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式盘管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763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浸式盘管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料化工的冷凝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中所用冷凝设备大多为列管式冷凝设备,这些设备大多存在生产效率 低,制造成本高,冷却不充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由于冷却不充分使部分油品不能完全回 收,造成产量降低,并且会产生不安全因素。制造方面由于结构较复杂,造成材料和人工的 投入加大,成本增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工艺简单,冷却充分,制造成本低的水 浸式盘管冷凝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本实用新型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三个沉降罐、上层气体冷却盘管、 下层液体冷却盘管及水池组成,三个沉降罐、上层气体冷却盘管、下层液体冷却盘管均安装 固定在水池内;第一沉降罐与第二沉降罐由上下两根连接管连接,上层气体冷却盘管和下 层液体冷却盘管分别连接在第二沉降罐与第三沉降罐上部和下部;油气入口设在第一沉降 罐上部,液体油出口设在第三沉降罐下部。为方便维修和清理,盘管两端是由U型弯头和法兰连接的。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不像其他冷凝设备内部结构设 计比较复杂,有泄漏现象,也不易发现,维修清理也不方便;结合点较少,制造容易,生产成 本低;由于是水浸式自然冷却,与水的接触面积大,生产时不需要任何动力,便于维护维修, 并且比其它类型的冷凝器冷却充分,速度快,安全可靠。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它由三个沉降罐1、4、5、上层气体冷却盘管2、下层液体冷却盘管 3及水池6组成,三个沉降罐1、4、5、上层气体冷却盘管2、下层液体冷却盘管3安装固定在 水池6内;第一沉降罐5与第二沉降罐4由上下两根连接管7、8连接,上层气体冷却盘管2 和下层液体冷却盘管3分别连接在第二沉降罐4与第三沉降罐1上部和下部;油气入口 9 设在第一沉降罐5上部,液体油出口 10设在第三沉降罐1下部。管子的两端分别用法兰11 和U型弯头12相连接,以方便维修清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首先将热裂解油气从第一沉降罐5的油气入 口 9输入,第一沉降罐5缓冲沉降,使油气中的粉状灰尘沉降及部分热裂解油气液化;油气 进入第二沉降罐4,又有一部分灰尘和液体二次沉降,通过二次沉降后的油气进入上层气体冷却盘管2进行冷凝液化,液化后的液体油流入第三沉降罐1 ;此时第二沉降罐4下部沉降 后的油液流入下层液体冷却盘管3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液体油流入第三沉降罐1,完全冷却 后的液体油通过第三沉降罐1流入储油罐,整个冷凝过程结束。
权利要求1.一种水浸式盘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三个沉降罐、上层气体冷却盘管、下层液 体冷却盘管及水池组成,三个沉降罐、上层气体冷却盘管、下层液体冷却盘管均安装固定在 水池内;第一沉降罐与第二沉降罐由上下两根连接管连接,上层气体冷却盘管和下层液体 冷却盘管分别连接在第二沉降罐与第三沉降罐上部和下部;油气入口设在第一沉降罐上 部,液体油出口设在第三沉降罐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浸式盘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盘管两端是由U型弯头和 法兰连接的。
专利摘要一种水浸式盘管冷凝器,它由三个沉降罐、上层气体冷却盘管、下层液体冷却盘管及水池组成,三个沉降罐、上层气体冷却盘管、下层液体冷却盘管安装固定在水池内;第一沉降罐与第二沉降罐由上下两根连接管连接,上层气体冷却盘管和下层液体冷却盘管分别连接在第二沉降罐与第三沉降罐上部和下部;油气入口设在第一沉降罐上部,液体油出口设在第三沉降罐下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不像其他冷凝设备内部结构设计比较复杂,有泄漏现象,也不易发现,维修清理也不方便;结合点较少,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由于是水浸式自然冷却,与水的接触面积大,生产时不需要任何动力,便于维护维修,并且比其它类型的冷凝器冷却充分,速度快,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01D5/00GK201832437SQ20102059719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建波, 李玉坤 申请人:刘建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