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6845发布日期:2022-09-21 06:3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2.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微生物絮凝剂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方兴未艾,其特性和优势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3.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絮凝是常用的处理工艺,而絮凝就需要用到絮凝剂。但是在传统的絮凝过程中,处理装置需要采用的管道混合+絮凝装置+沉淀装置的组合。当采用管道混合+絮凝装置+沉淀装置的组合方案时,通常需要配置提升泵、管道混合、絮凝池、二次提升泵、沉淀罐等设置,此种方案使用设备多,管线多,装置占地面积大,二次提升能耗高;同时传统的絮凝剂添加方式多为定点添加,通过搅拌进行混合,而传统搅拌方式单一,使得絮凝剂与污水混合不均匀,导致絮凝效果差,为了提升絮凝效果需要过量添加絮凝剂,造成了浪费与污染。
4.因此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包括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底部连通设置有收集斗,在所述罐体内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阻旋器,在所述连接管顶端上方的所述罐体上转动设置有搅拌组件,在所述罐体上固定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旋转,在所述动力机构上还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所述搅拌组件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传动仓、电机、驱动伞齿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传动仓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驱动伞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仓内,且所述驱动伞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相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传动仓侧壁后与所述驱动伞齿轮固定相连。
9.如此设置,能够将一个动力源的定向输入转换为相对的双向输出,提升了搅拌效果,提高了絮凝的反应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仓上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加药管,在所述加药管内固定设置有阀门。
11.如此设置,利用搅拌组件进行絮凝剂药剂的添加能够使絮凝剂添加的更加均匀,再结合相对转动的搅拌进一步提高了絮凝的反应效果。
12.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旋转套管,所述旋转套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和所述传动仓侧壁后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相连,所述旋转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搅拌横杆,在所述旋转套管内设置有旋转支管,所述旋转支管与所述旋转套管同轴,且所述旋转支管的一端从所述旋转套管伸出后与所述旋转接头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支管上,所述旋转支管另一端从所述旋转套管伸出后固定连接布药管,在所述布药管上还设置有若干出药孔。
13.如此设置,利用搅拌组件进行絮凝剂药剂的添加能够使絮凝剂添加的更加均匀,再结合相对转动的搅拌进一步提高了絮凝的反应效果。
14.优选的,在所述搅拌横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搅拌支杆,所述布药管上设置有第二搅拌支杆。
15.如此设置,提高了搅拌效果。
16.优选的,在所述罐体侧壁上还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隔板上方,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
17.如此设置,便于水流的输入与输出,使设备能够连续工作。
18.优选的,所述收集斗为漏斗状,在所述收集斗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排污管。
19.如此设置,便于絮凝沉淀物的排出,清洁方便快捷。
2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套管与旋转支管的组合,驱动伞齿轮与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啮合,实现了将定向输入转换为双向输出的目的,增加了搅拌的方向,并且利用搅拌组件来进行絮凝剂的动态添加,并且与双向搅拌相配合提高了絮凝效果,
22.2、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通过竖向的分层设计减小了占地面积,通过隔板将罐体分为絮凝区和沉淀区,并且利用连接管将絮凝区与反应区进行连接,使絮凝后的污水能够流过,而且连接管上设置的阻旋器能够避免流入的束流发生旋转,从而影响沉掉效果。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斗状的收集斗对絮凝后的沉淀物进行收集,并且利用排污管能够快速将沉淀后的絮凝物排出,与传统的沉淀池相比清理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机构机构示意图;
28.图4是沿图2中的i-i处水平截面示意图;
29.图5是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1.1、安装座;2、罐体;3、收集斗;4、隔板;5、传动仓;6、旋转接头;7、加药管;8、进水管;9、出水管;10、排污管;11、旋转套管;12、旋转支管;13、搅拌横杆;14、布药管;15、出药孔;16、第一搅拌支杆;17、第二搅拌支杆;18、电机;19、驱动伞齿轮;20、第一传动轮;21、第二传动轮;22、阻旋器;23、连接管;2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6.实施例1
37.如图1-图5所示,一种分层式絮凝沉淀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座1上固定设置有罐体2,罐体2底部连通设置有收集斗3,在罐体2内固定设置有隔板4,隔板4上贯穿设置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阻旋器22,在连接管23顶端上方的罐体2上转动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罐体2转动连接,在罐体2上固定设置有动力机构,搅拌组件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旋转,在动力机构上还设置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与搅拌组件相连通。
38.具体的,动力机构包括传动仓5、电机18、驱动伞齿轮19、第一传动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传动仓5固定设置在罐体2的顶部,驱动伞齿轮、第一传动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均固定设置在传动仓5内,且驱动伞齿轮19位于第一传动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之间,并与第一传动
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相啮合,电机18的输出端穿过传动仓5侧壁后与驱动伞齿轮19固定相连,如此设置能够将一个动力源的定向输入转换为相对的双向输出,提升了搅拌效果,提高了絮凝的反应效果。
39.具体的,加药装置包括设置在传动仓5上的旋转接头6,旋转接头6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加药管7,在加药管7内固定设置有阀门24,如此设置利用搅拌组件进行絮凝剂药剂的添加能够使絮凝剂添加的更加均匀,再结合相对转动的搅拌进一步提高了絮凝的反应效果。
40.进一步的,搅拌组件包括旋转套管11,旋转套管11的一端贯穿罐体2和传动仓5侧壁后与第二传动轮21相连,旋转套管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搅拌横杆13,在旋转套管11内设置有旋转支管12,旋转支管12与旋转套管11同轴,且旋转支管12的一端从旋转套管11伸出后与旋转接头6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传动轮20固定套装在旋转支管12上,旋转支管12另一端从旋转套管11伸出后固定连接布药管14,在布药管14上还设置有若干出药孔15。
41.进一步的,在搅拌横杆1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搅拌支杆16,布药管14上设置有第二搅拌支杆17,如此设置提高了搅拌效果。
42.本实施例中,在罐体2侧壁上还连通设置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进水管8位于隔板4上方,出水管9位于隔板4的下方,如此设置便于水流的输入与输出,使设备能够连续工作,收集斗3为漏斗状,在收集斗3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排污管10,如此设置便于絮凝沉淀物的排出,清洁方便快捷。
4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工作人员首先通将絮凝剂与加药管7相连,然后再将污水从进水管8接入罐体2中,然后工作人员启动电机18,电机18启动后会通过驱动伞齿轮19来带动第一传动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转动,由于第一传动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分别位于驱动伞齿轮19两侧,所以当驱动伞齿轮19转动后会第一传动轮20和第二传动轮2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搅拌横杆13和第一搅拌支杆16与布药管14和第二搅拌支杆17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通过控制加药管7内的阀门24来对加药量进行控制,并且加药过程中布药管14也在转动,使絮凝剂添加更加均匀,配合相对转动第一搅拌支杆16和第二搅拌支杆17对污水形成相对搅拌,能够使絮凝反应更加充分,而随着污水不断从进水管8流入并且水位高度穿过连接管23的端部之后,会进入连接管23在通过阻旋器22流入隔板4下方的罐体2中,因为隔板4上方的水流在搅拌支杆的带动下会发生旋转,转动的水流在从上方流向下流动时会产生旋涡,旋涡则又会带动水流的转动,而转动的水流不利于絮凝物的沉淀,因此在我们在连接管23的端部安装了阻旋器22,能够避免水流的旋转,确保了絮凝物的沉淀效果,并通过收集斗3的结构限定能够使沉淀后的絮凝物全部堆积在收集斗3内,便于通过排污管10将沉淀后的絮凝物排出。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