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3669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它包括沟体,沟体是由沟壁和设置在沟壁中心的支撑体构成,在沟体外侧安装有厌氧池;在沟壁内设置有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的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均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隔墙设置在第一隔墙和支撑体之间,在所述第一隔墙与沟壁之间形成外沟,在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之间形成中沟,在所述第二隔墙和支撑体之间形成内沟。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将内沟中的混合液抽至厌氧池进口,这样使得内沟的硝态氮也随着回流至外沟,并与碳源充足的原水充分混合,这样不仅有利于系统的反硝化,提高系统的脱氮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消化去除,并且还降低了能耗。
【专利说明】
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氧化沟是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又称循环曝气池。最早的氧化沟渠不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现目前氧化沟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如进水、曝气、沉淀、污泥稳定和出水等全部集中在氧化沟内完成,最早的氧化沟不需另设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后来处理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它通常采用延时曝气,连续进出水,所产生的微生物污泥在污水曝气净化的同时得到稳定,不需设置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处理设施大大简化。但是,现目前的氧化沟只有外回流,而没有内回流,这样在冬季低温运行时,对于氮的去除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氧化沟在低温状态运行时除氮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除氮能力的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沟的沟体,所述沟体是由椭圆形的沟壁和设置在沟壁中心的支撑体构成,在所述沟壁外侧安装有厌氧池;在所述沟壁内设置有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的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均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隔墙设置在第一隔墙和支撑体之间,在所述第一隔墙与沟壁之间形成外沟,在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之间形成中沟,在所述第二隔墙和支撑体之间形成内沟;在所述内沟底部安装有第一潜污式回流栗,所述第一潜污式回流栗的输出端与外回流连接管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外回流连接管跨接在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顶端,外回流连接管的输出端开口设于厌氧池内;在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上端还安装有内回流连接管,所述内回流连接管的输入端开口设于内沟底部,在内回流连接管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潜污式回流栗,所述内回流连接管的输出端开口设于外沟的底部。
[0005]优化地,在所述支撑体与沟壁之间还安装有走道板,所述的走道板为四块且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安装走道板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检修和维护,同时在四个方向上都设置走道板是为了更加方便。
[0006]优化地,所述的厌氧池包括厌氧池的池体,所述池体为矩形结构,在所述池体的一侧安装有进水管,在相对于进水管另一侧的池体上安装有出水渠,在所述池体中部还安装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沿池体长度方向布设,导流墙的左端与池体的左侧内壁之间以及导流墙的右端与池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分别留有通道,在导流墙上还间隔设有引流孔;在所述池体上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安装有外回流管。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通过在氧化沟内增设潜污式污泥回流栗,可以直接将内沟中的混合液抽至厌氧池进口,这样使得内沟的硝态氮也随着回流至外沟,并与碳源充足的原水充分混合,这样不仅有利于系统的反硝化,提高系统的脱氮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消化去除,并且还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I一沟壁,2—支撑体,3—厌氧池,31—池体,32—进水管,33—出水渠,34—导流墙,35—引流孔,36—外回流管,4 一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第一潜污式回流栗,7—外回流连接管,8—内回流连接管,9一第二潜污式回流栗,10—走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包括氧化沟的沟体,所述沟体是由椭圆形的沟壁I和设置在沟壁I中心的支撑体2构成,在所述沟壁I外侧安装有厌氧池3;在所述沟壁I内设置有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所述的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均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隔墙5设置在第一隔墙4和支撑体2之间,在所述第一隔墙4与沟壁I之间形成外沟,在所述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之间形成中沟,在所述第二隔墙5和支撑体2之间形成内沟;在所述内沟底部安装有第一潜污式回流栗6,所述第一潜污式回流栗6的输出端与外回流连接管7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外回流连接管7跨接在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顶端,外回流连接管7的输出端开口设于厌氧池3内;在所述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上端还安装有内回流连接管8,所述内回流连接管8的输入端开口设于内沟底部,在内回流连接管8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潜污式回流栗9,所述内回流连接管8的输出端开口设于外沟的底部。
[0013]参见图1,在所述支撑体2与沟壁I之间还安装有走道板10,所述的走道板10为四块且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厌氧池3包括厌氧池的池体31,所述池体31为矩形结构,在所述池体31的一侧安装有进水管32,在相对于进水管32另一侧的池体31上安装有出水渠33,在所述池体31中部还安装有导流墙34,所述导流墙34沿池体31长度方向布设,导流墙34的左端与池体31的左侧内壁之间以及导流墙34的右端与池体31的右侧内壁之间分别留有通道,在导流墙34上还间隔设有引流孔35;在所述池体31上靠近进水管32—侧的侧壁上还安装有外回流管36。
[001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
【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沟的沟体,所述沟体是由椭圆形的沟壁(I)和设置在沟壁(I)中心的支撑体(2)构成,在所述沟壁(I)外侧安装有厌氧池(3);在所述沟壁(I)内设置有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所述的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均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隔墙(5)设置在第一隔墙(4)和支撑体(2)之间,在所述第一隔墙(4)与沟壁(I)之间形成外沟,在所述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之间形成中沟,在所述第二隔墙(5)和支撑体(2)之间形成内沟;在所述内沟底部安装有第一潜污式回流栗(6),所述第一潜污式回流栗(6)的输出端与外回流连接管(7)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外回流连接管(7)跨接在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顶端,外回流连接管(7)的输出端开口设于厌氧池(3)内;在所述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5)上端还安装有内回流连接管(8),所述内回流连接管(8)的输入端开口设于内沟底部,在内回流连接管(8)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潜污式回流栗(9),所述内回流连接管(8)的输出端开口设于外沟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体(2)与沟壁(I)之间还安装有走道板(10),所述的走道板(10)为四块且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回流脱氮低能耗氧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池(3)包括厌氧池的池体(31),所述池体(31)为矩形结构,在所述池体(31)的一侧安装有进水管(32),在相对于进水管(32)另一侧的池体(31)上安装有出水渠(33),在所述池体(31)中部还安装有导流墙(34),所述导流墙(34)沿池体(31)长度方向布设,导流墙(34)的左端与池体(31)的左侧内壁之间以及导流墙(34)的右端与池体(31)的右侧内壁之间分别留有通道,在导流墙(34)上还间隔设有引流孔(35);在所述池体(31)上靠近进水管(32)—侧的侧壁上还安装有外回流管(36)。
【文档编号】C02F3/12GK205527978SQ20162031422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罗斌, 余波, 陈煜诗, 黄炜, 尚元勋, 郝丽岭
【申请人】重庆市合川排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