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膜盒匣及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992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浸入式膜盒匣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浸入式膜系统,例如,用于产生可用水或处理废水的吸力驱动的浸入式微滤或超滤系统,以及膜系统操作方法,包括用以阻止结垢的方法,例如曝气(或气泡净化)方法以及化学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浸入式膜系统,例如膜生物反应器,可使用浸入在待处理的储水(包括废水)器中的中空纤维超滤或微滤膜。许多中空纤维可竖向地安装在上封装头与下封装头之间以形成模块。该模块通常保持为可由人操纵的尺寸。为了提供大型系统所需的膜表面面积,将模块连接在一起成为较大组件,有时称为盒匣。盒匣的构造和围绕盒匣的导管布置会影响安装成本、将膜区域包装到储器中的能力、储器中的流体流动,以及系统的操作效率。美国专利5,639,373描述了一种浸入式膜模块。在一个实例中,膜竖向地定向在实心的上矩形封装头和下矩形封装头之间,而管状曝气器置于下封装头的侧面上。在另一实例中,模块的下封装头具有在封装头下方延伸的裙部和延伸穿过封装材料的管。经由裙部一侧中的端口提供的空气流过管,以在下封装头的顶部处产生气泡。美国专利6,245, 239描述了一种用于浸没式膜模块的循环曝气系统。在一个实例中,具有竖向地定向在实心的上封装头与下封装头之间的膜的一组矩形模块在模块下方具有一组曝气器。空气至曝气器的流动在重复循环中切换为开启和关闭。保持清洁用于维持浸入式膜(例如,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超滤膜或微滤膜)的操作。 在美国专利No. 6,547, 968所述的实例中,保持清洁涉及与清洁化学制品的频繁(例如,每周1-7次)接触时段,以便"调节"结垢层,而非试图将其清除。清洁溶液中的活性化学制品通常为氯,但也可使用其它氧化剂、碱或酸。保持清洁的效率与氯浓度和接触时间相关。 当使用NaOCl来提供氯时,浓度可处在100mg/L至500mg/L之间。接触时间可为数分钟至一小时。

发明内容
以下介绍旨在向读者引介详细阐述,而并非限制或限定任何所主张的发明。本发明可归属于包括附图的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中所描述的设备元件或工艺步骤的组合或子组
I=I O竖向定向膜的模块具有上渗透集管和带一体式气孔的下闭端集管。集管在其模块自身中并未彼此分开地固定。在平面视图中,模块优选为具有方形截面,但具有渗透物帽盖,其提供圆形的渗透物接头。模块成直线地安装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以形成盒匣。盒匣在平面视图中为长形的矩形形状。裙部形成在模块或盒匣的下方,以便在与气孔连通的下集管下方提供底部开口的腔室。横梁之间的可调式侧部件容许膜的松弛调整和底部横梁调平。渗透物集管提供在上横梁上方且与上横梁一致。盒匣可从上方插入安装在储器上侧上的收容件中。曝气器网格单独地提供。曝气器网格的主要构件为导管和结构部件的平坦组件,其可竖向地向下插入盒匣之间的空间中。曝气器中的气孔可定位成用以提供气泡到裙部中以及可选的是还进入盒匣之间的空间中。各盒匣的顶部横梁附接到储器上并承载盒匣的重量。模块还可描述为具有从封装头向上延伸的膜。封装头定位在裙部的两个对置壁之间,该裙部在封装头的底部下方延伸。存在用于空气竖向地流过封装头的通道。曝气器提供在模块的各侧上。各曝气器均具有一个或多个孔,且在裙部的壁之间和裙部外侧两者处产生气泡。气流一次仅或主要地提供给一个曝气器,而另一次仅或主要地提供给另一曝气器。气体流过封装头以在两个时段期间产生气泡,可选的是连续地产生。曝气方法涉及主要或仅对于模块的一侧产生气泡,从模块的一侧到另一侧交替,同时还在模块内或膜之间产生气泡,可选的是连续地产生。一个或多个模块可在模块的膜表面上方连接到渗透物集管上。渗透物集管与隔离阀连通,以便将渗透物集管与渗透物回收系统中的其它导管隔离开。渗透物集管还与隔离阀模块侧上的泄放阀连通,其中,隔离阀可操作以使渗透物集管通向大气。化学制品注入导管容许化学制品注入到渗透物集管中。为了清洁模块,将隔离阀关闭。可选的是,可降低储器中的水(在膜生物发生器的情况下为混合液体)位。清洁化学制品注入到渗透物集管,在其中,该化学制品与渗透物集管中的水相混合而达到期望浓度。在渗透物集管高于水位的情况下,泄放阀开启,容许化学制品流过膜表面。为了恢复渗透,储器再填充,泄放阀关闭, 且隔离阀再开启。清洁方法涉及使化学清洁溶液借助于重力流过膜模块,可选的是将浓缩溶液注入到渗透物回收系统的泄放部分中,该渗透物回收系统定位在保持模块的储器中的水位的上方。通过该方法,仅使用了少量的化学制品。化学制品可在没有高流速的情况下在许多模块之间均勻地分配。化学制品在模块附近保持高浓度,而少量稀释到模块外侧的水中。附图简述

