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1706发布日期:2023-12-21 15:2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截污纳管是控源的主要措施,截污纳管工作的推进也使点源污染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基础设施滞后地区仍然存在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湖水体中。一些雨水口虽已做雨污分流,但难以避免存在一些错接混接及非下雨时的偷排漏排,存在污染物持续入河湖水体中,同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形成的初期雨水往往携带有大量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口直接排放至河湖中,这些排污口对河湖水质造成污染。

2、目前针对河湖的点源排污口常见的治理技术措施有一体化净化设备、人工湿地处理、河道内部原位净化措施:

3、一体化净化设备结构复杂、投资和运营成本高、不适合微污染水体;

4、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运营管理复杂、净化能力受环境影响大;

5、河道内部原位净化措施易堵塞、需要曝气设备供氧、抗冲击负荷能力差。

6、有鉴于此,特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治理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进行净化,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所述净化区相对于所述处理区靠近水体设置;其中,所述预处理区填充有附着基,所述附着基用于实现污水的预处理;所述净化区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水体过滤的过滤件。

4、在本方案中,该净化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其中,所述预处理区相对于所述净化区靠近污水排污口设置,所述净化区靠近水体设置;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在所述预处理区中填充有附着基,所述净化区填充有过滤件,当采用该种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通过排污口进入到预处理区中,通过预处理区的附着基以及生态拦截网膜的设置,能够提前实现过滤作用,有效的过滤漂浮垃圾和大粒径颗粒物质,促进沉淀,避免净化区的堵塞;且通过净化区的设置,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净化效果;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5、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多个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用于将所述净化区分割成多个净化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与所述水体连线方向顺次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结构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净化单元。

7、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浮体结构,所述浮体结构包括浮岛以及种植在所述浮岛上面的挺水植物。

8、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结构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与所述净化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浮体单元的两端还设置有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通过配重锚绳与所述浮体单元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为三个,三个所述净化单元分别为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以及第三净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向水体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过滤件包括填充在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件、填充在第二净化单元的第二过滤件、填充在第三净化单元的第三过滤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以及所述第三过滤件均为悬浮球填料,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60%~70%;在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75%~80%;在所述第三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80%~85%。

11、进一步的,所述悬浮球填料包括悬浮球本体,所述悬浮球本体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80mm,填充物为聚氨酯海绵;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00mm,填充物为多孔沸石;所述第三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50mm,填充物为辫带。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其中,所述预处理区相对于所述净化区靠近污水排污口设置,所述净化区靠近水体设置;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在所述预处理区中填充有附着基,所述净化区填充有过滤件,当采用该种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通过排污口进入到预处理区中,通过预处理区的附着基以及生态拦截网膜的设置,能够提前实现过滤作用,有效的过滤漂浮垃圾和大粒径颗粒物质,促进沉淀,避免净化区的堵塞;且通过净化区的设置,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净化效果;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多个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用于将所述净化区分割成多个净化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与所述水体连线方向顺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结构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净化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浮体结构,所述浮体结构包括浮岛以及种植在所述浮岛上面的挺水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结构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与所述净化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浮体单元的两端还设置有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通过配重锚绳与所述浮体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为三个,三个所述净化单元分别为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以及第三净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向水体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过滤件包括填充在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件、填充在第二净化单元的第二过滤件、填充在第三净化单元的第三过滤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以及所述第三过滤件均为悬浮球填料,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60%~70%;在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75%~80%;在所述第三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80%~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球填料包括悬浮球本体,所述悬浮球本体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80mm,填充物为聚氨酯海绵;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00mm,填充物为多孔沸石;所述第三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50mm,填充物为辫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进行净化,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所述净化区相对于所述处理区靠近水体设置;其中,所述预处理区填充有附着基,所述附着基用于实现污水的预处理;所述净化区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水体过滤的过滤件,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波,杜冰,姚巧玲,李伟才,史加达,王进辉,李泓毅,史天宇,刘昊,熊峰,莫方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