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876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向污水送入大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曝气器。
曝气器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设备,通过曝气器向污水送入大量的空气或氧气,要求充气量大,使其产生气泡与污水进行氧交换。
现行对于污水处理中多采用微孔曝气器,它的微气泡发生装置位于曝气器的下部,但因污泥较多,造成微孔经常被堵塞,而且难以更换;另外,当运行中也发现在水的深度较大时,上升中微小气泡往往汇集成大气泡,反而降低了氧转换效率。
另一种筒型曝气器,它是利用其上升空气流借助于螺旋板与水激烈搅拌混合的形式,从而完成氧气转移工作,其效率较低,引起耗电量增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深度曝气污水处理中,既能使污泥再循环、不堵塞,又能使氧转移率高的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的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它包括混流筒及其内设的螺旋板,其中由所述的混流筒的底部安装有呈双曲线状的引流器,在引流器上引入的空气管置入在中心位置处,空气管端设有喷咀,混流筒上部出口端分别设置格栅孔板和返流罩。
所述格栅孔板上分布有用以细化气泡的格栅锥孔。
所述的返流罩的罩顶是弧形状,也可以是伞状。
所述的喷咀是在空气管出口处安有轻质塑料球体,与外围设置的格条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本曝气器位于下部采用了双曲线状的引流器,通过引入的压缩空气产生引射作用,使吸入污泥通过返流罩受阻折向下方再循环使用,从而延长氧气在水中的行程,加大氧气转移率。
2、将细化气泡的格栅孔板安装在混流筒的上部出口处,既不会堵塞曝气器,又大大提高了氧气转移率,可提高氧气转移率40-60%,同时还降低了送风电耗。
3、新型喷咀出口处安有轻质软性塑料球,当空气喷出时,球体上升并作用在格条内挡住不致吹走,当停止送气时,球体由于水压作用,紧紧压在喷口上,防止污水进入空气管道内。而且喷咀设计为可拆卸式,可更换不同孔径,调节空气量。
4、本曝气器的结构设计,还可用于调节活性污泥的回流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情况。
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它是采用了2-3个圆形筒体组合成的混流筒3,由混流筒3内腔沿轴向安装螺旋板4,使污泥通过螺旋板4的作用,一面旋转,一面使活性污泥、藻类分解水中有机物,完成污水净化的生成反应。由混流筒3的底部设置一呈双曲线状的引流器2,沿其径向分布有通孔,使压缩空气管1出口处设置的喷咀,其喷咀的结构是由空气管1的出口端安装有轻质软性塑料制成的球体9,球体9的比重在1.1-0.9之间,并沿外围设置的格条8构成置入在引流器2中心位置处。在混流筒3的上部出口端分别设置了格栅孔板5和返流罩6构成的曝气器装置。
所述的格栅孔板5上分布有格珊锥孔7,用以细化气泡、提高氧所转移率。由格栅孔板5上方安装的返流罩6的罩顶是弧形罩,也可以是伞状,利于上升的水、气流在返流罩6的作用下受阻折向下方,使污泥向下循环完成曝气过程。
曝气器的工作过程当压缩空气由空气管1上的喷咀送入引流器2,使高速气流在变截面内腔流动中产生不同压力,而产生引射作用,从底部吸入污泥、污水、在双曲线状喉部使大量污水及污泥与空气激烈搅拌混合,产生大量气泡污水,迅速上升到混流筒3中,并在螺旋板4的作用下通过旋转,使活性污泥、藻类分解水中有机物,实现污水净化的生化反应。在旋转过程中,使细小气泡在集成较大气泡通过格栅孔板5上分布的格珊锥孔7细化气泡,提高氧气转移率。同时为提高氧气与污水的交换能力,在格栅孔板5的上方安装了返流罩6,使上升的水、气流折向下方,使污泥向下循环,延长氧气在水中行程,从而加大和提高了氧气转移率,促使污泥循环的曝气过程。
当停止送气时,喷咀出口处轻质软塑料球9因水压作用,紧紧压在喷口上,防止污水进入空气管1上。
权利要求1.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它包括混流筒及其内设的螺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流筒(3()的底部安装有呈双曲线状的引流器(2),在引流器(2)上引入的空气管(1)置入在中心位置处,空气管(1)端设有喷嘴,混流筒(3)上部出口端分别设置格栅孔板(5)和返流罩(6)。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孔板(5)上分布有用以细化气泡的格栅锥孔(7)。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返流罩(6)的罩顶是弧形状,或伞状。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管(1)出口端设有轻质塑料球(9),其外围安装有格条(8)构成,其球体(9)的比重在1.1-0.9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泥循环式曝气器,它包括混流筒及内设的螺旋板,由其底部设置的空气管及喷嘴置入引流器中心,使混流筒的出口端分别设置格栅孔板和返流罩。具有不产生污泥堵塞,污水不进入空气管,使污水及污泥能再循环使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以及提高氧气转移率40—60%的特点。
文档编号C02F7/00GK2423279SQ9921851
公开日2001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3日
发明者郑世伟, 魏明华, 宋晶, 郑晔 申请人:山海关开发区蓝海新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