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503382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图像获取与分析装置及其方法,特别是关于多孔盘(microplate)中比色分析的(colorimetric)微阵列图像的获取。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或微阵列,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一次平行检验多种分析物的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研究领域,也已经有微生物或基因检测用套装商品问世。然而生物芯片经过操作反应后所呈现的大量信息,必须配合一个同时可获取多数据的生物芯片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才能达成生物芯片一次分析大量信息的目的。
目前通用的微阵列或生物芯片,大多是使用载玻片的规格作为平面载具,其表面固着多个核酸或蛋白质的矩阵点作为检测用探针,检测未知样品中的生物学特征。且主要微阵列技术是使用荧光作为分析物标记,来检测在载玻片表面产生的信号。因此目前生物芯片或微阵列的信号分析仪器,无论其结构如何,几乎都是检测载玻片荧光信号专用的,无其它扩充应用空间。例如Axon公司,或是GSI公司的共轭焦雷射扫描仪(confocallaser scanner)。
然而,载玻片形态的生物芯片分析,一片(一次)只能检验单一样品(内的多个分析物),其分析能力或许已经可满足学术研究,但是却不利于临床或现场检验的大量样品同时筛检的应用。由于微阵列检验方式可一次检测多个分析物,因此对于各种检验领域而言都具有应用价值。也因此,可一次操作超过一个微阵列的生物芯片是筛检应用的趋势。根据筛检式生物芯片或微阵列的产业需要,目前已有以多孔盘(microtitre plate)深孔(well)内底部植以微阵列的生物芯片。这是将原本以载玻片作为载具的微阵列,改植于多孔微量滴定盘各孔内底部的新型微阵列载具。多孔盘系指一个盘(plate)状容器,其中具有侧壁包围而形成二个以上的深孔(well);尤其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96孔ELISA多孔盘格式的微量容器。
针对多孔盘形式所制造出的生物芯片,已经有一些检测仪器可一次处理整盘,也就是96个样品的微阵列信号。如Apibio,Pierce,Spendlove Research Foundation,及Hi gh ThroughputGenomics Inc.等单位所制造的多孔盘微阵列分析仪器。但这些生物芯片图像分析仪器并无法处理比色分析(colorimetric)的信号。这些仪器,只能检测以发光方式所产生的微阵列信号,例如激发后的荧光(fluorescent)信号,或者化学冷光(chemiluminescent)信号。
比色分析方法由于材料(相对于荧光标记物)来得便宜许多,现有技术确实也有使用比色分析作为信号检测的平面式微阵列。但是这种微阵列探针是固着在柔软如纸的印迹薄膜(blotting membrane)表面。针对这种平面色素点阵信号,目前仅能用办公用扫描仪先获取,储存成图档后,再另以分析软件分析该图文件数据。然而,一张薄膜很大(如20*10cm),因此,其图像文件占据计算机相当大的内存空间。其次,与载玻片同样的困境是,一张薄膜只能分析一个样品,无法满足大量筛检的需要。
基于成本与筛检考虑,目前产业上确实有比色分析多孔式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市场需求。图9是使用标准的96孔白色闪烁计数用多孔盘改作为生物芯片新载具的示意图。其中每个孔的内底都植入一组完整的微阵列,故每孔都可作为单一待测样品的检测用。这样的话,一盘如果有96孔则可供96个测试样品一次检测完成,同时产生色素性矩阵结果。例如图10的生物芯片,其单一组微阵列上所植的核酸探针可供检验出一个食物样品内是否单独或同时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三种食物中毒常见的病菌。图10上半图的圆形表示96孔盘的各孔内,各植入一组位于5×5点阵列的核酸探针组共15点,但反应完成后,单一孔内仅能得到图10中的八种之一的可能性比色分析的点图案(dot pattern)结果,见下半图的八种形态。若96个孔内一次反应所呈现的点阵形态需要一一用肉眼分辩,则会严重减低大量筛检用的盘状生物芯片的功效。因此,以图像获取装置进行盘内大量微阵列数据的获取及处理是必要的。
然而,现有技术想获得96孔盘上所有孔底的个别图像,是采用逐孔照相方式,须拍摄96次才能获得完整96孔盘的图像;如此需花费很长时间,且产生大量的数字数据处理,占用大量的存储器空间,并且会降低转换速度。
另外,微阵列生物芯片固着在具有侧壁而形成深度的载具上,而比色法呈现的微阵列信号目前也缺乏适当的信号获取装置。
