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86268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包括筒体,在筒体内沿轴向设有若干根换热管,在筒体内沿筒体径向从上而下依次布置有至少两层池体,所述的若干根换热管分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池体内,所述筒体在第一层池体上方设有布液器,筒体径向下侧形成了底部池体,在底部池体底部设有回油口,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设有使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降入到下层池体的缺口。本发明可以避免静液柱高度的影响、提高机组蒸发温度和能效、节约能源,同时保证压缩机的回油安全,不会出现分液不均导致换热管干涸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蒸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蒸发器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冷水机组壳管式换热器有: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流动,制冷剂的流速较高、流动阻力较大,使得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出口之间的压降大。另外,由于干式蒸发器为了防止回液,需要保证出口的制冷剂有一定的过热度,过热换热的换热效率远低于蒸发换热。由于换热器压降和过热换热的问题使得干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较低。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流动压降几乎为零,但由于满液式蒸发器中冷冻油富集于制冷剂上部,使得蒸发器的回油比较困难。另外,满液式蒸发器内部制冷剂的液位较高,由于静液柱高度的影响,会大大降低制冷剂的蒸发效果。降膜式蒸发器制冷剂流动压降也几乎为零,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沿程有油浓缩利于回油,回油比较方便。同时没有静液柱高度的问题,换热效率高。但是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由于制冷剂的循环量较低,制冷剂分配效果差的时候,会导致换热管干涸,无法发挥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蒸发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回油方便的优点,而且不会出现分液不均导致换热管干涸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发器,包括筒体,在筒体内沿轴向设有若干根换热管,在筒体内沿筒体径向从上而下依次布置有至少两层池体,所述的若干根换热管分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池体内,所述筒体在第一层池体上方设有布液器,筒体径向下侧形成了底部池体,在底部池体底部设有回油口,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设有使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降入到下层池体的缺口,所述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由底板和分布于底板四周的侧板构成,侧板竖直高度均高过该层最高一排换热管的高度。
[0005]优选的,所述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的轴向截面呈长方形或者梯形或者阶梯形或者侧板为弧板的类梯形。
[0006]优选的,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底板或者侧板上设有缺口,或者底板及侧板上均设有缺口。
[0007]优选的,所述底部池体上方上下相邻的两个池体之间的缺口交错布置。
[0008]优选的,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或者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
[0009]优选的,所述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中部,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池体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底部池体。
[0010]优选的,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
[0011]优选的,所述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的其中一端,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一端向池体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入底部池体。
[0012]优选的,在所述池体四周的侧板中,端部侧板高度低于两侧侧板高度以形成侧板上缺口。
[0013]优选的,设在所述池体的底板上的缺口向下凸出。
[001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筒体内沿筒体径向从上而下依次布置有至少两层池体,换热管分层设置于池体内,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设有使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降入到下层池体的缺口,进入筒体的制冷剂被布液器进行长度上的分配,落入第一层池体,制冷剂在池体内进行满液式换热,池体的端部或中间开有缺口,未蒸发的制冷剂顺着这些缺口降落下部第二层池体中,同理,未蒸发的制冷剂依次流下进入下一层池体进行满液式换热,最后,在底层池体,浓缩油通过回油口引回压缩机。
[0015]因此,使用这种蒸发器的冷水机组,可以避免静液柱高度的影响、提高机组蒸发温度和能效、节约能源,同时保证压缩机的回油安全,不会出现分液不均导致换热管干涸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蒸发器的轴向一侧侧视图;
[00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蒸发器的轴向剖面结构图;
[00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层池体分布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冷剂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蒸发器的轴向剖面结构图;
[002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冷剂流动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液式蒸发器,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1中,包括筒体1,在筒体I内沿轴向设有若干根换热管5,筒体I两端设有管板12,换热管5两端穿过管板分别与第一管箱11、第二管箱14连接。在筒体I内沿筒体径向从上而下依次布置有至少两层池体,所述的若干根换热管分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池体内,所述筒体在第一层池体上方设有布液器3,筒体顶部设有进液口 4与布液器3连接,筒体在布液器3上方还设有回气口10,并且布液器两侧设有回气均流板2。
[0024]本实施例中,共设有四层池体,包括筒体径向下侧形成的底部池体9(即为筒体I的底部),以及从沿筒体径向从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层池体6、第二层池体7,第三层池体8,在底部池体底部设有回油口 13,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设有使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降入到下层池体的缺口。
[0025]其中,所述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由底板和分布于底板四周的侧板构成,侧板竖直高度均高过该层最高一排换热管的高度,以保证制冷剂液面高度没过换热管,实现池体内换热管满液式换热。
[0026]池体底板或/和侧板可以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流动方向开设缺口,缺口可以是圆孔、方孔、缝隙等,而且底板上缺口向下凸出以利于制冷剂均匀落下。
[0027]所述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的轴向截面呈长方形或者梯形或者阶梯形或者侧板为弧板的类梯形,以方便换热管的层叠布置以及制冷剂的流动。
