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滴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2865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量滴定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量滴定管。
背景技术
滴定管是用于常规化学分析的仪器,滴定分析主要用于测定含量较多 的物质,其原理就是利用化学物质之间的定量反应进行分析,主要有酸碱 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还有一些电位滴定和非水 体系的滴定也用到滴定管。
一般情况下,使用滴定管进行分析的物质,滴
定消耗的滴定溶液都要超过10ML,这样才能使滴定分析误差较小,结果较 准确。然而,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通常遇到不少含量低的样品,在滴定分 析过程中,只消耗3 — 5ML的滴定液,如果使用通常的滴定管进行滴定分析, 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这些样品不适合用通 常的滴定管进行滴定分析,如果使用微量滴定管进行测定,就可减少误差, 提高准确度。目前未见用于微量分析的滴定管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滴定管,用于分 析含量较少的样品,方便、快速、准确地滴定物质的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量滴定管,所述微量滴定管是由微量滴定器1和贮液器2构成。 上述微量滴定器1为圆柱体,用于盛滴定用的标准溶液,管身上带有刻度ll,指标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下端有一个活塞开关12,控制滴 定的速度,活塞的上方有一个接口,与贮液器2的下端出口相连接,以便 贮液器2中标准溶液通过此接口进入微量滴定器中。
上述贮液器2,用于贮存标准溶液,上端为一个椭圆形的漏斗,漏斗 位置高于微量滴定器l上口,下端连接一个导液管,并通过活塞开关21, 直接与微量滴定器1下端的接口相通,通过活塞开关将贮液器2里的标准 溶液直接导入微量滴定器l中,即可滴定。
上述一种微量滴定管中,微量滴定器1和贮液器2的上端之间还有一 个固定连接3,用于固定微量滴定器1和贮液器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量滴定管,管身的设计较普通滴定管细小, 滴定量为10ML以内,可避免物质含量少时,因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少而 产生较大的误差。
2、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量滴定管,设置的贮液器2,可以方便、快速、 准确地将标准溶液加入到微量滴定器1中,当微量滴定器1滴定完溶液后, 可连续通过贮液器2连续加入标准溶液。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效果 好,制作成本低、便于普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一种微量滴定管,为一种微量滴定管,包括微量滴定器1和贮液器2, 微量滴定器l为圆柱体,用于盛滴定用的标准溶液,管身上带有刻度ll, 指标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下端有一个活塞开关12,控制滴定的速度, 活塞的上方有一个接口,与贮液器2的下端出口相连接,以便贮液器2中 标准溶液通过此接口进入微量滴定器中。贮液器2,用于贮存标准溶液, 上端为一个椭圆形的漏斗,漏斗位置高于微量滴定器1上口,下端连接一 个导液管,并通过活塞开关21,直接与微量滴定器l下端的接口相通,通 过活塞开关将贮液器2里的标准溶液直接导入微量滴定器1中,即可滴定。 微量滴定器1和贮液器2的上端之间还有一个固定连接3,用于固定微量 滴定器1和贮液器2。
操作方法使用时,将标定好的标准溶液装入贮液器2中,打开活塞 开关21,让溶液通过导液管进入微量滴定器l中,控制导入溶液的速度, 使溶液缓慢到达微量滴定器1管身刻度线"0"的位置,停止导入溶液,将要 滴定分析的样品溶液置于三角锥瓶中,开启微量滴定器1的活塞开关12, 控制滴定的速度,进行滴定,直至终点为止,记录滴定管读数。重复操作 进行第二、三次的滴定。
权利要求1、一种微量滴定管,其特征在于从右到左由圆柱体的微量滴定器(1)和椭圆形贮液器(2)组成,微量滴定器(1)和贮液器(2)之间还有一个固定连接(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滴定管,其特征在于微量滴定器(l) 为圆柱体,管身上带有刻度(11),下端有一个活塞开关(12),活塞的上 方有一个接口,与贮液器(2)的下端出口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滴定管,其特征在于贮液器(2), 上端为一个高于微量滴定器(1)上口的椭圆形漏斗,下端连接一个导液管, 通过活塞开关(21),直接与微量滴定器(1)下端的接口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量滴定管,其特征在于微量滴定管是由微量滴定器和贮液器构成。微量滴定器为圆柱体,管身上带有刻度,下端设有一个活塞开关;贮液器上端为一个高于微量滴定器上口的椭圆形漏斗,下端设有活塞开关,可将标准溶液直接导入微量滴定器中。这种微量滴定管,管身的设计较普通滴定管细小,可用于微量滴定,具有方便、快速、准确、连续滴定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制作成本低、便于普及。
文档编号B01L3/02GK201279462SQ200820188698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5日
发明者朱会兰, 罗一帆, 郭无瑕, 陈克纯, 陈曼虹 申请人:华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