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593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湖库河流水质恶化的治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修复浅水湖泊和深水湖泊水质,增强浅水湖泊、河流污染负荷能力,改善深水湖泊、水库湖下层缺氧环境,控制湖泊底泥磷释放的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浅水湖泊是一类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湖水与底泥间物质交换强烈,沉积较为缓慢,具有较低的污染负荷能力,对污染响应比较敏感,是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之一。而深水湖泊夏季分层,冬季混合,结构比较复杂,污染响应较慢,具有较高的污染负荷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但其一旦被污染,修复治理难度要远远大于浅水湖泊。目前我国居民饮用水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和河湖水,对湖泊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护和综合功能修复刻不容缓。
[0003]针对深水湖泊水质修复的传统增氧方法主要是人工去分层及气体提升等方法。人工去分层增氧技术是根据上下层水体混合增氧原理研发出的一种单气源深水层增氧技术,其因原理简单及成本较低的特点曾被大量使用,但较低的增氧效率,操作的局限性,特别是去分层混合后湖下层升温对冷水鱼类生长的巨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在深水湖泊增氧领域的发展;气体提升增氧技术是利用空气作为氧源,氧气将缺氧水体通过特定装置提升一定高度增氧,再令富氧水体回到某一高度后喷出。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声,难以把控,且增氧效率较低。针对浅水湖泊水质修复的传统增氧方法主要是纯氧-徼孔管曝气、叶轮吸气推流式曝气器、水下射流曝气和叶轮式增氧机等方法。纯氧-徼孔管曝气技术虽然充氧效率较好,但其投资较大,占地较大,且地域局限性较强,不够灵活;叶轮吸气推流式曝气器、水下射流曝气和叶轮式增氧机等方法使用较多,但影响航运、维修麻烦、充氧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发展。上述方法各自均不够完善,且设计时适用场所的局限性较强,深水湖泊增氧技术无法适用于浅水湖泊,浅水湖泊增氧技术也无法适用于深水湖泊,因此寻求一种即适用于深水湖泊又适用于浅水湖泊,同时可行性高、实施风险低、机动灵活、改善效果好的湖泊水质修复装置及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0004]浅水湖泊、深水湖泊(水深一般认为大于10-15m)学术上没有严格的界定。本发明所述浅水湖泊仅针对典型的浅水湖泊,具有典型的浅水湖泊特征一一如充分混合、湿地特性等,本发明所述深水湖泊仅针对典型的深水湖泊,具有典型的深水湖泊特征一一如较大水深、存在温跃层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深水湖泊增氧方法和传统浅水湖泊增氧方法的缺点,发明一种即适用于深水湖泊又适用于浅水湖泊,同时可行性高、实施风险低、机动灵活、湖泊水质修复改善效果好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设置有可切换气源和氧气输气管,该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杆、分气盘、环形孔、氧气进气口、分气管、三通管、第二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孔、第一曝气管、第一曝气管孔、上焊接盘、下焊接盘、金属吊杆、固定栓和支撑底座;
[0007]所述可切换气源连接外部供气设备,氧气输气管通过氧气进气口连接分气盘,氧气进气口位于分气盘下部,所述分气盘通过环形孔与分气管连接,分气管端头设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三通管出气口螺纹连接第二曝气管,第二曝气管上开有第二曝气管孔,第一曝气管固定在分气管上,第一曝气管上开有第一曝气管孔;所述支撑杆焊接于分气盘上部,所述支撑杆中上部位置设有上焊接盘,所述分气管外端处设有下焊接盘,两处焊接金属吊杆,所述金属吊杆焊接于支撑杆与分气盘之间,所述下焊接盘两两连接,连接处中部设有固定栓,支撑底座焊接在分气盘底部。
[0008]进一步,所述可切换气源为纯度大于90%的氧气或空气;所述分气管各端头连接两根长度为0.5米第二曝气管,所述分气管设置为长1300mm,厚度为1.5mm的分气管。
[0009]进一步,所述分气盘中部每隔60度开环形孔,分气管为6个;所述固定栓设置四个,按不同方位分布,所述金属吊杆设置为6根。
[0010]进一步,第二曝气管设置为圆管型,由圆管型徼孔橡胶膜片、双凹槽特制曝气支撑内管组成,圆管型橡胶膜片采用EPDM或者硅胶(Si)材料,橡胶膜橡胶膜片上开有第二曝气管孔;所述第一曝气管设置为圆管型软管,采用纳米橡胶材质。
