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626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包括置于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并水平设置的回油主管、连通蒸发器排气口与该回油主管的蒸发器排气管、连通蒸发器吸气口与回油主管的压缩机吸气管,其中,蒸发器排气管的顶端从下方插入回油主管内并且前者高于后者的内壁面,压缩机吸气管的底端从上方插入回油主管内,并且,在压缩机吸气管的底端设有一开口朝向蒸发器排气管所在侧的切面部。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回油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
【背景技术】
[0002]在制冷系统中,从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的制冷剂气流通常夹带有润滑油,这些润滑油往往随着制冷剂气流在制冷系统的循环机组中流动,将前述这些润滑油返回至压缩机的过程即为制冷系统的回油过程,对应的结构被称为回油结构。申请号为CN201120504698.2的专利公开文本提出了一种热管空调蒸发器回油装置,包括蒸发器换热管、设置在蒸发器换热管后端的汇集管、与汇集管下端连接的回油管以及回油结构,当热管空调工作在热管循环模式时,蒸发器内各换热管的制冷剂气化后与润滑油分离,润滑油沿汇集管管壁逐渐汇集于回油管中;当切换到压缩循环模式后,汇集管上端闭合,回油管内的润滑油从下降管中回到压缩机中。然而,前述技术方案仅适用于蒸发器在上而压缩机在下布置的制冷系统,并不适用于相反布置的制冷系统。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回油结构。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回油效果的一种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油结构,设置在第一装置的排气口与第二装置的吸气口之间,所述回油结构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并水平设置的回油主管、连通所述第一装置排气口与该回油主管的第一装置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装置吸气口与所述回油主管的第二装置吸气管。
[0005]采用这种结构,携带有润滑油的冷媒由所述蒸发器的排气口依次流经蒸发器排气管、回油主管、压缩机吸气管后进入所述压缩机,进而将润滑油输送至所述压缩机内,有利于提高回油效果。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从下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51内,并且,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高于所述回油主管51的内壁面。
[0007]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高于所述回油主管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与回油主管内壁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能够防止回油主管内的润滑油回流至第一装置排气管内或者经由第一装置排气管回流至蒸发器内,同时使润滑油在回油主管内集聚以形成一定高度,从而使润滑油能够更容易地被吸入所述第二装置内。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比所述回油主管的内壁面高出40mm。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由近似呈90度弯头状的弯管构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的底端从上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内,并且,在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的底端设有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所在侧的切面部。
[0011]采用这种结构,所述切面部的截面积变化使第二装置吸气管底端的吸气流速加快,进而确保润滑油随着冷媒被顺利吸入第二装置内。
[0012]优选的,所述切面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60度。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从下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内,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的底端从上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内,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和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在所述回油主管内的伸出部分在所述回油主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0014]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携带有润滑油的冷媒在所述回油主管内沿其轴向产生流动,进而使携带有润滑油的冷媒在气流冲击下顺利进入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内。
[0015]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冰机组,包括相连通设置的蒸发器和压缩机,在所述蒸发器的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设有前述中任一所述的回油结构,其中,由所述蒸发器构成所述第一装置,由蒸发器排气管构成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由所述压缩机构成所述第二装置,由压缩机吸气管构成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
[0016]优选的,所述压缩机至少包括两个且并联设置,这多个压缩机的压缩机吸气管分别与所述回油主管连通,并且沿所述回油主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蒸发器排气管的顶端与所述回油主管的一端部连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制冰机组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制冰机组的前视图;
[0019]图3为制冰机组的俯视图;
