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形沉淀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1892发布日期:2022-12-13 22:2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形沉淀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伞形沉淀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沉淀是净水方式中的一种,现有常见的沉淀装置一般采用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先对原水经过初步反应处理,产生絮状沉淀,然后随着水位的上升,原水经过斜管或斜板,絮状沉淀、悬浮杂质等在斜管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着斜管或斜板上升流动,最后分理出的沉淀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管或斜板下滑,最后再排出。这样的沉淀池体积较大、占地大、移动不方便,不适合农村饮水项目改造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形沉淀净水装置,通过多层伞形沉淀滑台,达到类似斜板的效果,配合中心集水管,完成对原水的沉淀,兼顾沉淀效果的同时,精简设备的体积。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伞形沉淀净水装置,包括处理原水的反应部分、进行沉淀的水箱,所述水箱包括半球形的箱体部分、锥形的盖体部分,所述水箱内设有中心集水管,所述中心集水管的顶部穿出盖体部分,底部处于箱体部分内,且底部呈封口状态,所述箱体部分内还设有多层伞形结构的沉淀滑台,所述中心集水管贯穿在多层沉淀滑台的中心,且每层沉淀滑台均和中心集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沉淀滑台之间形成过渡区,所述中心集水管对应每个过渡区的外壁上均设有若干进水的通孔,所述箱体部分的底部设有延长部分,所述延长部分的底部设有排泥管。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原水通过处理部分,经过处理后产生絮状沉淀,然后将处理过的原水以及絮状沉淀一起导入水箱,随着原水的上涨,水流在两个沉淀滑台之间流动,水流呈现层流状态,对沉淀有利,对于每个过渡区,净化过的原水进入到中心集水管,可以通过泵从中心集水管中将净化过的原水抽出,而沉淀物留在下方的沉淀滑台上,在重力作用下,沉淀物沿着沉淀滑台落下,经过箱体部分的内壁,进入到延长部分,最后通过排泥管将沉淀物排出水箱。
7.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部分设置于箱体部分内,且处于中心集水管的下方,所述反应部分的原水进管从箱体部分或延长部分穿出水箱,所述反应部分和延长部分的内壁或者箱体部分的内壁之间设有固定架,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底端和固定架连接。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可以节约空间、方便整个装置的搬运。
9.作为优选,最上层的所述沉淀滑台和盖体部分之间也形成一层过渡区,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外壁也对应设置若干进水的通孔。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上层的沉淀滑台和盖体部分之间也形成一层过渡区,合理利用好水箱的空间和盖体的外形。
11.作为优选,所述中心集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和盖体部分、固定架转动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整个装置的尺寸大小,如果整个装置体积较小,可以手动转动中心集水管,如果整个装置体积较大,则可以另外通过现有的电机、皮带等技术驱动中心集水管转动,当沉淀完成后,沉淀滑台上还有可能附着有一些沉淀物,长时间积累后,会影响沉淀效果,因此每次沉淀完成后,可以转动中心集水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附着的沉淀物离开沉淀滑台。
13.作为优选,所述中心集水管底端部分的外壁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刮板,所述刮板和箱体部分的内壁贴合。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箱体部分的内壁成圆弧形,其斜率逐渐减小,所以沉淀物经过箱体部分的内壁,进入到延长部分的过程中,更容易在箱体部分靠近延长部分的位置少量堆积,长时间积累后,也会影响沉淀物进入到延长部分,这样沉淀完成后,转动中心集水管的过程中,刮板也就对箱体部分靠近延长部分的位置进行清理。
