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42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其塔体的空腔内装设有第一活性炭层、第二活性炭层、第三活性炭层以及第四活性炭层,塔体包括有上侧壁和下侧壁,第一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下侧壁之间、第二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第三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之间、第四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上侧壁之间、第一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与第二活性炭层的后端部、第三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与第四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塔体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四个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交互地通过隔板相连,该结构能够保证有机废气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工作时,有机废气完全地通过活性炭;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有机废气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即具有空气净化能力强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废气(主要为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备,活性炭吸附塔应用十分普遍;在利用活性炭吸附塔处理有机废气的过程中,有机废气通过活性炭,活性炭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吸附能力将有机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吸附住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0003]其中,活性炭吸附塔的空气净化能力主要由活性炭与经过活性炭的有机废气之间接触情况(有机废气的通过面积)决定,当有机废气与活性炭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很难被净化干净;然而,现有的活性炭吸附塔普遍存在空气净化能力较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该卧式活性炭吸附塔能够对有机废气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空气净化能力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有塔体,塔体的内部成型有供气体通过的空腔,空腔内装设有依次层叠且间隔布置的四个活性炭层,四个活性炭层包括有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的第一活性炭层、第二活性炭层、第三活性炭层以及第四活性炭层,塔体包括有上侧壁和下侧壁,其中,第一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下侧壁之间、第二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第三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之间、第四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上侧壁之间、第一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与第二活性炭层的后端部、第三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与第四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塔体的前端部开设有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口,塔体的后端部开设有供气体出去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空腔连通。
[0007]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活性炭层之间装设有过滤网。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其塔体的空腔内装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层叠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活性炭层、第二活性炭层、第三活性炭层以及第四活性炭层,塔体包括有上侧壁和下侧壁,其中,第一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下侧壁之间、第二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第三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之间、第四活性炭层的前端部与上侧壁之间、第一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与第二活性炭层的后端部、第三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与第四活性炭层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塔体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活性炭层、第二活性炭层、第三活性炭层以及第四活性炭层前端部与后端部交互地通过隔板相连,该结构能够保证有机废气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工作时,经由进气口进入至空腔内的有机废气完全地通过活性炭并最终经由出气口排出;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有机废气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即具有空气净化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9]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在图1中包括有:
[0012]I——塔体 11——空腔 12——上侧壁
[0013]13——下侧壁 14——进气口 15——出气口
[0014]21一一第一活性炭层22—一第二活性炭层
[0015]23一一第三活性炭层24—一第四活性炭层
[0016]3——隔板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有塔体I,塔体I的内部成型有供气体通过的空腔11,空腔11内装设有依次层叠且间隔布置的四个活性炭层,四个活性炭层包括有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的第一活性炭层21、第二活性炭层22、第三活性炭层23以及第四活性炭层24,塔体I包括有上侧壁12和下侧壁13,其中,第一活性炭层21的前端部与下侧壁13之间、第二活性炭层22的前端部与第三活性炭层23的前端部之间、第四活性炭层24的前端部与上侧壁12之间、第一活性炭层21的后端部与第二活性炭层22的后端部、第三活性炭层23的后端部与第四活性炭层24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3;塔体I的前端部开设有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口 14,塔体I的后端部开设有供气体出去的出气口 15,进气口 14和出气口 15分别与空腔11连通。
[0019]第一活性炭层21、第二活性炭层22、第三活性炭层23以及第四活性炭层24前端部与后端部交互地通过隔板3相连,该结构能够保证有机废气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工作时,经由进气口 14进入至空腔11内的有机废气完全地通过活性炭并最终经由出气口 15排出;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有机废气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即具有空气净化能力强的优点。
[002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气口14与活性炭层之间装设有过滤网4;其中,过滤网4能够将有机废气中的颗粒物过滤掉,并防止颗粒物附着于碳吸附层以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效果。
[002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有塔体(I),塔体(I)的内部成型有供气体通过的空腔(11),其特征在于:空腔(11)内装设有依次层叠且间隔布置的四个活性炭层,四个活性炭层包括有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的第一活性炭层(21)、第二活性炭层(22)、第三活性炭层(23)以及第四活性炭层(24),塔体(I)包括有上侧壁(12)和下侧壁(13),其中,第一活性炭层(21)的前端部与下侧壁(13)之间、第二活性炭层(22)的前端部与第三活性炭层(23)的前端部之间、第四活性炭层(24)的前端部与上侧壁(12)之间、第一活性炭层(21)的后端部与第二活性炭层(22)的后端部、第三活性炭层(23)的后端部与第四活性炭层(24)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3);塔体(I)的前端部开设有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口(14),塔体(I)的后端部开设有供气体出去的出气口(15),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分别与空腔(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4)与所述活性炭层之间装设有过滤网(4)。
【文档编号】B01D46/10GK205700027SQ20152079266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发明人】豆红梅
【申请人】豆红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