图1为模块的截面。图2为储器中的模块盒匣的侧视图,该储器以截面示出。图3为曝气器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安装有盒匣和曝气器组件的储器的示意性顶视图。图5示出了储器中的盒匣的局部端视图,该储器具有如截面形式的图1中的一组模块的下部和在一个时段的示意性曝气系统。图6示出了储器中的盒匣的局部端视图,该储器具有如截面形式的图1中的一组模块的下部和在另一时段的示意性曝气系统。图7为图2中的部分渗透物集管的纵向截面。图8为横跨图2中的部分渗透物集管的直径切取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模块10具有下封装头12和上封装头14。大量中空纤维膜16封装在封装头12,14中。封装头12,14有时也称为集管或管板。为了简化示图,仅示出了一些膜16。 膜16在其下端插塞在下封装头12内的封装树脂块中。膜16穿过上封装头14,以便对密封到上封装头14的上表面上的渗透物收集帽盖18敞开。帽盖18连接到渗透物集管20上, 而渗透物集管20继而又连接到吸力源上,该吸力源可操作以回收穿过膜16的渗透物。封装头12,14可附接到构架沈(仅部分示出)上,以便间隔开封装头12,14并容许模块10下降到待过滤液体的储器中。模块10旨在利用竖向定向的膜16而浸入在敞开储器中。在平面视图中,模块10例如可为圆形或方形,其直径或宽度在IOOmm至200mm或 IOOmm至150mm之间。多个模块10可并排布置以产生矩形组件。模块10的高度可为Im至 an。总体膜表面面积可为15平方米至25平方米。下封装头12具有在膜16之间贯穿其的一个或多个(例如,1至10个)孔22。各孔22均可具有5mm至IOmm的直径。下封装头12 的侧壁、保持模块10的构架沈的部分以及裙部壁观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下封装头12的侧面向下延伸,以便在下封装头12下方限定敞开底部腔室30的侧面(有时称为裙部)。下封装头12或保持模块10的构架沈的部分可限定腔室30的顶部,或可采用附加的顶板。延伸管M可从孔观伸入腔室30中。如果多个模块10并排布置而形成矩形组件,则裙部壁 28可沿整个组件的长度延伸以在多个模块10下方形成一个长腔室30。作为备选,附加的分隔壁可置于在各对模块10之间,以便在各模块10下方提供单独的腔室30。参看图2,一组模块10通过其封装头12,14而保持在公共构架沈中以形成盒匣 60。模块10尽可能紧地在一起布置成一排。构架沈包括水平横梁42和竖向立柱44。渗透物收集集管20平行于构架沈延展并连接到各模块10的帽盖18上。渗透物收集集管20 还经由一个或多个隔离阀52而与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渗透物收集导管50连通。在所示的实例中,渗透物集管20的一端封闭,而渗透物集管20的另一端经由仅与一个渗透物收集集管 20相关的隔离阀52而附接到共用渗透物收集导管50上。隔离阀52容许隔离一个或多个横梁-盒匣,以便在不中断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维护。渗透物收集导管50沿储器48的侧面而相对于渗透物集管20成直角延展,并连接到除所示一组模块10之外的定位在储器48中的其它成组模块的渗透物集管上。渗透物收集导管50还附接到吸力源(未示出)上,该吸力源可操作以回收来自于模块10的渗透物。上横梁42 —般浸入在储器48的水中,而渗透物集管20 —般可处在水的上方或水中。各盒匣60均保持在连接到储器48上的一对引导件46中。一对引导件46在储器 48的相对侧上彼此相对。盒匣60竖向地向下滑动到引导件46中。盒匣60的上横梁42承载在引导件46的支座上,以便通过上横梁42耐受盒匣60的总体重量(或浮力)。