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8106发布日期:2023-03-14 21:4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来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决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水资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果饮用水源中存在的某些物质超标,将会引起人们罹患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自来水的污染治理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3.在自来水厂处理提供自来水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活性炭将原水中的氨氮进行过滤吸收,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自来水供给人们使用。但是活性炭除氨氮法无法实现氨氮的彻底去除,无法满足自来水的饮用标准,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的装置,具有降低氨氮含量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解决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的装置,包括:
6.微生物反应塔,上端设置有进水管,下端设置有出水管;
7.蓄水池,连通所述出水管;
8.混合器,连通所述进水管;
9.加药箱,连通所述混合器;
10.注水管,连通所述混合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自来水原水进行处理时,将原水沿着注水管注入混合器内,同时将加药箱内的药剂注入混合器内,使原水与药剂充分混合。随后再将原水注入微生物反应塔内,使原水与微生物充分反应,去除原水中的氨氮,最后注入蓄水池内,实现原水的氨氮处理。因此通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化联合处理方式,实现原水中氨氮的去除,满足自来水的饮用标准,有效的解决了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微生物反应塔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布水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布水器,并采用分散式布水方式,使得水更加均匀,保证原水的充分反应和处理。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微生物反应塔的内部设置有两层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层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可以在水温8-10度时保持活性,保证原水的稳定处理。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微生物反应塔的下端侧壁连通设置有多个风机,且上端面设置有排风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风机,实现微生物反应塔内的氧气补充,提高氧气利用率,同时保证原水的充分反应。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合器包括:
19.进口管,用于连接所述加药箱和所述注水管;
20.缩口管,连通设置于所述进口管上方;
21.扩口管,连通设置于所述缩口管上方;
22.出口管,连通设置于所述扩口管上方。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扩口管和缩口管的配合,使混合器形成文丘里管,并实现原水的自吸,提高原水的输送速率。
2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内均转动连接有搅拌叶片。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搅拌叶片实现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保证原水的处理效果。
2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口管的管口位置交错设置有多个折流板。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折流板,使原水与药剂能够发生湍流,并提高原水与药剂的混合均匀度,保证两者的充分混合。
2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口管的管口位置水平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阀门,并且所述安装管的管口位置插接设置有橡胶滴管。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个装置工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利用橡胶滴管实现混合液的取样,并通过检测后调节原水或药剂的供给量,保证原水的充分处理。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通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化联合处理方式,实现原水中氨氮的去除,满足自来水的饮用标准,有效的解决了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
32.2.通过设置布水器,并采用分散式布水方式,使得水更加均匀,保证原水的充分反应和处理;
33.3.通过两层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可以在水温8-10度时保持活性,保证原水的稳定处理;
34.4.通过设置风机,实现微生物反应塔内的氧气补充,提高氧气利用率,同时保证原水的充分反应。
附图说明
35.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实施例的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微生物反应塔;11、进水管;12、布水器;13、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14、风机;15、排风口;16、出水管;2、蓄水池;3、混合器;31、进口管;32、缩口管;33、扩口管;34、出口管;35、搅拌叶片;36、折流板;37、安装管;38、阀门;39、橡胶滴管;4、加药箱;41、加药泵;5、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如图1所示,一种解决自来水氨氮超标问题的装置,包括微生物反应塔1、蓄水池2、混合器3、加药箱4以及注水管5。
40.如图1所示,微生物反应塔1竖直设置,微生物反应塔1的上端侧壁水平设置有进水管11,并且微生物反应塔1的顶部设置有连通进水管11的布水器12,保证进入微生物反应塔1内部的原水能够均匀的撒布在微生物反应塔1内部。
41.如图1所示,微生物反应塔1的内部设置有两层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13,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13用于与原水进行反应,除去原水中的杂质和氨氮。微生物反应塔1的下端侧壁连通设置有多个风机14,多个风机14沿着微生物反应塔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并且微生物反应塔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用于平衡气压的排风口15。
42.如图1所示,微生物反应塔1的下端面竖直设置有出水管16,蓄水池2设置于微生物反应塔1的下方,并且出水管16连通蓄水池2,用于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蓄水池2内,实现处理后水体的储存。
43.如图1所示,加药箱4内盛装有药剂,并且加药箱4内设置有对药剂进行抽吸的加药泵41。混合器3混合器3为三通管,混合器3的一个接口连接进水管11,且另两个接口分别连通加药泵41和注水管5。
44.当对自来水原水进行处理时,将原水沿着注水管5注入混合器3内,同时利用加药泵41将加药箱4内的药剂同步注入混合器3内,使原水与药剂在混合机内充分的混合。随后再将原水沿着进水管11注入布水器12内,利用布水器12将原水在微生物反应塔1内均匀撒布。
45.与此同时,利用风机14将氧气注入微生物反应塔1内,使原水与固化硝化细菌填料层13内的微生物充分反应,以用于去除原水中的氨氮。最后经过处理的原水将会被注入蓄水池2内,实现处理后水体的收集和储存。
46.如图1、图2所示,混合器3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进口管31、缩口管32、扩口管33以及出口管34,进口管31用于连接加药泵41和注水管5,出口管34用于连接进水管11。其中进口管31、缩口管32、扩口管33以及出口管34相互连通,并形成文丘里管,以用于在原水流过后形成负压,形成原水的自吸。
47.如图1、图2所示,进口管31和出口管34内均转动连接有搅拌叶片35,其中进口管31的管口位置水平交错设置有多个折流板36,多个折流板36使进口管31的前端位置形成蛇形的流道。
48.当混合器3工作时,原水和药剂首先被注入至进水管11内,此时在折流板36的作用下,使原水与药剂能够发生湍流,实现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随后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使搅拌叶片35自动旋转,因此再经过两组搅拌叶片35的充分搅拌后,实现原水和药剂充分混合。
49.如图1、图2所示,出口管34的管口位置水平设置有安装管37,安装管37上设置有阀门38,并且安装管37的管口位置插接设置有橡胶滴管39。
50.当混合器3工作时,可以将阀门38打开,然后按压橡胶滴管39,实现原水和药剂的混合液的取样。随后将阀门38关闭,并对混合液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原水或药
剂的供给量和供给速率,保证原水和药剂的充分混合。
51.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