一般比色分析微阵列其信号是位于一个无侧壁的平坦表面(如前述的薄膜),这样光源可充分均匀地分布并反射,不会有亮度及均匀度所造成的图像品质问题;但96孔多孔盘的孔的深度直径比(depth-diameter ratio)约为1.6或更多,这使其易被孔壁遮住部分光源,难于投射光线到孔底部的微阵列上,以致于孔底的受光不匀,无法获得良好的微阵列图像品质。若沿用普通办公用扫描仪来扫读96孔盘底部的微阵列比色信号,则因为(1)预计扫描的标的点无法聚焦成像;(2)扫描仪提供的单一光源,无法充分对孔底内面每一区均匀打光以利于扫描各孔底部的微阵列图像。因此无法以办公用扫描仪处理深孔式色度图像。
综合上述,针对反射式图像(通常是比色分析信号)设计出一种深孔微阵列生物芯片专用的图像获取系统,是大量筛检微阵列的产业应用上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获取反射式图像之前,多孔盘孔内光度不均匀且不足的问题;其次,深孔微阵列图像获取的速度过慢;再者,深孔微阵列图像获取时图像读取区过大,导致获取的图像失真。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阵列生物芯片用的图像获取装置,包含载具、光机与可移动系统,其中载具是用来承载微阵列芯片光机更进一步包含白光源、反射镜片、线性电荷耦合组件(linear CCD)与聚焦透镜,白光源是用来照射位于载具上的生物芯片;反射镜片用来调整来自上述生物芯片的反射光光路;线性电荷耦合组件是用来接收生物芯片的反射光以获取微阵列图像;聚焦透镜则将生物芯片的反射光聚焦于上述线性电荷耦合组件;而可移动系统用来承载上述载具与光机,分别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作相对位移,来扫描所有的生物芯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计算机程序,用来对比扫描图像与预先定义的图案。此计算机程序是执行以下步骤首先,逐一获取生物芯片的图像数据;接着,搜寻图像数据中构成微阵列的所有图点(dot);然后,将各图点数据与数据库内预设名称(feature)的微阵列图案(pattern)进行对比;最后,输出一对比结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量多孔盘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其步骤首先是移动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一承载多个生物芯片的载具,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作相对位移,以获取载具上所有生物芯片的图像数据,接着转换图像数据至计算机,最后则对比图像数据与预先定义的图案。
本发明获得的效果如下一、本发明所提供的任一光源装置可使得具有侧壁的深孔内部均匀受光,如此所获得的反射后比色法微阵列图像明暗对比及信号强度较正确,品质较佳。
二、本发明所提供的任一光源装置,可一次照及一整个多孔盘(例如96孔ELISA盘),因此可一次同时处理整盘内所有样品的微阵列信息。
三、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来回扫读程序(double scantechnique),可改善图像失真的问题。
四、本发明提供的来回扫读方式,具有可大幅缩小图的文件数据大小,并具有可缩短图像获取时间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图像获取装置的大部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细部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核心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图像扫读模块的大部拆解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托盘次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光机的放大图;图7A与7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图像获取装置的实施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图像获取程序的流程图;图9是现有技术中96孔ELISA多孔盘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10是现有技术中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图像图案代表意义对照表。
图式符号说明1 上盖2 底壳3 抽屉式托盘4 装饰板5 多孔盘51 深孔6 核心模块7 硬盘8 电路板
9 顶盖10 底盖11 图像扫读模块12 光机次模块13 托盘次模块14 光机15 滑轨组16 滑轨17 滑轨18 滑轨固定框19 托盘20 抽屉21 抽屉匣22 光机壳23 控制电路板24 投射灯组241 白光源242 白光源251 镜片252 镜片253 镜片254 聚焦镜片26 电荷耦合组件271 镜片272 镜片273 镜片274 聚焦镜片28 白光源29 多孔盘291 深孔