可选的是,引导件46可横向地约束下横梁42,或不与下横梁42接触。顶部横梁和底部横梁42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竖向立柱44与横梁42之间的连接来设置。上横梁42横跨浸入储器48 的宽度,且经由引导件在两侧上附接到储器48的壁上。尽管上横梁42 (以及附接到其上的上封装头)一般是浸入的,但在引导件46上或引导件46与储器48之间的附接点可高于水 竖向立柱44为刚性结构件(导管或横梁),其连接顶部横梁和底部横梁42,且将它们保持为处于固定和可调的距离。每个盒匣60具有两个竖向立柱44,在盒匣60的每一端处各具有一个。在顶部横梁与底部横梁42之间的距离应当略微小于封装头12,14之间的纤维长度,以便提供些许的中空纤维松弛。纤维松弛量可因性能而进行调整。竖向立柱 44可固定到底部横梁42中(容许旋转),但在顶部横梁42中具有可调的滑动型接头,以便对横梁42的间距进行调整。当底部横梁42变为有浮力时,竖向立柱44和引导件46在操作期间将底部横梁42保持在固定的竖向位置。在盒匣60处于储器48中时,可使用竖向立柱44来改变底部横梁42的位置,以便调整松弛且确保经由下封装头中的孔的均勻空气流率。首先,顶部横梁42通过调整在储器 48或引导件46上的附接点来粗略地调平。其次,底部横梁42向下推动,直到中空纤维16 张紧。竖向立柱44然后向上往回移动一定距离,该距离将提供所期望的纤维松弛。再次, 空气流以低值开启,且观察表面上的气泡图案。竖向立柱然后可向上和向下移动,直到空气流均勻,从而确信所需的调整在两个竖向立柱44 ( 一个向上移动,而另一个向下移动)之间均勻分摊,以避免显著地改变松弛。竖向立柱44然后可锁定就位。图3示出了曝气器组件70的侧视图。曝气器组件70与盒匣60是分开的。曝气器组件70插在成对的盒匣60之间,且可选为处在外盒匣的近旁。各曝气器组件70均竖向地滑动到附接在储器48壁上的曝气器引导件72中。曝气器引导件72可向下延伸到储器 48 (而非如图所示那样向上),类似于用于盒匣60的引导件46。各曝气器组件70均由曝气器集管74、曝气器32和许多下导管(或立管)76构成。曝气器组件70通常为平坦的。曝气器32有时称为空气、气体或气泡喷淋器,或简单地称为喷淋器。曝气器集管74在各对盒匣60之间延展。下导管76在其各侧上连接到曝气器集管74上。可选的是,附加的下导管76可每隔200mm至500mm提供。下导管76可长到足以在安装时将曝气器32定位在盒匣60的裙部下方。本文所述的曝气器组件70主要占据储器48中的空间,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该空间用于水在盒匣60之间流动的间隙,且从而促进高的储器强度(每单位体积的膜表面面积或储器表面面积的平方米)。参看图4,储器48在平面视图中通常为矩形。盒匣60横跨储器的宽度或长度放置。本文所述的横梁-盒匣结构的有用特征在于,盒匣60的长度可设置为增加模块10的宽度或直径,以便盒匣的长度可大致等于(并包括略微小于)储器48的宽度或长度。对于改装情况,定制长度的盒匣可使用模块10的标准尺寸仅通过改变横梁观的长度来构造。盒匣60和曝气器组件70可并排地横跨储器48剩余的尺寸来安置,以便有效地将储器区域填充至高储器强度。渗透物集管20在储器48的一侧上连接到主渗透物集管50上。曝气组件70以交替模式在储器48的另一侧上连接到两个单独的曝气集管34上,或可选的是如果空气将同时供给储器48中的所有盒匣60的话,则连接到单个集管上。储器48可为an至: 深。在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中,储器48还包含底部(未示出) 处的一层混合液体分配导管,以及回流促动的污物出口或溢流口(未示出)。期望的是,膜储器48完全地由盒匣60填充,以确保储器48中的均勻流型。参看图5和图6,许多模块10可并排地浸入在待过滤的水的储器(图5和图6中未示出)中,其中,待过滤的水例如为废水处理设备中的再循环混合液体。图5和图6中所示的各模块10均可为在长度上垂直于页面延伸的盒匣60的部分。模块10的群组是间隔开的,例如,中心到中心为200mm至500mm,以在其间提供间隙。曝气器32定位在间隔开的各对模块10之间,且可选的是在模块10的群组边缘处位于模块10的近旁但在外侧。曝气器32可为定位在下封装头12下方IOOmm至500mm的导管,其中,曝气器32的各侧上每50mm至IOOmm有5mm至15mm的气孔40。气孔40可沿径向定向,从而指向水平下方30度至60度。