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553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反应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 搅拌器的搅拌罐。 背暴技术现有的具有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通常也称为反应釜或搅拌釜,如本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ZL 200520035318. X公开了一种搅拌釜,该搅拌釜 具有釜体和行星框架式搅拌机构,所述行星框架式搅拌机构包括恒星齿轮、 行星齿轮、搅拌框架和搅拌桨叶,其特征是设置有底部搅拌叶轮和底部搅拌 叶轮驱动机构,所述底部搅拌叶轮设置在釜体内且位于釜体底部,所述底部 搅拌叶轮的轮轴与底部搅拌叶轮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对产品 的搅拌结构及釜体结构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消除了位于搅拌釜底部的搅拌死 点,物料的流动及拌合更为充分,可以使反应更为迅速、完全,便于操作者 准确地测取釜体内的物料温度,在进一步对行星框架式搅拌机构进行改进之 后,还可以使产品的制作、加工、安装和检修更为方便。其目的是增加外部 电机从而解决现有底部搅拌叶轮转速慢不能让物料翻腾而导致物料反应慢的 问题,该外部加搅拌的搅拌釜虽然可以让物料混合均匀并充分反应,但搅拌 釜中存在压力,外部加入的搅拌器与搅拌釜之间的密封问题始终不能彻底解 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ZL 200520035319.4 公开了一种压力对流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叶轮、搅拌叶轮驱动 机构,搅拌叶轮位于釜体内,搅拌叶轮驱动机构与搅拌叶轮的轮轴传动连接, 釜体由外釜体和漏斗状内釜体构成,内釜体套置在外釜体内,内釜体固定在 外釜体上且内釜体与外釜体之间具有间隙,搅拌叶轮设置在外釜体内壁底部 中央部位且位于漏斗状内釜体的底部开口处,其特征是所述搅拌叶轮驱动机 构由电机和磁力传动机构构成,所述磁力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电机的动 本反应釜中的搅拌叶轮驱动机构采用了磁力传动机构,把反应釜的动密封变 成了静密封,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反应釜泄漏问题。磁力传动的反应釜虽然解 决了反应釜与外部搅拌器之间的泄漏问题,但是,磁力传动的传动力属于磁力耦合传动,力量始终不能与ZL 200520035318.X公开的一种搅拌釜采用的 直接传动相比,并且磁力传动体积较大、制造成本偏高、安装过程较为复杂, 适应面相对较窄。长期以来,密封问题和传动力问题二者不能兼得的技术难 题困扰着所属技术领域的工程师,让搅拌罐的改进受到限制,制造成本居高 不下,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同时解决密封问题和传动力问题的搅拌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现有搅拌罐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同 时解决密封问题和传动力问题且不增加搅拌罐体积、制造成本低、安装过程 简单和适应面广的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搅拌罐的罐体内底部增设增速 机构,让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通过增速机构驱动底部搅拌叶轮,从而完全 消除搅拌罐密封问题和传动力问题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体来说,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具有罐体、框架式搅拌器、 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和底部搅拌叶轮,所述框架式搅拌器与框架式搅拌器 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框架式搅拌器和底部搅拌叶轮位于罐体内中央部位 并均由罐体支承,其特征是罐体内设置有增速机构,所述框架式搅拌器与底 部搅拌叶轮通过增速机构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架式搅拌器可以是现有的双向框架式搅拌器、单向 框架式搅拌器或行星式框架式搅拌器等。属于现有技术领域,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架式搅拌器和底部搅拌叶轮位于罐体内中央部位并均由 罐体支承,既包含所述框架式搅拌器的传动轴中轴线和底部搅拌叶轮传动轴 中轴线重合的情况,也包含所述框架式搅拌器的传动轴中轴线和底部搅拌叶 轮传动轴中轴线相互平行的情况。就本实用新型来说,所述增速机构可以是多种结构形式,目的是让底部 搅拌叶轮的转速相对于框架式搅拌器的转速快。最为简单的形式就是所述增 速机构可以用变速齿轮构成,即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
轮和轮轴构成,所述第一齿轮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固定设置在轮轴两端,所述轮轴由罐体支承,可以由罐体直接对其进行支承,也可以通过搅拌罐罐体内的部件如单独设置的支撑结构对其进行间接支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套置在底部搅拌叶轮中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设置这样的增速机构后,底部搅拌叶轮就可以通过增速机构上的各齿轮,将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构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底部搅拌叶轮上,并且增速机构通过自 身具有的各齿轮配合变速让底部搅拌叶轮的转速比框架式搅拌器的转速快,从而满足搅拌罐内促使物料快速循环、加速物料反应和避免物料在搅拌罐内 底部堆积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增速机构中的变速齿轮属于现有技 术领域,此处不再阐述。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罐的底部搅拌叶轮的驱动力 直接由框架式搅拌器的驱动结构提供,并且,底部搅拌所需的驱动装置,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增速机构位于搅拌罐内,没有穿过搅拌罐壁,解决了具 有压力的搅拌罐密封问题,又因驱动底部搅拌叶轮的增速机构的传动力为直 接由框架式搅拌器的驱动结构提供,避免了间接传动力量不如直接传动力量 的问题,从而巧妙的同时解决了罐体密封问题和底部搅拌叶轮的传动力的技 术难题,并且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安装在罐体内的增速机构 不占用罐体外部空间,不影响罐体外形尺寸,让罐体后期安装更为简便,适 应范围更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使用较为常见的其它结构形式构成增速机 构,如由链轮链条、蜗杆来构成上述底部搅拌叶轮驱动机构等。