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532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已在全球许多地方引起了严重的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危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区规模的扩大,土地利用/覆盖的变更以及大量不透水地 表的出现,显著地改变了区域水文过程,在增加地表径流量的同时,也导致地表径流对水体 的污染。
[0003] 城市地表径流中含有源于多种人为活动的悬浮颗粒物、营养盐、重金属和有毒有 机污染物,城市地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重要传输途径之一。其中,建筑屋 顶、道路和停车场是城区主要的不透水地表,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区。目前, 对于这部分城市地表的雨水径流管理主要是以快排快泄的排水管网为主,但是这样不仅容 易导致洪水产生,而且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会对受纳水体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0004] 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新型的城市地表径流的管理方法,增加雨水径流的入渗,从 而在减少地表径流产生的同时,减轻地表径流的污染。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用于解 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地表径流以及减轻地表径流对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7] 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用于收集地表径流;
[0008] 生物促渗减流区,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用于提高景观绿地土壤的入渗性及净化功 能,渗透并净化所述地表径流;
[0009] 第一溢流装置,所述第一溢流装置用于通过第一排水管引导排放超过所述生物促 渗减流区截流能力的地表径流;
[0010] 第二溢流装置,所述第二溢流装置用于通过第二排水管引导排放超过所述生物促 渗减流区与所述第一溢流装置截流能力的地表径流。
[0011]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包括:
[0012] 滞水层,所述滞水层用于为所述地表径流提供暂时的储存滞留空间,沉降所述地 表径流中的颗粒污染物;
[0013] 植物层,所述植物层用于蒸腾所述地表径流,截流所述地表径流中的所述颗粒污 染物;
[0014] 基质层,所述基质层用于提供所述植物层生长所需的环境;
[0015] 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用于对所述地表径流进行渗透,并吸附、过滤所述地表径流中 的污染物,防止所述基质层的颗粒向下迀移;
[0016] 储排水层,所述储排水层用于暂存所述过滤层入渗的所述地表径流,延长所述地 表径流向深层土壤渗透的时间。
[0017] 上述方案中,所述滞水层的高度为15~30cm。
[0018]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质层的入渗能力至少为50mm/h。
[0019]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质层的高度为25~45cm。
[0020]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质层的材料包括:有机质。
[0021] 上述方案中,所述有机质在所述基质层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5%。
[0022]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层的深度为10~20cm。
[0023] 上述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开孔排水管,其中,
[0024] 所述开孔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储排水层中,用于排放来不及向深层土壤渗透的所述 地表径流。
[0025]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的面积确定方法包括:
[0026] 利用公式Af= VXdf/[kX (hf+df) Xtf]确定生物促渗减流区的面积;其中,所述V 为预设的地表径流总量,所述~为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的面积,所述心为基质层的厚度,所 述K为基质层的渗透系数,所述hf为滞水深度,所述t f为预设的滞留时间。
[002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用 于收集地表径流;生物促渗减流区,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用于提高景观绿地土壤的入渗性 及净化功能,渗透并净化所述地表径流;第一溢流装置,所述第一溢流装置用于通过第一排 水管引导排放超过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截流能力的地表径流;第二溢流装置,所述第二溢 流装置用于通过第二排水管引导排放超过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与所述第一溢流装置截流 能力的地表径流。如此,生物促渗减流区利用改造后的城市景观绿地土壤管理地表径流,增 加地表径流的入渗及蒸腾,在减少地表径流产生的同时,减轻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促渗减流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促渗减流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有效地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产生以及减轻地表径流对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用于收集地 表径流;生物促渗减流区,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用于提高景观绿地土壤的入渗性及净化功 能,渗透并净化所述地表径流;第一溢流装置,所述第一溢流装置用于通过第一排水管引导 排放超过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截流能力的地表径流;第二溢流装置,所述第二溢流装置用 于通过第二排水管引导排放超过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与所述第一溢流装置截流能力的地 表径流。
[0031]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进水装置1、生 物促渗减流区2、第一溢流装置3、第一排水管4、第二溢流装置5、第二排水管6 ;其中,
[0033] 所述进水装置1具体可以包括: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不透水地表附近的沟道,通过 所述沟道收集地表径流,以分散、片流的方式将所述地表径流排入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2。 另外,如果地表径流的来源是屋面雨水,所述进水装置1还可以包括:水管,通过水管将所 述地表径流引导至生物促渗减流区2。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2的入口处一般设有碎石或块 石,防止地表径流对生物促渗减流区2的侵蚀冲刷。
[0034] 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2用于对不透水地表附近的景观绿地土壤进行改造,提高所 述土壤的入渗性及净化功能,在渗透所述地表径流的过程中对所述地表径流进行净化。
[0035]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生物促渗减流区2包括:滞水层21、植物层22、基质层 23、过滤层24、储排水层25 ;其中,
[0036] 所述滞水层21用于为所述地表径流提供暂时的储存滞留空间,沉降所述地表径 流中的颗粒污染物,同时蒸发部分地表径流。这里,所述滞水层21的高度为15~30cm,且 需在48~72小时内将地表径流渗透完毕。
[0037] 所述植物层22用于蒸腾所述地表径流,截流所述地表径流中的所述颗粒污染物。 其中,所述植物层22应遵循乡土种、根系发达、耐淹、耐旱以及景观性强的原则来选取。紫 穗狼尾草的须根较粗壮,生性强健,萌发力强,容易栽培,对水肥要求不高,少有病虫害,杆 直立,丛生,高30~120厘米,根系较发达,生长两年以上的植株根系可达1. 5米~2米深; 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所述植物层22中优选的植物 为紫穗狼尾草。
[0038] 所述基质层23用于提供所述植物层22生长所需的环境,且要具备足够截流地表 径流入渗的能力,以使所述植物层22可以更好地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一般来说,所 述基质层23为砂质壤土或壤质砂土,可以通过河砂与当地种植土混合而成;所述基质层23 的材料包括:有机质;所述有机质在所述基质层23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5%;所述 基质层23的入渗能力至少为50mm/h,高度为25~45c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