曝气器32附接到集管34上,而集管34经由阀36连接到鼓风机38或将用于产生气泡的其它加压气体源上。膜曝气的过程有时也称为空气、气体或气泡喷淋,或简单地称为起泡。当空气或其它气体流向曝气器32时,在气孔40处产生气泡。气泡气流的一部分 (例如,25%至75%之间)俘获在模块10的腔室30中,在下封装头12的下方形成气穴,并流过下封装头12中的孔22以在模块10内产生气泡。起泡气流的剩余部分经由模块10之间的间隙上升。在间隙中上升的气泡夹带储器中的水,从而导致水也经由间隙上升。俘获在腔室30中的气泡气流部分可通过改变曝气器32的设计、位置或定位,通过改变模块10 之间的间隙宽度或通过改变裙部壁28的底部宽度而改变。曝气器32和盒匣60内的下封装头12优选的是经调平以促进均勻分配来自于曝气器气孔40或来自于盒匣60的一个或多个下封装头12的孔22的空气流。曝气器32可连接到集管34上,以便各集管34将气体供给每隔一个的曝气器32。 例如,如果储器中的曝气器32从左向右计数,则偶数计数的曝气器32附接到第一集管3 上,而奇数计数的曝气器32附接到第二集管34b上。来自风机38的气流可通过关闭阀36a 同时开启阀36b来从第一集管3 切换至第二集管34b。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开启阀36a 同时关闭阀36b可将气流切换回第一集管34a。气流可往复来回切换,同时过滤操作的渗透和回洗或松缓循环将继续。图6示出了阀36a关闭而阀36b开启情况下的气流,而图5示出了阀36a开启而阀36b关闭情况下的气流。通过上述方法,气泡提供在模块10近旁的间隙中,首先在模块10的一侧上,而然后在模块10的另一侧上。这促进了经由膜16的水平水流。然而,因为总是存在气泡进入腔室30的一侧中,故模块10内产生的气泡经由孔22的气流速率大致是恒定的。这样,水中的污垢就难以在模块10内沉积。具体而言,该方法阻止了在下封装头12附近固体物累积在模块10中。避免在下封装头12的正上方结垢是很重要的,因为其为通常易于在竖向中空纤维膜中结垢的区域且难以清洁的区域。下封装头中的膜16的闭端封装尽管是可选的,但也有助于防止在下封装头12附近结垢,因为可透性膜压随着离渗透集管的距离而减小,这起因于膜16内腔中的渗透物流的压头损失。可选的是,延伸导管M可插入孔22的底端中。延伸导管M伸入腔室30中,例如 IOmm至30mm。气穴形成在腔室30的顶部中,该腔室30总是至少与延伸导管M的伸出长度一样厚。气穴通常比这厚,而且空气溢流到延伸导管25中且穿过孔22。当气流从一个曝气器32切换至另一个且因此促进了横跨模块10宽度间隔的孔22之间更为接近均勻的气流时,由延伸导管M提供的附加气穴厚度容许气体横跨腔室30更快速地分配。在保持清洁操作期间,清洁溶液优选的是均勻地分配给所有模块。清洁溶液的浓度应当很高(但在膜材料容限的极限内),且优选的是避免过多地稀释进入到模块外侧的储器中的水中。清洁溶液优选为输送至膜表面并容许在其处反应,而对膜储器中的生物质的负面影响最小。保持清洁优选的是在整个或几乎整个储器中执行。保持清洁可在空储器中完成,以避免稀释进入储器中的水中,但在此情况下,大多数溶液通过在中空纤维底部附近透过而损失,在该底部处,模块内侧的清洁溶液静压最高。在本文所述的过滤系统中,膜底部附近的结垢通过曝气方法和纤维底部的闭端封装二者而减少。在此情况下,期望的是促进化学溶液渗透到可能穿过膜的上端的程度,但保持空储器中清洁可导致膜底部处的清洁溶液的进一步损失,因为膜底部附近相对而言没有结垢。渗透物泵送系统通常用于将保持清洁溶液输送至膜模块。然而,仅需要大量氯溶液,以便甚至在任何清洁溶液与膜接触之前来填充渗透物管路网络。此外,需要较大的流率来均勻地输送清洁溶液至所有模块,以便利用模块中压力损失的平衡效果。这些约束的综合影响在于,大量低浓度氯溶液穿透膜,过多地稀释,以及可能杀死储器中相当大部分的生物质。参看图2、图7和图8,渗透物集管20利用泄放阀56连接到泄放导管M上。开启泄放阀56会将渗透物集管20的内侧暴露在大气压力下。化学制品注入管58具有在渗透物集管20内侧延展的区段,其中,小的注入孔60沿其长度间隔开。化学制品注入管58的另一区段定位在渗透物集管20的外侧,且通常经由中间导管和未示出的阀连接到化学制品泵62上,而化学制品泵62则连接到化学制品储器64上。为了实施保持清洁,渗透物集管20通过关闭隔离阀52而与渗透物泵送网络隔离开。作为备选,隔离阀可在渗透物网络的更下游提供和关闭,以便连接到渗透物导管50上的多组模块10(例如,储器48中的所有模块10)都可同时保持清洁。