30 电荷耦合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图像获取装置在不同分解状态的示意图。以下配合图标,详细说明此图像获取装置的组件组成与配合关系图1为本图像获取装置第一层拆解的立体示意图。将上盖1往下覆盖于底壳2后,即为完整装置的机箱。机箱正面具有一开口,用于抽屉式托盘3出入;此抽屉式托盘3可由出入口吸入或推出。图1是抽屉式托盘3推出后的示意(抽屉式托盘3的进一步拆解请见图5)。装饰板4环贴于托盘出入口的外缘,是用作托盘出入口的辨识及美化。本装置最后使用者(end user)可将实验完成后待测的多孔盘5,直接放置于推出后的抽屉式托盘3内,即可进一步由操作计算机软体操控托盘的吸入,及后续的图像读取。
图2为图1进一步拆解的立体示意图。本装置底壳2内,进一步包含以下三部份(1)核心模块6;(2)硬盘7;以及(3)电路板8,三者是并排于底壳2内的,可由图1、图2看出。由图2可更清楚看出,抽屉式托盘3是位于核心模块6之内。
图3为核心模块6的拆解示意图。本模块6是由顶盖9与底盖10组成核心模块的机壳;其内为图像扫读模块11。图像扫读模块11的进一步拆解请见图4。
图4为图像扫读模块11的拆解示意图。此部份设计是为了在光机14的线性电荷耦合组件(CCD)与多孔盘5之间,彼此产生X-Y轴相对移位的功能,而达到分区扫读全盘的目的。图像扫读模块11可拆为上下两个次模块,位于上半部的次模块为光机次模块12;位于下半部的次模块为托盘次模块13。其中光机次模块12又包含两部分,一部份为光机14,架放于滑轨16、17之上。另一部份为承载光机14的滑轨组15。滑轨组15进一步包含两根滑轨16、17,以及滑轨固定框18。为使光机可来回读取待测的多孔盘5(见图1)内不同深孔底部的图像,此光机次模块12的设计是使光机14可作Y轴方向(以装置正面观察的视角)的往复移动。其移动方式叙述如下光机14的两侧,固定于滑轨16及17上,利用位于滑轨固定框18内侧的皮带齿轮组(图未示),将光机14于滑轨组15来回带动拖行于滑轨固定框18的前后两端,使光机14得以沿Y方向前后移动(以装置正面观察的视角)。托盘次模块13的进一步拆解及功能说明请见图5。
图5为托盘次模块13进一步的拆解示意图。本次模块13有两种功能一为方便使用者取放多孔盘;另一为使多孔盘应区域扫读需求,而可相对于光机14的电荷耦合组件作左右移位(X方向)。托盘次模块13由托盘19、抽屉20及抽屉匣21三部份组成。其中托盘19是位于抽屉20之上,二者上下结合后组成抽屉式托盘3;托盘3再由Y轴方向插入于抽屉匣21内。
使用者待分析的多孔盘5是直接放入于托盘19之上,再推回抽屉匣21内进行读取数值分析。该可动的抽屉式托盘3,相对于不动的抽屉匣21而言,它是前后移动式的(由装置正面观察)即抽屉式托盘3,可如抽屉一样,被拉出至抽屉匣21的前端,也可被整个推入至抽屉匣21内,如同抽屉的推回。
当抽屉式托盘3被推回抽屉匣21内之后,承载有多孔盘5的托盘19,可由抽屉20下方的马达(图未示)带动而进行X轴方向的左右移位(由装置正面观察),其中抽屉20与抽屉匣21相对于托盘19都是不动的。托盘19于托盘槽21中可左右移动的幅度,恰为托盘槽21的内宽范围。
图6为光机14的放大图。光机14结构如下光机壳22的后方(由装置正面观察),固着有控制电路板23,可控制光机14于滑轨组15的Y轴移动(由装置正面观察)。光机壳22的下方为二支平行的投射灯组24,不同于现有技术采用特定波长光源照射,以获取荧光反射图像,投射灯组24是用于产生一组均匀白光源,以配合生物芯片所采用的比色分析(colorimetric)技术照射下方的待测多孔盘5。经投射灯组光照而反射的可见光多孔盘图像,经由光机壳22内的镜片251、252、253的指定配置方式依序反射(详见图7a及后续说明),最后经一聚焦透镜254(位于镜片253与电荷耦合组件26之间,图未示)聚焦于光机壳22内的线性电荷耦合组件26,被其接收。
根据前述各图标说明所揭示的内容,本发明的微阵列生物芯片用的图像获取装置,可达到深孔均匀打光的功效,它是通过特定方式排列至少一种白光源,并以选择性的应用支持手段达成。此图像获取装置包含一个可移动系统(如光机14与托盘次模块13),来承载并移动一具有微阵列生物芯片的载具(如多孔盘5)、至少一白光源(如投射灯组24)、一组调整光路的反射镜片(如镜片251、252、253)、至少一聚焦透镜(如聚焦透镜254),与一线性电荷耦合组件(如电荷耦合组件26)。
本发明使用的光源装置,可至少有两种较佳成像的配置方法第一种(参考图7a),以二只线性白光源241、242设置于镜片251(为反射镜片)的下方、多孔盘5的深孔51上方,此二白光源241、242对着下方多孔盘5的深孔51交叉投射光线,以便互补各单只白光源241、242被深孔51孔壁挡住的光线,达成受光均匀化的目的。反射后的可见光多孔盘图像,通过镜片251引导至镜片252(为反射镜片),再引导至镜片253(为反射镜片),最后通过聚焦镜片254而将图像聚焦于电荷耦合组件26完成扫描。
第二种(参考图7b),以白光源28配置于镜片271(为分光镜(Dichroic mirror))的正后方。此白光源直径可大于镜片271,且由于被镜片271遮住中心部分,故成为环状白光源,而可均匀向下投射到多孔盘29的各深孔291中。反射后的可见光多孔盘图像,通过镜片271反射至镜片272(为反射镜片),再引导至镜片273(为反射镜片),最后通过聚焦镜片274而将图像聚焦于电荷耦合组件30。