[0028]所述底部池体上方上下相邻的两个池体之间的缺口交错布置,使得制冷剂在液池中沿池体方向流动,制冷剂中溶解的冷冻油能沿流动方向逐步浓缩,在蒸发器回油口处达到较高的冷冻油浓度。
[0029]制冷剂从进液口 4进入蒸发器后通过布液器3进到第一层池体6,第一层池体中的换热管5进行满液式蒸发换热,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层池体底部小孔或侧面的缺口降入到第二层池体7,第二层池体中的换热管进行满液式蒸发换热,第二层池体中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二层池体底部小孔或侧面的缺口降入到下一层池体继续蒸发,直至降到底部池体。
[0030]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或者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也就是说上下相邻的两层池体,其中一层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而另一层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
[0031 ] 如果上层池体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则需要在池体中部开设较大开孔以利于制冷剂落下,同时,也可以将池体底面设置成两端高,中部底的对称斜面结构。如果上层池体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则下层池体端部要长于该上层池体,以利于制冷剂落入下层池体,同时,也可以将池体底面设置成两端低,中部高的对称斜面结构。而且为了方便制冷剂从池体端部流出,在池体四周的侧板中,两端端板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侧侧板高度。同时也可以在两端端板上同时设置其他缺口,利于制冷剂落下。
[0032]其中,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中部,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池体端部流动并从池体端部流下进入底部池体。
[0033]如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2中,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行下层池体。为了使制冷剂顺利流动,池体底面可以设置成从池体一端向另一端倾斜的斜面结构,进一步的,在池体四周的侧板中,制冷剂落下端端板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端板和其余两侧侧板高度,这样制冷剂从较低侧端板溢出落下进入下层池体。当然也可以在较低侧端板上同时设置其他缺口,利于制冷剂落下。
[0034]其中,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的其中一端,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一端向池体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入底部池体。
[0035]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底部池体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与换热管内的载冷剂流动方向相反,实现逆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0036]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也就是说上下相邻两层池体,其中一层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而另一层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
[0037]如果上层池体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则需要在池体中部开设较大开孔以利于制冷剂落下,同时,也可以将池体底面设置成两端高,中部底的对称斜面结构。如果上层池体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则下层池体端部要长于该上层池体,以利于制冷剂落入下层池体,同时,也可以将池体底面设置成两端低,中部高的对称斜面结构。而且为了方便制冷剂从池体端部流出,在池体四周的侧板中,两端端板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侧侧板高度。同时也可以在两端端板上同时设置缺口,利于制冷剂落下。
[0038]其中,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中部,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底部池体。
[0039]如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2中,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行下层池体。为了使制冷剂顺利流动,池体底面可以设置成从池体一端向另一端倾斜的斜面结构,进一步的,在池体四周的侧板中,制冷剂落下端端板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端板和其余两侧侧板高度,这样制冷剂从较低侧端板溢出落下进入下层池体。当然也可以在较低侧端板上同时设置缺口,利于制冷剂落下。
[0040]其中,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的其中一端,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另一端向池体一端流动并从池体一端流下进入底部池体。
[0041 ]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底部池体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与换热管内的载冷剂流动方向相反,实现逆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主权项】
1.一种蒸发器,包括筒体,在筒体内沿轴向设有若干根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筒体内沿筒体径向从上而下依次布置有至少两层池体,所述的若干根换热管分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两层池体内,所述筒体在第一层池体上方设有布液器,筒体径向下侧形成了底部池体,在底部池体底部设有回油口,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设有使未蒸发的制冷剂液体降入到下层池体的缺口,所述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由底板和分布于底板四周的侧板构成,侧板竖直高度均高过该层最高一排换热管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的轴向截面呈长方形或者梯形或者阶梯形或者侧板为弧板的类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底板或者侧板上设有缺口,或者底板及侧板上均设有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池体上方上下相邻的两个池体之间的缺口交错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或者制冷剂从池体两端向池体中部流动并从池体中部流下进入下层池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中部,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中部向池体两端流动并从池体两端流下进入底部池体。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底部池体上方的池体中,制冷剂从池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入下层池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设置在底部池体的其中一端,底部池体上方的那一层池体中的制冷剂从池体一端向池体另一端流动并从池体另一端流下进入底部池体。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四周的侧板中,端部侧板高度低于两侧侧板高度以形成侧板上缺口。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池体的底板上的缺口向下凸出。
【文档编号】F25B39/02GK105841405SQ20151002286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发明人】潘祖栋, 陈松, 杨松杰
【申请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