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995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底板装置、框体装置、循环装置、气缸装置及电机装置,底板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滚轮及第一支撑杆,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过滤框、第一限定块、进料框、第一刷毛、第一横杆、第一支架及第一弹簧,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一阀门、第二管道、水泵、水箱、第三管道、第一过滤网、活性炭层、海绵块及第一支撑板,气缸装置包括气缸、第一推动杆、第二横杆、第二推动杆、第三横杆、第一竖杆、第二支架、第一斜杆及第二竖杆,电机装置包括电机、第一固定架、第一定位杆、第二弹簧、转轴、第二固定架、转盘、密封环、搅拌杆及第二刷毛,本发明能够将纺织机械的零部件进行彻底的清洗,并且操作简便。
【专利说明】
一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纺织机械在投入使用后往往会因为其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纺织机械零部件会有灰尘堆积,从来会使纺织过程受阻,因此纺织故障,导致整个加工过程停顿,影响工作的效率,会无形当中加大了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这会加大工程负担,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清洗装置比较繁琐,需要很多的装置区完成清洗,增加成本。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所述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底板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左右两侧的循环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电机装置,所述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第一滚轮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的过滤框、位于所述过滤框下方的第一限定块、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进料框、设置于所述进料框内的第一刷毛、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弹簧,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一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水栗、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水箱、位于所述水箱右侧的第三管道、收容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活性炭层、位于所述活性炭层下方的海绵块及位于所述水箱下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一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一侧的第二竖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方的转盘、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密封环、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搅拌杆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上的第二刷毛。
[0007]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滚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所述过滤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过滤框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进料框呈弯曲状,所述进料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刷毛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刷毛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呈L型,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延伸至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管道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0011]所述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水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水箱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管道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水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呈圆柱体,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
[0012]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
[0014]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方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水平放置,所述转盘收容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密封环呈环状,所述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与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搅拌杆呈圆柱体,所述搅拌杆竖直放置,所述搅拌杆的下端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搅拌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发明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纺织机械的零部件进行彻底的清洗,并且操作简便,可以大大提高清洗的效率,同时受当地环境影响较小,可以明显的扩大其使用范围,并且清洗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底板装置1、位于所述底板装置I上方的框体装置2、位于所述框体装置2左右两侧的循环装置3、位于所述底板装置I上方的气缸装置4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4上方的电机装置5。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装置I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第一滚轮11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2。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1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滚轮1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11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从而可以带动所述底板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1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0021 ]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2包括框体21、位于所述框体21内的过滤框22、位于所述过滤框22下方的第一限定块23、位于所述框体21上方的进料框24、设置于所述进料框24内的第一刷毛25、位于所述框体21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26、位于所述框体21下方的第一支架27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7下方的第一弹簧28。所述框体21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框体21竖直放置,所述框体21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211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1下方的第二通孔212,所述第一通孔2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一通孔21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2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二通孔21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通孔212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过滤框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过滤框2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过滤框22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过滤框22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22包住所述第一通孔211及第二通孔212。所述第一限定块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限定块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2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限定块23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23位于所述过滤框22的下方。所述进料框24呈弯曲状,所述进料框24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料框24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刷毛25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料框24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刷毛25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刷毛25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框2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杆2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26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27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27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7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2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7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28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2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支架27起到支撑作用。
[0022]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循环装置3包括第一管道3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31上的第一阀门3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31 —侧的第二管道3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3上的水栗34、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3下方的水箱35、位于所述水箱35右侧的第三管道36、收容于所述第三管道36内的第一过滤网37、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7下方的活性炭层38、位于所述活性炭层38下方的海绵块39及位于所述水箱35下方的第一支撑板30。所述第一支撑板30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30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31呈L型,所述第一管道3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11且与所述框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31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贯穿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诶,从而对所述第一管道31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一阀门3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31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二管道33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2且与所述框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3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33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延伸至所述水箱35内,所述第二管道33贯穿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管道33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水栗34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3上,用于将水箱35内的水吸入到所述第二管道33内。所述水箱35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水箱3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水箱35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351,所述第三通孔351呈圆柱体状且与所述水箱35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36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36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51且与所述水箱3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36的内部与所述水箱35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36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管道3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36的内部与所述第三管道36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37设有三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管道36内且上下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过滤网37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37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7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3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层38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7之间,用于对水的净化。