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工程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6990发布日期:2023-05-05 18:0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工程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境工程用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污水处理主要用于对城市生活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的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进而达到环境工程中保护环境的作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按流程和处理程序划分,可分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污泥处理,其中污泥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形成的沉淀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2、相关技术中公开了对污泥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污泥的脱水及有机物分解,在对有机物分解主要采用厌氧中温消化技术,消化的过程可以产生沼气,使沼气能够用于能源或发电,同时消化后产生的污泥能够具有肥效。

3、但是上述结构厌氧中温消化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对污泥的处理过程比较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污泥含有的有机物处理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的污水处理系统。

2、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环境工程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机架和水平且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转筒内依次设置有初干室、终干室和粉化室,所述初干室和终干室内用于对污泥进行分次脱干,所述粉化室用于对污泥干燥后粉化成泥灰;所述转筒内连通有用于排出污泥中水分的蒸气管;所述进料管与初干室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连接有旋风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灰口连接有用于对泥灰中的有机物进行燃烧的流化床燃烧炉。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筒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在转筒设置初干室的一端连接有进料管用于进入污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污泥,污泥在初干室内先得到初步的干燥后,再进入到终干室内进行后干燥;然后再进入到粉化室内进行粉化,由分离装置将粉化的泥灰通过旋风除尘器进行收集,然后通入到流化床燃烧炉内,由流化床燃烧炉对泥灰内的有机物进行燃烧,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污泥中水分及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

5、优选的,所述转筒与终干室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外侧设置有分配环;所述分配环的上部设置有斜管;所述斜管与分配环连接的一端用于与转筒上部的贯穿孔连通;所述斜管连接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连接于分离装置;所述终干室、粉化室、分离装置、循环装置和斜管内均有循环移动的流化球。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筒侧壁上开设贯穿孔,贯穿孔的位置通过分配环和斜管进入流化球,流化球能够由循环装置进行循环,使流化球连续向终干室内进入与污泥进行混合,使污泥粘到流化球上,利用流化球的流动性使成团的污泥流动并分散,方便对污泥进一步干燥。

7、优选的,所述分配环上设置有多个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分配环连接的一端用于连通贯穿孔;所述加热管与流化床燃烧炉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设置有多个,并且加热管通过贯穿孔连通于转筒的内部,使加热管对终干室内的温度更高,然后再进入到初干室内由蒸气管排出带有蒸气的热气,同时加热管与流化床燃烧炉连通,使污泥中的有机物燃烧产生的热对污泥进行干燥。

9、优选的,所述斜管与分配环连接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所述加热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管与分配环上的一个加热管连通,使斜管内的流化球进入到转筒内先进行加热,当流化球进入到转筒内时,更容易使流化球壁接触的污泥干燥,进一步方便污泥粘在流化球上。

11、优选的,所述初干室与终干室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定在转筒的内壁上;所述初干室内设置有连续排泥板,所述连续排泥板包括交替沿着转筒长度方向排布的竖板和斜板;所述斜板远离于转筒中心的一侧向转筒设置出料口的一侧倾斜;所述连续排泥板在转筒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并且分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一个连续排泥板的末端对应;一个所述连续排泥板中的竖板与另一个连续排泥板中的斜板中部对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续排泥板包括交替的斜板和竖板,并且两个连续排泥板配合,使转筒在转动的过程中,污泥在两个连续排泥板之间往复移动,并且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向转筒设置出料口的一侧流动,进而使污泥能够准确地沿着一个方向流动,使污泥在初干室内干燥比较均匀。

13、优选的,所述贯穿孔的中心与转筒的中心倾斜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贯穿孔倾斜于转筒的中心,使贯穿孔内进入到转筒的流化球沿着转筒的长度方向具有位移,以免流化球落下后落入到转筒下部的贯穿孔内。

15、优选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电机、外管和螺旋输送杆;所述外管竖直设置,所述螺旋输送杆配合在外管的内部;所述电机固定在外管的上端并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输送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上端侧壁连接斜管远离于分配管的一端;所述外管通过回料管连接于分离装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螺旋输送杆在外管内转动,外管下端的流化球受到螺旋输送杆的作用能够向外管的上端移动,从而使流化球进入到外管上端连接的斜管,进而使流化球进入到转筒内进行循环。

17、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下料斗和风机;所述壳体套在转筒设置出料口的一端;所述下料斗连接于壳体的下部;所述下料斗的下部与回料管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于下料斗的侧壁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下部安装下料斗,当流化球与泥灰同时到达下料斗的位置时,风机由下料斗的侧壁向下料斗内进风,从而能够将泥灰向上移动,而流化球沿着下料斗落入到回料管内,进而使泥灰和流化球分离。

19、优选的,所述粉化室与终干室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机架相对固定;所述固定板的下部开设有缺口;所述出料口的边缘至转筒的内壁距离与缺口的高度相等。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分隔粉化室与终干室,固定板下方设置有缺口,固定板保持与机架固定,使缺口处于下方,阻止分离装置中的气流由粉化室向终干室内进入,同时出料口的边缘到转筒的内壁距离与缺口的高度相等还能够保持粉化室内的流化球的量,及方便流化球向分离装置流动。

21、优选的,所述粉化室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沿着转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沿着转筒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使挡板能够将流化球移动到更高的位置,进而方便流化球对流化球上粘接的泥进行脱去,同时便于流化球将泥进行粉化。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污泥在初干室内先得到初步的干燥后,再进入到终干室内进行后干燥;然后再进入到粉化室内进行粉化,再通入到流化床燃烧炉内,由流化床燃烧炉对泥灰内的有机物进行燃烧,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污泥中水分及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

25、2.通过流化球能够由循环装置进行循环,使流化球连续向终干室内进入与污泥进行混合,使污泥粘到流化球上,利用流化球的流动性使成团的污泥流动并分散;

26、3.通过斜管与分配环上的一个加热管连通,使斜管内的流化球进入到转筒内先进行加热,当流化球进入到转筒内时,更容易使流化球壁接触的污泥干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