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857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对各种居室的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常密闭的居室内会存在各种异味,为了去除这些异味,常用的方法是开窗换气,但是当室内、 外温度差较大时,开窗会造成室内外的能量消耗交换较大;此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一些去味产品吸附异味,但是这种方法对异味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净化效果差,且去味产品再生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该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对室内的能耗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净化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互相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与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并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以及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并使空气净化装置再生的风机相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实际使用时将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在墙体上,首先是通过风机驱动室内空气由第一进气口流入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再由第一排气口排入室内,这就构成了整个空气净化系统的室内循环系统,其主要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当室内循环系统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空气净化装置吸附趋于饱和时,此时停止室内循环系统,关闭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开启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并通过风机驱动室外空气由第二进气口流入空气净化装置,再由第二排气口排出室外,这就构成了整个空气净化系统的室外循环系统,其主要是对空气净化装置内吸附的颗粒和异味进行释放。本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室内循环系统和室外循环系统的交替配合,从而达到对室内空间净化的效果,降低室内外的能量交换,该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效果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净化的空间。

图1是室内外循环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气体流向相同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室内外循环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气体流向相同、且进气口和排气口处设置有控制阀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室内外循环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气体流向相同、且管路上设置有风门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4是室内外循环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气体流向不同、且处在室外循环时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室内外循环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气体流向不同、且处在室内循环时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6、7是室内外循环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气体流向不同的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两种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7所示,本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10,空气净化装置10 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互相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还与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10并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以及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10并使空气净化装置10再生的风机30 相连接。如图1 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包括封闭箱体11,箱体11内设有吸附材料,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分设在箱体11的两侧,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也分设在箱体11的两侧。此处所述的箱体11的两侧,包括箱体11的左右两侧、前后两侧或者上下两侧等各种情况。同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空气净化装置10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互相连接,而空气净化装置10有其内设置有吸附材料的封闭箱体11构成,因此箱体11也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互相连接。箱体11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在箱体11上开设四个开口,此四个开口分别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一一对应连接即可;也可以在箱体11上开设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通过三通或支管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相连,另一个开口通过三通或支管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相连;还可以采用在箱体11上开设三个开口的方案,其中一个开口通过三通或支管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相连,另外两个开口则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对应相连即可。箱体11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只要其能够实现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10并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以及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10并使空气净化装置10再生的功能即可。同样的,本实用新型对箱体11上的开口的位置也没有限定,只要箱体11上的开口能够实现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相连接即可。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分设在箱体11的两侧,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也分设在箱体11 的两侧的技术方案,只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效果较佳的的方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箱体11保证了空气流经空气净化装置10时完全净化,同时也保证了在释放空气净化装置10内吸附的颗粒和异味不进入室内而造成再次污染;同时箱体11内设有吸附材料20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颗粒和异味,吸附材料可以为云母类、
5滑石、高岭土、珍珠岩、硅灰石、碳酸钙、白云石、叶蜡石、凹凸棒、海泡石、沸石、硅藻土、蒙皂石、蛭石、膨润土等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混合物,所述的吸附材料主要通过选择原矿经过除砂、提纯、干燥,再降级处理至粒度范围在20毫米-0. 1微米之间,堆积密度在0. 1 1. 5克/立方厘米,其中砂含量按照重量比小于等于50%,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好, 环保无污染,且成本低廉,无需特殊处理,加工简单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箱体11的内侧面设有保温层。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当进行内、外循环时,封闭空间内的温度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大幅度升高或者降低,因此使得本空气净化系统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吸附材料20悬置在箱体11内部,且吸附材料20设置为正对箱体11内的气体流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空气流经箱体11内部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触吸附材料,以便进行内循环时净化空气更完全,或者是进行外循环时吸附材料内吸附的颗粒和异味释放的更完全。吸附材料2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空心圆柱体或平板状,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形式,只要其实现吸附功能即可。如图1 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40,控制器40与风机30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器40控制风机30的运行,这样能够方便地控制整个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操作简单。如图1所示,所述的箱体11上设有进风管111,所述的风机30设置在进风管111 上,进风管111上设有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所述的箱体11上还开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的三通接头处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60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在室内循环过程中,封闭的室内空间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甲醛、硫化氢)被吸附到箱体11内的吸附材料上,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材料趋于饱和。在吸附材料接近饱和或者吸附材料饱和后或者在室内循环的任何时刻,室内循环系统都可以关闭,也即室内循环的两个风口(即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被关闭; 之后打开室外循环的两个风口(即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室外循环风口的打开可以是自动打开,也可以是手动打开,还可以设计成机械控制打开,比如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风门 60或控制阀50来打开风口。当室外循环开启后,同样的风机30,按照同样的风向吹风,由于吸附材料上的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因此在风机作用下与室外低浓度的或者不含有害气体的空气进行交换,以降低吸附材料上的有害气体含量,并使吸附材料得以再生。当室外循环进行到一定时间段后,将进行室外循环的两个风口关闭,与室内循环的两个风口一样,室外循环风口的关闭和开启同样可以有多种方式。室内循环的风口关闭后,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室内循环,等室内循环到一定程度后,关闭室内循环,之后再启动室外循环。经过内、外循环的交替,以达到净化封闭空间内的有害气体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所述的箱体11上设有出风管112,将所述的风机30设置在出风管 112上,出风管112上设有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所述的箱体11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的三通接头处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或者所述的第
