池本体内,硬管段的下端伸出储泥池本体形成排水口,在本实施例中硬管段上设置了两个排水口,分别为上排水口2.11和下排水口2.12,以满足储泥池的地埋式和地上、或半地埋式的安装需求。硬管段中部经由支撑杆相对储泥池本体的侧壁固定。硬管段上部连接一段可伸缩管2.2,该可伸缩管自然状态下保持竖直伸长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选用钢丝软管,当然也可选用塑筋软管,可伸缩管的上端则自然形成进水口。
29.为强化污泥减量化,延迟二次释磷时间,储泥池本体内设置了曝气管3和进气管3.1,曝气管设置在储泥池本体底部,进气管竖直布置在储泥池本体内,进气管底端与曝气管连接,进气管上端伸出储泥池本体,如图3所示,曝气管沿储泥池本体侧壁环绕一周布置,滗水管位于曝气管环绕路径外。
30.为避免泥渣在曝气作用下向四周堆积后进入滗水管,在储泥池本体四周的侧壁上还设有挡泥板4,如图4所示,该挡泥板由储泥池本体侧壁向储泥池本体中部上扬,较为适宜的上扬角度α为15~45
°
(相对于水平面),进泥口设于挡泥板的下方,可伸缩管上端在可伸缩管自然伸长时高出挡泥板的上扬边沿,滗水管与临近的挡泥板之间设有间距,这样避免被拦截堆积的泥渣借助挡泥板进入滗水管内。
31.应用例1(实施例1的储泥池以地上安装为例):
32.封堵上排水口,并保持排空口关闭(对于地埋式安装,则封堵下排水口和排空口),滗水管的钢丝软管保持自然伸长状态,二沉池污泥经进泥口送入储泥池本体内,液面高于硬管段且低于挡泥板的上扬边沿,最好处于挡泥板与储泥池本体侧壁接触的位置,泥水中的污泥经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等作用沉降到底部,打开下排水口,人工压缩钢丝软管至进水口不高于液面,使分离的上清液进入滗水管排出。
33.实施例2
34.一种适合村镇污水站使用的非机械式滗水的储泥池,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储泥池本体的侧壁上省略设置挡泥板,同时在钢丝软管上设置挡泥斗5,该挡泥斗靠近钢丝软管的上端设置,挡泥斗的两端分别设有端口,其中大端口在上,小端口在下,使得挡泥斗呈倒锥台状,滗水管的进水口在挡泥斗内,挡泥斗的下端口和钢丝软管的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5.1。在挡泥斗内还设置过滤栅板5.2,过滤栅板低于滗水管的进水口。如图6所示,该过滤栅板呈圆环状,表面设有过滤孔,过滤栅板与挡泥斗的两端面平行,过滤栅板的外缘与挡泥斗的内侧壁连接,内缘与钢丝软管连接。
35.应用例2(实施例2的储泥池以地上安装为例):
36.封堵上排水口,并保持排空口关闭(对于地埋式安装,则封堵下排水口和排空口),滗水管的钢丝软管保持自然伸长状态,二沉池污泥经进泥口送入储泥池本体内,液面高于
硬管段但低于挡泥斗的下端口,泥水中的污泥经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等作用沉降到底部,打开下排水口,人工压缩钢丝软管至进水口不高于液面,使分离的上清液进入滗水管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