对于圆形以外的深孔,例如方形深孔,本发明的白光源配置同样能使其均匀受光。
本发明采用的线性电荷耦合组件获取微阵列的反射式图像,其原因在于线性电荷耦合组件比起常用于显微镜图像获取的区块式电荷耦合组件,扫读后占用更少的内存。块状电荷耦合组件所摄得的图像不易连续积分,不利于大面积图像的解析。将其悬放于可移动组件(相对于96孔盘,如上述的光机14),获取图像同时进行单向水平移动,再加以积分,则可收集多孔盘的所有图像信号。
电荷耦合组件图像获取程序如不当,则可能造成整体图像的周边扭曲,影响后续判读,因此本发明中线性电荷耦合组件的图像获取程序,须进一步最佳化。
以下配合图9说明,例如,线性电荷耦合组件先同时扫读96孔盘的A1-D1孔的图像,然后往A2-D2的方向单向移动扫读,以此类推,依序扫读至A12-D12为两个半区;接着再由E12-H12开始,往E11-H11方向返回扫读。整个多孔盘会以一次四个行列扫描两次。如此,一个96孔盘仅需将电荷耦合组件来回一次即可完成扫读。为达成前述范例的读取程序需求,线性电荷耦合组件与多孔盘间,必须作二维的相对移动,才能办到。
也就是,图像获取系统中,镜片组和电荷耦合组件最好可同置于单一个至少可一维(或二维)移动的可移动组件(如上述的光机14)上。如果此可移动组件朝一维移动(例如向Y轴方向),则线性电荷耦合组件所获取的多孔盘图像,可从多孔盘的第一区的最初深孔组(例如A1至D1)以一维方式获取到第一区最后一组的深孔(A12至D12)。获取完此第一区后,线性电荷耦合组件与多孔盘,须作一个第二维的相对移动,再进行第二区图像的逆行获取(因获取方向与第一区相反),这样才能完成整个待测物的图像获取。
例如,此时可移动组件进行X轴移动由A12至D12原位置,移至E12至H12的新位置。此可移动组件再进行Y轴移动,但方向与第一次相反,也就是一个「返回」的动作。这样可完成第二半区的图像获取。
之后此可移动组件再作一次X轴移动,但与前一次方向相反,此时可移动组件回到图像获取前的原点,可直接供新的多孔盘放入扫读。此程序可参见图8的前三个步骤,此扫读程序即为本发明扫描图像时的来回扫读程序。
不过,本程序不限于以电荷耦合组件系统作为活动性的半部(即前述光机14或「可移动组件」);也可将多孔盘承载系统设计为活动式,而电荷耦合组件设为固定式,以此种移动程序完成电荷耦合组件与多孔盘的相对移动而达成;或甚至将电荷耦合组件系统与多孔盘系统都设计为可活动式,以达成相对移动的目的。只要以相对移动待测物与图像获取装置来达成图像获取的目的,都属于本发明对线性电荷耦合组件改良应用的范围。
另外,多孔盘的形式也不予限定,除了上述96孔多孔盘之外,只要具有侧壁包围形成深孔即可,深孔数量亦可为常见的3个、24个,或其它特定数量。
除了上述的图像获取装置,本发明另配合一计算机程序作为获取图像的分析工具,此计算机程序主要包含程序代码手段储存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媒体,用以对比扫描图像与预先定义的图案。
由于大多数已知技术的软件是设计用来监控不同的基因表达族谱,其功能是搜寻图点(dot)并比较同一图点不同颜色的光谱强度;本发明中,软件则是用来界定测试样本的特征(对样本病原体)。此软件的主要功能为辨认微阵列中的图案;标准的图案是预先定义的,也可被使用者定义;并且此软件可确定阵列位置与超过一设定门槛值的图点。在图案辨认之后,其结果即能被内建分析工具所分析,并能以表格形式输出。
具体言之,此计算机程序是执行以下步骤进行对比首先,逐一获取生物芯片的图像数据;接着,搜寻图像数据中构成微阵列的所有图点(dot);然后,将各图点数据与数据库内预设名称(feature)的微阵列图案(pattern)进行对比;最后,输出一对比结果。其中,数据库内需预设的信息如下1.基本条件1.1矩阵(matrix)大小设定1.2图点大小(dot size)设定1.3图点的相对灰阶值设定(dot signal and background)2.微阵列条件2.1图点图案(dot pattern)设定2.2定义特定位置的图点(dot)名称2.3定义整个特定阵列的名称(feature)综合上述,本发明所提供微量多孔盘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此图像获取装置包含(1)载具,用来承载微阵列芯片;(2)光机,更进一步包含白光源、反射镜片、线性电荷耦合组件与聚焦透镜,白光源是用来照射位于载具上的生物芯片;反射镜片用来调整来自上述生物芯片的反射光光路;电荷耦合组件是用来接收生物芯片的反射光以获取微阵列图像;聚焦透镜则将生物芯片的反射光聚焦于上述线性电荷耦合组件;(3)可移动系统,用来承载上述载具与光机,分别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作相对位移,以扫描所有的生物芯片。
而本发明所提供微量多孔盘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装置,除了上述图像获取装置各要件的实施外,更包含一计算机程序,用来对比扫描图像与预先定义的图案。
基于上述图像获取及分析装置,并结合其图像扫描与分析步骤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完整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如图8首先在Y方向移动光机来扫描多孔盘上第一半区的图像,接着在X方向移动承盘将多孔盘的第二半区移至光机正下方,然后在Y方向移动光机来扫描多孔盘上第二半区的图像,继而转换图像数据至计算机,最后将图像数据与预先定义的图案做比较。