关闭隔离阀52隔离与一个或多个渗透物集管20连通的已知体积的渗透物。浓缩的氯或其它清洁化学制品的总量(该总量可选的是基于上述已知体积和所期望的最终化学清洁剂浓度而预定)经由化学制品注入管58注入到渗透物集管20中。化学清洁剂流出注入孔60,且快速地混合到渗透物集管20中的渗透物中而达到期望的最终浓度。在此阶段,化学溶液保持在渗透物集管20中,但少量渗透物会转移到膜储器48中。 膜曝气优选为关闭,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在随后步骤中对清洁溶液的疏泄。储器48中的混合液体水平可选为部分地降低以产生或增加沿与正常渗透相反的方向的潜在驱动力。这种反向渗透驱动力可在IOcm或数IOcm附近,但优选为小于50cm。 如果渗透物集管20定位成在储器48中的正常水位上方足够远处,则足够的潜在反向渗透驱动力在不降低混合液体水平的情况下可始终是可用的。通常,渗透物集管20应当在化学溶液开始从渗透物集管流出之前至少完全在该水位上方。可选的是,由于结垢通常出现在竖向模块的上集管下方第一个IOcm或20cm中,故水位可降低到上集管底部下方的IOcm或 20cm,以便促进清洁化学制品经由膜的上部流动。水位可通过在开启泄放阀56之前的任何时间部分地排放储器48来降低。可选的是,水位可通过在关闭隔离阀52之前停止水流入储器同时继续回收渗透物来降低。 化学制品流通过开启泄放阀56启动,以便将渗透物集管20的内部连接至大气。这容许渗透物集管20的内容物通过重力反向渗透。泄放阀56或其开启的程度,可选择为以便清洁溶液的反向渗透(化学制品排放)时间对于清洁化学制品提供所期望的接触时间。 可选的是,高达大约5分钟的等待时间可在反向渗透大致完成之后提供,以便容许化学清洁剂与污垢进一步反应的时间。 当清洁溶液已大致所有都已反向渗透,且任何等待时间都已经过去时,则储器48 中的水位增大至其正常设定点,且渗透物集管20通过前向渗透而填充水,同时一些空气经由泄放阀56放出。泄放阀56优选为定位在隔离区域的高点处,处在隔离的渗透物集管20 中或与隔离的渗透物集管20连通。泄放阀56然后可关闭,膜气泡净化恢复,且隔离阀52开启以使模块10回到操作中。仍截留在渗透物集管20中的任何空气都可经由渗透物系统的普通空气收集器而清除。本文件所保护的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不限于本文所述的设备或工艺的具体实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浸入式膜设备,包括a)多个盒匣,其分别具有成直线的膜模块,各膜模块均具有上渗透集管和带一体式气孔的下集管,所述盒匣以并排间隔开的布置而设置在储器中;b)与所述模块的下集管中的气孔连通的底部敞开的腔室;以及c)定位在所述盒匣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大致平坦的曝气器组件,所述曝气器组件包括具有用以排出气泡的孔的曝气器,所述孔定位成用以将气泡提供到所述裙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曝气器包括a)第一曝气器,其构造且定位在模块的一侧上以便在所述裙部内和所述裙部的外侧同时地提供气泡;b)第二曝气器,其构造且定位在所述模块的另一侧上以便在所述裙部内和所述裙部的外侧同时地提供气泡;以及c)用以在不同时间提供气流至所述第一曝气器和所述第二曝气器的曝气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盒匣均包括盒匣构架,所述盒匣构架包括将所述膜模块的上集管和下集管保持在所述盒匣中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定位在所述盒匣构架的相对侧上而将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间隔开的侧部件,其中, 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距离可在各侧部件处单独地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的孔定位成还提供气泡到所述盒匣之间的空间中。