6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这种技术方案的作用原理与上述方案是相同的。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的箱体11上设有进风管111和出风管112,所述的风机30设置在进风管111或出风管112上;进风管111上设有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出风管112上设有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所述的三通接头处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60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本技术方案的作用原理与前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的三通接头处的风门60或控制阀50均与控制器40电连接。风门60或控制阀50可以控制每个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启闭,以开启室内循环或室外循环。若以图2为例,图2中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当室内循环系统开启时,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处的控制阀50关闭,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处的控制阀50开启,风机30开始工作并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当空气净化装置10内的吸附材料趋于饱和时,关闭室内循环系统,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处的控制阀50关闭,然后开启室外循环系统,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处的控制阀50开启,风机30开始工作并对空气净化装置10的吸附材料进行吹脱再生,通过控制阀50和三通接头处的风门可以控制室内循环系统与室外循环系统交替工作,对室内的温度无影响,降低了能耗。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若以图3为例,图3中的三通接头处均设置有风门60,当风门均处在图中的A位置时,则可以进行室内循环;当当风门均处在图中的B位置时,则可以进行室外循环。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循环时和室外循环时流经空气净化装置10的空气流向是相同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 7所示,所述的风机30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与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布设使得空气通过箱体11时,净化室内空气时的空气流向与使空气净化装置10再生时的空气流向相反。如图4、5、6所示,所述的风机30的进风端处设置有供风管113,排风端处设置有排风管114,供风管113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进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排风管11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排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所述的供风管113和排风管114上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60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处以及与箱体11内部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50。或者如图7所示,所述的风机30的进风端处设置有供风管113,排风端处设置有排风管114,供风管113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进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排风管11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排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所述的供风管113和排风管114上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处以及与箱体 11内部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50。采用室内循环时空气在箱体11内的流向与室外循环时空气在箱体11内的流向相反的技术方案,可有助于对箱体11内的吸附材料所吸附的颗粒和异味进行释放,有助于提高再生和吸附效果。优选的,所述的风门或控制阀50均与控制器40电连接。[0040]下面结合图4 7对此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图4、5中的供风管113和排风管114上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60,当进行室外循环时,供风管113和排风管114上的风门60均处在B位置,且此时第一进气口处的控制阀50关闭,第二排气口处的控制阀50打开,则此时气体流向如图4所示;当进行室内循环时,供风管113和排风管114上的风门60均处在A位置,且此时第二排气口处的控制阀50 关闭,第一进气口处的控制阀50打开,则此时气体流向如图5所示。图6、7中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处以及与箱体11 内部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50,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均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说明书中的风口位置只是为了说明其工作原理,而不代表这是其开口的唯一位置;此外内、外循环的开口也不一定是内循环一定都在上面,内循环或者外循环各自相对应的进出口也可以按照箱体11的对角线的方向布置,例如对内循环开口来讲,一个开口可以在上面,另外一个可以在下面;外循环的开口布置也是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风机30和管路的互相配合,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对空气净化装置的再生,结构简单且吸附净化效果好,成本低且易于维护,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净化的空间。
8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10),空气净化装置(10)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互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还与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10)并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以及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10)并使空气净化装置(10)再生的风机(3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 (10)包括封闭箱体(11),箱体(11)内设有吸附材料,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分设在箱体(11)的两侧,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也分设在箱体(1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1)的内侧面设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材料悬置在箱体(11)内部,且吸附材料设置为正对箱体(11)内的气体流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40),控制器(40)与风机(3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1)上设有进风管(111),所述的风机(30)设置在进风管(111)上,进风管(111)上设有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所述的箱体(11)上还开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的三通接头处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或者所述的箱体(11)上设有出风管(112),所述的风机(30)设置在出风管(112)上, 出风管(11 上设有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所述的箱体(11)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的三通接头处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或者所述的箱体(11)上设有进风管(111)和出风管(112),所述的风机(30)设置在进风管(111)或出风管(11 上;进风管(111)上设有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出风管(11 上设有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接的三通接头;所述的三通接头处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接头处的风门或控制阀(50)均与控制器(4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 (30)的进风端处设置有供风管(113),排风端处设置有排风管(114),供风管(11 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进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排风管(11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排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所述的供风管(11 和排风管(114)上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 (60)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处以及与箱体(11)内部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50);或者所述的风机(30)的进风端处设置有供风管(113),排风端处设置有排风管(114), 供风管(11 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进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排风管(11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排气口和与箱体(11)内部连通;所述的供风管(11 和排风管(114)上均设置有切换管路的风门或者所述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处以及与箱体(11)内部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门或控制阀 (50)均与控制器(40)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该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以及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互相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与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并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以及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并使空气净化装置再生的风机相连接。该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对室内的热能消耗低,该改进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效果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净化的空间。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2010494SQ20102064452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周慧堂 申请人:美泰克(天津)矿物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