就任意规格的微量多孔盘生物芯片而言,本发明的扫描方式也可随之调整,其扫描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上述相互垂直的X与Y轴方向,而属相异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扫描的先后顺序也不特定,视多孔盘的形式规格而定。同时,扫描过程也依上述选择性的可移动系统,而有扫描程序上的变化。
例如,不同于图8中所揭示的,载具可先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线性电荷耦合组件开始获取载具上第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接着,光机沿第二方向移动至载具的第二半区;然后,载具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同时线性电荷耦合组件获取载具第二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最后,光机则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回到原位置。
或者,载具与光机其中之一固定于一特定位置,而另一个则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移动。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微量多孔盘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移动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一承载多个生物芯片的载具,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作相对位移,以获取载具上所有生物芯片的图像数据,接着转换图像数据至计算机,最后则对比图像数据与预先定义的图案。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公开后,所作的修改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衍生创作。
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下所作的变化与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侧壁的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包含一载具,承载多个微阵列生物芯片;一光机,用来扫描该生物芯片;及一可移动系统,用来承载该载具与该光机,分别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作相对位移,来扫描所有的该生物芯片;其中该光机包含至少一白光源,用来照射该生物芯片;至少一反射镜片,用来调整来自该生物芯片的反射光光路;至少一线性电荷耦合组件,用来接收该反射光以获取微阵列图像;及至少一聚焦透镜,用来将该反射光聚焦于该电荷耦合组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该光机还包含一分光镜,该分光镜位于该白光源与该生物芯片之间。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该载具为一个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多个深孔的多孔盘,该深孔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该深孔的数量为3、24或96个。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该可移动系统包含分别承载该光机与该载具的一个滑轨组与一个托盘次模块。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该滑轨组更包含至少一个滑轨、一个滑轨固定框及一个皮带齿轮组。
7.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该托盘次模块更包含一个托盘、一个抽屉及一个抽屉匣。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装置,其中更包含一计算机程序,用来对比该图像数据与多个预先定义的图案。