5.一种浸入式膜设备,包括a)多个盒匣,其分别具有成单条直线的膜模块,各膜模块均具有上渗透集管和带一体式气孔的下集管;以及,b)与所述模块的下集管中的气孔连通的底部敞开的腔室,其中,c)各盒匣均包括盒匣构架,所述盒匣构架包括将所述膜模块的上集管和下集管保持在所述盒匣中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定位在所述盒匣构架的相对侧上而将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间隔开的侧部件,其中,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距离可在各侧部件处单独地调整;以及d)所述盒匣安装到储器中,其中,所述盒匣的重量由顶部横梁与所述储器之间的接头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包括e)与所述模块的渗透集管连通的位于至少一个膜模块的膜区域上方的渗透物集管;f)与所述渗透物集管连通的隔离阀;g)与所述隔离阀的模块侧上的渗透物连通的泄放阀;以及h)化学制品注入导管,其具有与所述隔离阀的模块侧上的所述渗透物集管的内侧连通的一端,以及与化学制品泵和清洁化学制品供送源连通的另一端。
7.一种膜过滤系统,包括a)具有膜过滤区域的膜模块;b)位于所述膜过滤区域上方的渗透物集管;c)位于所述渗透物集管与另一渗透物收集管道之间的隔离阀;d)与所述隔离阀的模块侧上的所述渗透物集管连通的泄放阀;以及e)化学制品注入导管,其具有与所述隔离阀的模块侧上的所述渗透物集管的内侧连通的一端,以及与化学制品泵和清洁化学制品供送源连通的另一端。
8.一种用于使大致竖向的中空纤维膜的浸入式吸力驱动模块曝气的方法,所述模块具有两个相对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第一时段,在所述模块内和所述模块的一侧处提供气泡;b)在步骤a)之后,在第二时段,在所述模块内和所述模块的另一侧处提供气泡;以及c)重复步骤a)和步骤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段和所述第二时段大致是连续的,以便在步骤a)和步骤b)期间大致恒定地从所述模块内提供气泡。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泡经由孔穿过封装头提供到所述模块内,其中,所述膜的底部封装在所述封装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所述气泡由单个曝气器提供,以及步骤b)中的所述气泡从不同的单个曝气器提供。
12.一种用于阻止膜模块结垢的方法,包括主要或仅向所述模块的一侧产生气泡,交替地从所述模块的一侧到另一侧,同时还在所述模块内或所述膜之间产生气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泡大致连续地在所述模块内或所述膜之间产生。
14.一种用于清洁储器中的浸入式膜模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隔离与所述模块连通且在所述模块上方的渗透物体积;b)将所述储器中的水面定位在低于隔离的所述渗透物体积的水平;c)将清洁化学制品注入到隔离的所述渗透物体积中;以及d)将隔离的所述渗透物体积排放至大气。
15.一种膜清洁方法,包括通过重力使化学制品清洁溶液经由膜模块流动,可选的是通过将浓缩溶液注入到渗透物回收系统的泄放部分中,所述渗透物回收部分定位在保持所述模块的储器中的水位上方。
全文摘要
一种竖向膜模块具有带一体式气孔的下集管。模块成直线地安装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裙部形成在盒匣的下方。横梁之间的可调式侧部件容许膜的松弛调整和底部横梁调平。平坦的曝气器组件可插入盒匣之间的空间中,且提供气泡到裙部、盒匣之间的空间或两者中。曝气方法涉及主要或仅对模块的一侧产生气泡,交替地从模块的一侧到另一侧,同时还在模块内或膜之间产生气泡,可选的是连续地产生。清洁方法涉及化学清洁溶液通过重力流过膜模块,可选的是通过将浓缩溶液注入到渗透物回收系统的泄放部分中,该渗透物回收系统定位在保持模块的储器中的水位上方。
文档编号B01D61/14GK102325583SQ201080004846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4日
发明者P·科特 申请人:Bl科技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