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螺旋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707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螺旋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和光伏领域,具体涉及硅烷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蒸发设备装置。
背景技术
小松法生产硅烷生产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未端,会产生由液氨和氯化铵组成的固液混合物,其中的液氨可以回收再利用,氯化铵可以作为肥料处理,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零排放。常用技术方案是将液氨和氯化氨的混合物放入蒸发器内,然后在蒸发器的加套内通入蒸汽加热,将液氨汽化和固态的氯化铵分离。通常蒸汽压力控制在O. 3-0. 5MPa,蒸发器内温度控制在100— 150°C,经过16小时就能完成整个汽化和分离过程。但是这种技术方案有个缺点,即在干燥过程中,蒸发器内壁有大量的氯化铵吸附, 厚度在3—5MM,严重影响了整个反应过程,使干燥时间远远大于反应时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单位时间批产量降低。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批产量,必须降低干燥时间,干燥时间的长短在热量、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就由热传递效率起决定因素。热传递效率决定了整个干燥过程的时间,热传递公式如下
F=Q/K* Δ t
当K和Λ t越大时,热传递效率F就越小,干燥过程就越长。要提高热传递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蒸发器内壁氯化铵的板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内螺旋蒸发器,解决了硅烷生产过程中,蒸发器内壁物料板结现象,提高热传递效率,缩短干燥过程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批次产量。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螺旋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筒体、夹套、人孔、进料口、蒸汽进口、机械密封、搅拌器、内螺旋管、出料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筒体外设有夹套,所述人孔、进料口、出料口分别穿过夹套与蒸发器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夹套下部设有蒸汽进口,夹套上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筒体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蒸发器筒体的上、下出口之间设有机械密封,所述蒸发器筒体内放置有内螺旋管。作为优选,所述内螺旋管处于与其他部件没有钢性联接的自由落体状态。原有蒸发器内设有内螺旋管,在硅烷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物料板结在筒体内壁, 影响传热效果,加入内螺旋管后,通过处于自由落体壮态的内螺旋管在旋转过程中与筒体内壁摩擦,起到自清洁筒体内壁的作用,减少内壁物料板结,提高热效率。工作过程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先将物料放入蒸发器内,关闭放料口阀门,同时起动搅拌,然后打开蒸汽调节阀,将蒸汽通入蒸发器的夹套内,对物料进行加热蒸发,在蒸发过程中随着液态物料的减少,物料变的越来越拈稠,这时内螺旋管在旋转过程中与筒体内壁摩擦,不断清洁筒体内壁,减少物料在筒体内壁板结。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对原有装置没有大的改造,只在原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内螺旋管,设备投入少,见效快,整个干燥过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 80%以上,单位时间内批次产量也提高了 80%以上,整个生产过程达到零排放。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I所示一种内螺旋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筒体I、夹套2、人孔3、进料口 4、蒸汽进口 5、机械密封6、搅拌器7、内螺旋管8、出料口 9和蒸汽出口 10,所述蒸发器筒体I外设有夹套2,所述人孔3、进料口 4、出料口 9分别穿过夹套2与蒸发器筒体I固定连接,所述夹套2 下部设有蒸汽进口 5,夹套2上部设有蒸汽出口 10,所述蒸发器筒体I内设有搅拌器7,搅拌器7与蒸发器筒体I的上、下出口之间设有机械密封6,所述蒸发器筒体I内放置有内螺旋管8。所述内螺旋管8处于与其他部件没有钢性联接的自由落体状态。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螺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筒体、夹套、人孔、进料口、蒸汽进口、 机械密封、搅拌器、内螺旋管、出料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筒体外设有夹套,所述人孔、 进料口、出料口分别穿过夹套与蒸发器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夹套下部设有蒸汽进口,夹套上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筒体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蒸发器筒体的上、下出口之间设有机械密封,所述蒸发器筒体内放置有内螺旋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螺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管处于与其他部件没有钢性联接的自由落体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螺旋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筒体、夹套、人孔、进料口、蒸汽进口、机械密封、搅拌器、内螺旋管、出料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筒体外设有夹套,所述人孔、进料口、出料口分别穿过夹套与蒸发器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夹套下部设有蒸汽进口,夹套上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筒体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蒸发器筒体的上、下出口之间设有机械密封,所述蒸发器筒体内放置有内螺旋管。本发明在原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内螺旋管,设备投入少,见效快,整个干燥过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80%以上,单位时间内批次产量也提高了80%以上,整个生产过程达到零排放。
文档编号B01D1/00GK102580329SQ20121004315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
发明者何波, 尤向东, 徐昕, 郑春宁 申请人:南京亚格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