9.一种具有侧壁的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移动一光机与一承载多个生物芯片的载具,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作相对位移,以获取该载具上所有该生物芯片的图像数据,该光机具有一线性电荷耦合组件与一白光源;转换图像数据至一计算机;以及对比该图像数据与多个预先定义的图案。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其中该光机与载具其中之一是在第一方向移动,另一个则是在第二方向移动。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其中获取时该光机与该载具相对移动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该光机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同时该线性电荷耦合组件开始获取该载具上其中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b.该载具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至载具的另一半区;c.该光机沿步骤a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同时该线性电荷耦合组件获取该载具另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及d.该载具沿步骤b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回到原位置。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其中获取时该光机与该载具相对移动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该载具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线性电荷耦合组件开始获取该载具上其中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b.该光机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至该载具的另一半区;c.该载具沿步骤a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同时该线性电荷耦合组件获取该载具另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及d.该光机沿步骤b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回到原位置。
13.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其中该载具与该光机其中之一是固定在一特定位置,而另一个则在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移动,移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该光机与该载具沿该第一方向相对移动,同时该线性电荷耦合组件开始获取该载具上其中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b.该光机与该载具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至该载具的另一半区;c.该光机与该载具沿步骤a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相对移动,同时该线性电荷耦合组件获取该载具另一半区的生物芯片图像直至获取完毕;及d.该光机与该载具沿步骤b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相对移动,以回到原位置。
14.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方法,其中该图像数据与该图案的对比是通过一计算机程序执行,该计算机程序包含以下步骤逐一获取该生物芯片的图像数据;搜寻该图像数据中构成微阵列的多个图点;将各图点数据,与一数据库内预设名称的多个微阵列图案进行比对;及输出一对比结果。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侧壁的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反射式图像获取与分析装置及其方法,此装置采用一个可移动系统来承载光机与多孔盘,作不同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利于单次扫描程序中获取多孔盘上所有深孔内的微阵列反射图像,并可通过一计算机程序对比图像数据与预设图案而进行分析。
文档编号B01L3/00GK1521497SQ20031010477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4日
发明者林嘉柏, 陈建安, 陈孟钰, 黄明远, 王涵威, 白家瑄 申请人:晶宇生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