所述海绵块39呈圆柱体,所述海绵块39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3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39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7固定连接。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4包括气缸41、位于所述气缸4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4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42上方的第二横杆43、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3左右两侧的第二推动杆44、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44上方的第三横杆45、位于所述第三横杆45上方的第一竖杆46、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44 一侧的第二支架48、位于所述气缸41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44 一侧的第二竖杆49。所述气缸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4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42的下端与所述气缸41连接,使得所述气缸41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42上方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4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推动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44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推动杆4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推动杆44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推动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横杆45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45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45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4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46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4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48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4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8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4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竖杆49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49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49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44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竖杆49的侧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44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而不会向周围偏移。
[0024]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5包括电机51、位于所述电机51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5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2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杆53、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第二弹簧54、位于所述电机51上方的转轴55、位于所述转轴55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架56、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56上方的转盘57、设置于所述转盘57上的密封环58、位于所述转盘57上方的搅拌杆59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59上的第二刷毛50。所述电机51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架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架52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5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52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52上设有方孔521,所述方孔5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横杆43贯穿所述方孔521且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2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2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5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5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3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53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杆53随着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一定位杆5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52的侧面滑动连接,进而可以对所述第二横杆43起到定位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横杆43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5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上端与所述电机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横杆4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转轴55呈圆柱体,所述转轴55竖直放置,所述转轴55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51带动所述转轴55旋转,所述转轴55的上端与所述转盘5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57呈圆柱体,所述转盘57水平放置,所述转盘57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所述转盘57位于所述第一支架57的上方。所述密封环58呈环状,所述密封环58水平放置,所述转盘57的侧面与所述密封环58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58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转盘57的上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密封环58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从而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所述第二固定架5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5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架56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56的一端与所述转轴5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56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转盘5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5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盘57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搅拌杆59呈圆柱体,所述搅拌杆59竖直放置,所述搅拌杆59的下端与所述转盘5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40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搅拌杆59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刷毛40与所述搅拌杆59的侧面固定连接。
[0025]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零部件放入到进料框24内,经过第一刷毛25将其表面上较难清理的杂质刷洗掉,然后进入到所述框体21内,然后启动水栗34,使得水箱35内的水被抽入到第二管道33内,然后经过第二通孔212及过滤框2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框体21内,然后落在转盘57上,与零部件进行混合。然后启动电机51,使得转轴55带动所述转盘57及密封环58旋转,进而使得所述转盘57上方的零部件及水一起进行旋转,使两者充分混合,并且配合搅拌杆59及第二刷毛50对零部件进行刷洗。然后启动气缸41,使得第一推动杆42向上推动第二横杆43,使得第二推动杆44通过第三横杆45带动所述框体21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对零部件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清洗效果更好。当框体21向下移动时,水面高于第一通孔211时,部分水进入到第一管道31内,打开第一阀门32,使得第一管道31内的水进入到第三管道36内,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37、活性炭及海绵块39的过滤后进入到水箱35内,然后进入到第二管道33内,重新进入到所述框体21内。使得水形成循环,不仅节约水资源,而且由于水流的流动,使得清洗效果更好,所述第一限定块23可以防止所述框体21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架27可以防止所述框体21过度向上移动。至此,本发明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底板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左右两侧的循环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电机装置,所述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第一滚轮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的过滤框、位于所述过滤框下方的第一限定块、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进料框、设置于所述进料框内的第一刷毛、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弹簧,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一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水栗、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水箱、位于所述水箱右侧的第三管道、收容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活性炭层、位于所述活性炭层下方的海绵块及位于所述水箱下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一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一侧的第二竖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方的转盘、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密封环、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搅拌杆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上的第二刷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滚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所述过滤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过滤框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框呈弯曲状,所述进料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刷毛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刷毛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呈L型,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延伸至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管道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水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水箱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管道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水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呈圆柱体,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率纺织器械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方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水平放置,所述转盘收容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密封环呈环状,所述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与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搅拌杆呈圆柱体,所述搅拌杆竖直放置,所述搅拌杆的下端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搅拌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08B3/10GK105855223SQ20161019650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陈杨
【申请人】瑞安市奥雅服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