[0011 ]进一步,所述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还包括卡箍、三通管出气口和进气孔,通过卡箍将第一曝气管固定在分气管上,所述三通管出气口设为外丝螺纹口,与所述第二曝气管内丝相接,所述进气孔设置为长度为150mm,孔径为DN40,厚度为2.5mm不锈钢管,并通过氧气进气口与分气盘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曝气管孔半径设置为0.3mm的第一曝气管孔,所述第二曝气管为RAUB1XON PLUS 64-500,1-1/4”内螺纹第二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孔设置半径为70-80微米的圆孔。
[0013]进一步,所述分气盘直径设置为350mm,高度为75mm,壁厚4mm的圆形盘,环形孔直径设置为DN35圆孔,所述分气管管径为DN35不锈钢管。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积极效果:I)以氧气作为气源时候,形成的原始气泡体表比(体积/表面积)大,上升气泡溶解快,氧转移效率高,增氧效果好;
[0015]2)以氧气作为气源时候,原始上升气泡由于设计体积足够小,远不足以扰动湖泊和水库温跃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一直维持水体热分层;
[0016]3)针对深水湖泊冬季混合期水体混合、浅水湖泊水体充分混合的特性,因时制宜,以空气作为混合水体气源,合理节约能源;针对深水湖泊夏季分层期水体存在温跃层的特性,以氧气作为混合水体气源,大大增强水体增氧效率;
[0017]4)该装置无需固定死装置位置,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因此机动灵活性较强,可随时对特定缺氧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移动式增氧;
[0018]5)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湖底无需牵拉电源,水中不需要通电,并极大简化了操作及施工难度,推广性强。
[0019]6)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深水湖泊增氧方法和传统浅水湖泊增氧方法的缺点,具有适用性强、可行性高、推广性高、实施风险低、水质改善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稳定的水质修复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俯视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分气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侧视图及上焊接盘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支撑杆;2、上焊接盘;3、分气盘;4、分气管;5、第一曝气管;6、金属吊杆;7、下焊接盘;8、三通管出气口;9、三通管;10、第二曝气管;11、支撑底座;12、氧气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6]如图1、2、3:—种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设置有可切换气源和氧气输气管,所述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杆1、分气盘3、环形孔、氧气进气口 12、分气管4、三通管9、第二曝气管10、第二曝气管孔、第一曝气管5、第一曝气管孔、上焊接盘2、下焊接盘
7、金属吊杆6、固定栓和支撑底座11;
[0027]所述可切换气源连接外部供气设备,氧气输气管通过氧气进气口12连接分气盘3,氧气进气口位于分气盘下部,所述分气盘通过环形孔与分气管4连接,分气管端头设有三通管9,三通管通过三通管出气口 8螺纹连接第二曝气管10,第二曝气管上开有第二曝气管孔,第一曝气管5固定在分气管上,第一曝气管上开有第一曝气管孔;所述支撑杆焊接于分气盘上部,所述支撑杆中上部位置设有上焊接盘2,所述分气管外端处设有下焊接盘7,两处焊接金属吊杆6,所述金属吊杆焊接于支撑杆与分气盘之间,所述下焊接盘两两连接,连接处中部设有固定栓,支撑底座11焊接在分气盘底部。
[0028]所述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还包括卡箍、三通管出气口8,通过卡箍将第一曝气管固定在分气管上,所述三通管出气口设为外丝螺纹口,与所述第二曝气管内丝相接。
[0029]所述分气盘中部每隔60度开环形孔,分气管为6个;所述固定栓设置四个,按不同方位分布,所述金属吊杆设置为6根。
[0030]所述分气盘中部焊接六根分气管,所述分气管上固定第一曝气管,所述分气管各端头连接两根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长度为0.5米。
[0031]所述分气管上固定第一曝气管,所述可切换气源可以随时进行气源切换,提供氧气或空气。
[0032]所述气泡羽流充氧水质修复装置及方法主框架结构均为不锈钢304材质,所述吊杆材质为不锈钢304。
[0033]所述吊杆焊接于支撑杆与分气盘之间,共六根,用于稳定装置,所述上焊接盘厚度25mm,直径204mm,距支撑管顶部距离175mm,所述支撑管长度为500mm,直径100mm,厚度为4mm,所述下焊接盘厚度30mm,直径90mm,距分气盘距离为1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