本实用新型 中上述结构形式构成的增速机构属于现有机械领域常见的变速传动形式,可 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结构想对更简单,维护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罐搅拌物料的工作过程与现有搅拌罐相同,让物料加 速反应的原理也与现有搅拌罐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较,由于本实用新型对产品的底部搅拌叶轮传 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保证了底部搅拌叶轮髙转速的前提下,有效地同时解 决了密封问题和传动力问题且不增加搅拌罐体积,让搅拌罐制造成本更低、 安装过程更简单、适应面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 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图l是实施例中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的立体局部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具 有罐体l、框架式搅拌器2、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3和底部搅拌叶轮4,所 述框架式搅拌器2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3传动连接,所述框架式搅拌器 2和底部搅拌叶轮4位于罐体1内中央部位并均由罐体l支承,其特征是罐 体1内设置有增速机构,所述框架式搅拌器2与底部搅拌叶轮4通过增速机 构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速机构由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7、第四 齿轮8和轮轴9构成,所述第一齿轮5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构3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7分别固定设置在轮轴9两端,所述轮轴9由罐 体1支承,所述第一齿轮5与所述第二齿轮6啮合,所述第四齿轮8固定套 置在底部搅拌叶轮4中轴上,所述第三齿轮7与所述第四齿轮8啮合。本实 施例中通过搅拌罐罐体1内的支撑结构10对轮轴9进行间接支承。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搅拌罐时,当框架式搅拌器2被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 构3驱动时,由于所述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7分别固定设置在轮轴9两端, 所以所述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构3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5便将动力通过与 其啮合的第二齿轮6传递到第三齿轮7处,再经与所述第三齿轮7啮合的第 四齿轮8传递给底部搅拌叶轮4。即底部搅拌叶轮4就可以通过增速机构上 的各齿轮,将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构3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底部搅拌叶轮4 上,并且增速机构通过自身具有的各齿轮大小差异而产生变速让底部搅拌叶 轮4的转速比框架式搅拌器的转速快,从而满足搅拌罐内促使物料快速循环、加速物料反应和避免物料在搅拌罐内底部堆积的技术要求。本实施例中的搅拌罐搅拌物料的工作过程与现有搅拌罐相同,让物料加
速反应的原理也与现有搅拌罐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具有罐体、框架式搅拌器、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和底部搅拌叶轮,所述框架式搅拌器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框架式搅拌器和底部搅拌叶轮位于罐体内中央部位并均由罐体支承,其特征是罐体内设置有增速机构,所述框架式搅拌器与底部搅拌叶轮通过增速机构传动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其特征 是所述增速机构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轮轴构成, 所述第一齿轮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分别固定设置在轮轴两端,所述轮轴由罐体支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 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套置在底部搅拌叶轮中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 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反应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增速装置和框架式搅拌器的搅拌罐。搅拌罐具有罐体、框架式搅拌器、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和底部搅拌叶轮,所述框架式搅拌器与框架式搅拌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框架式搅拌器和底部搅拌叶轮位于罐体内中央部位并均由罐体支承,其特征是罐体内设置有增速机构,所述框架式搅拌器与底部搅拌叶轮通过增速机构传动连接。该产品的底部搅拌叶轮传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保证了底部搅拌叶轮高转速的前提下,有效地同时解决了密封问题和传动力问题且不增加搅拌罐体积,让搅拌罐制造成本更低、安装过程更简单、适应面更广。
文档编号B01F9/00GK201046390SQ20072007983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6日
发明者胡孝荣 申请人:胡孝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