15.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部分的原水进管从延长部分穿出水箱,所述固定架设于反应部分和延长部分的内壁之间。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水进管、固定架不影响到刮板的转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兼顾沉淀效果的同时,精简设备的体积,占地面积小、方便移动,从而适合农村饮水项目改造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侧视剖视图。
19.附图标记:1、反应部分;11、导流隔板;12、原水进水管;2、水箱;21、箱体部分;22、盖体部分;23、延长部分;231、排泥管;3、中心集水管;31、通孔;4、沉淀滑台;5、过渡区;6、固定架;7、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如图1所示,一种伞形沉淀净水装置,包括处理原水的反应部分1、进行沉淀的水箱2。其中反应部分1是现有技术,需要处理的原水经过泵,从原水进水管12进入到反应部分1,反应部分1内设置导流隔板11。原水在反应部分1内曲折流通,增加了原水的停留时间,给原水和药剂足够的反应时间,形成絮状的悬浮物体,然后原水和悬浮物一起离开反应部分1,进入到水箱2。
22.水箱2包括半球形的箱体部分21、盖体部分22。水箱2内设有中心集水管3,中心集水管3的顶部穿出盖体部分22并和盖体部分22连接,中心集水管3的底部处于箱体部分21内,且底部呈封口状态。箱体部分21内还设有多层伞形结构的沉淀滑台4,中心集水管3贯穿在多层沉淀滑台4的中心,即每层沉淀滑台4的中心设有配合中心集水管3的通孔31,并将沉淀滑台4和中心集水管3的外壁焊接固定。
23.相邻的沉淀滑台4之间形成过渡区5,进一步地,盖体呈锥形,最上层的沉淀滑台4和盖体部分22之间也形成一层过渡区5,合理利用好水箱2的空间和盖体的外形。对于不同的过渡区5,其对应的两个沉淀滑台4之间的间距也就可以根据沉淀滑台4的大小、原水种类等因素,在生产加工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4.中心集水管3对应每个过渡区5的外壁上均设有若干进水的通孔31。随着原水的上涨,水流在两个沉淀滑台4之间流动,水流呈现层流状态,对沉淀有利。另外每层沉淀滑台4和箱体部分21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距,这样对于每个过渡区5,净化过的原水进入到中心集水管3,可以通过泵从中心集水管3中将净化过的原水抽出,而沉淀物留在下方的沉淀滑台4上,在重力作用下,沉淀物沿着沉淀滑台4落下。箱体部分21的底部设有延长部分23,所有沉淀滑台4上落下的沉淀物,经过箱体部分21的内壁,进入到延长部分23,延长部分23的底部还设有排泥管231,排泥管231设置有阀门,通过排泥管231将沉淀物排出水箱2。
25.进一步地,将反应部分1设置于箱体部分21内,这样可以节约空间、方便整个装置的搬运。反应部分1处于中心集水管3的下方,反应部分1和延长部分23的内壁或者箱体部分21的内壁之间设有固定架6,中心集水管3的底端和固定架6连接,可以增加中心集水管3。以及其外壁上沉淀滑台4的稳定性。另外,反应部分1的原水进管还需要从箱体部分21或延长部分23穿出水箱2。
26.进一步地,中心集水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和盖体部分22、固定架6转动连接,即盖体部分22设有轴承槽一、轴承一,中心集水管3的外壁和轴承一内圈连接,并根据现有的技术,进行防水,中心集水管3的底部设有轴承槽二、轴承二,固定架6的顶面设有配合轴承二内圈的连接轴。根据整个装置的尺寸大小,如果整个装置体积较小,可以手动转动中心集水管3,如果整个装置体积较大,则可以另外通过现有的电机、皮带等技术驱动中心集水管3转动。当沉淀完成后,沉淀滑台4上还有可能附着有一些沉淀物,长时间积累后,会影响沉淀效果,因此每次沉淀完成后,可以转动中心集水管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附着的沉淀物离开沉淀滑台4。
27.进一步地,中心集水管3底端部分的外壁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刮板7,刮板7和箱体部分21的内壁贴合。因为箱体部分21的内壁成圆弧形,其斜率逐渐减小,所以沉淀物经过箱体部分21的内壁,进入到延长部分23的过程中,更容易在箱体部分21靠近延长部分23的位置少量堆积,长时间积累后,也会影响沉淀物进入到延长部分23。这样沉淀完成后,转动中心集水管3的过程中,刮板7也就对箱体部分21靠近延长部分23的位置进行清理。另外为了不影响到刮板7的转动,反应部分1的原水进管从延长部分23穿出水箱2,固定架6设于反应部分1和延长部分23的内壁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