[0020 ]图4为制冰机组的右视图;
[0021 ]图5为制冰机组的左视图;
[0022]图6为制冰机组的壳体的不意图;
[0023]图7为图6所示防雨罩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制冰机组的回油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参照图1?8对本发明所述的回油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制冰机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上下前后左右以图1中所标识的为准。
[0026]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制冰机组具有一整体呈长方体状、收装用的壳体I,该壳体I主要由置于底部的底座U、设置在该底座11上的主支架12以及封装在该底座11和主支架12外侧的多个面板13构成。其中,底座11是由多根立柱通过螺纹连接所形成的二维框架部件,主支架12是由多根立柱通过螺纹连接所形成的三维框架部件,这里所述三维框架具体指无底的长方体状。多个面板13利用螺钉(或螺栓)安装在底座11和主支架12所具有的框格上。在底座11的后端还设有一与主支架12的后端面对齐的电控柜15。
[0027]如图6和图7所示,在壳体I的顶部于相邻面板13相拼接处设有防雨罩14。为了描述方便,将相邻面板13中的其中之一定义为第一面板131,将另一相邻面板13定义为第二面板132,第一面板131的位于与第二面板132相衔接处的边缘延伸一定长度并进行多次弯折处理而形成开口朝下的槽部件,由该槽部件构成防雨罩14;第二面板132的位于与第一面板131相衔接处的边缘延伸一定长度并进行垂直朝上弯折而形成直角弯折部,该直角弯折部的竖直部紧贴槽部件的侧壁内侧设置,这里所述侧壁是指槽部件的靠近第一面板131主体侧的那部分壁部。
[0028]如图1?图5所示,在壳体I内主要设有依次连通的高压储液装置2、节流装置3、蒸发器4、压缩机5、油分离器6和热回收装置7,热回收装置7的排气口与单独配置在壳体I外侧的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该冷凝器的排气口与高压储液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换句话说,SP单独配置在壳体I外的冷凝器连通热回收装置7与高压储液装置2。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3主要由电子膨胀阀来构成。
[0029]具体地,在底座11上于主支架12内设有一沿它们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架15,该第一支架15在壳体I的左右方向上居中并偏左设置,与前述主支架12类似,第一支架15亦是由多根立柱通过螺纹连接所形成的三维框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5为三个且并联设置,压缩机5、油分离器6和热回收装置7均为圆筒状部件,三个压缩机5、油分离器6、热回收装置7沿壳体I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第一支架15的顶部,并且这多个部件均平行于壳体I的宽度方向设置。特别地,三个压缩机5、油分离器6、热回收装置7均通过螺钉或螺栓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第一支架15上,并且这多个部件的安装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0030]在底座1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平行间隔的一对导轨,这一对导轨位于压缩机5、油分离器6以及热回收装置7这多个部件的正下方,高压储液装置2为一圆筒状部件,该高压储液装置2以与前述导轨形成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底座11上,并且它的轴向沿壳体I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平行于前述一对导轨。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高压储液装置2整体较重,需对高压储液装置2进行拆装时,可将壳体I前端面的面板拆掉,然后使高压储液装置2沿前述一对导轨滑动,可使高压储液装置2相对于底座11进行移动,即可实现高压储液装置2的拆装,有利于提高高压储液装置2的拆装便利性,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劳动强度。另外,前述一对导轨通过螺钉或螺栓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又或者前述一对导轨由组成底座11的立柱来构成。
[0031]蒸发器4为一圆筒状部件,它以其轴向沿壳体I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该蒸发器4与前述高压储液装置2相平行设置,它整体上位于压缩机5、油分离器6以及热回收装置7这多个部件的斜下方。不难理解,蒸发器4也可采用高压储液装置2所采用的滑动连接方式设置在底座11上。
[0032]如图8所示,在蒸发器4与三个压缩机5之间设有回油结构,该回油结构包括一平行于蒸发器4的轴向设置的回油主管51、分别连通该回油主管51与各个压缩机5的吸气口的压缩机吸气管52、连通回油主管51与蒸发器4的排气口的蒸发器排气管53,本实施例中,蒸发器排气管53由一近似呈90度弯头状的弯管构成,该蒸发器排气管53的竖直部分的顶端从下方插入该回油主管51内,并且,蒸发器排气管53的竖直部分的顶端比回油主管51的内壁面高出40mm,由此在蒸发器排气管53的竖直部分的顶端与回油主管51的底部内壁面这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能够防止回油主管51内的润滑油回流至蒸发器排气管53内或者经由蒸发器排气管53回流至蒸发器4内,进而使润滑油在回油主管51内集聚以形成一定高度。压缩机吸气管52的底端从上方插入回油主管51内,并且蒸发器排气管53和压缩机吸气管52的在回油主管51内的伸出部分在回油主管5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在压缩机吸气管52的底端形成一由前上方朝向后下方倾斜60度的切面部54,该切面部54的开口朝向前方(亦即蒸发器排气管53伸入回油主管51内的部分所在的一侧)设置,润滑油被冷媒夹带着向右移动至切面部54时,由于切面部54的截面积变化使压缩机吸气管52底端的吸气流速加快,进而确保润滑油随着冷媒被顺利吸入压缩机5内。
[0033]另外,在第一支架15的左侧还设有与前述三个压缩机5相配套设置的三个经济器81,这三个经济器81在第一支架15上由前至后等间隔设置,由于这三个经济器81配置在第一支架15的一侧,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在第一支架15上于前述三个压缩机5的后侧还分别设有油压差开关和压力控制器,这两者安装在同一支架上,它们共同构成图3所示的油压差开关和压力控制器总成82。另外,在第一支架15上于热回收装置的左侧还单独安装一压力控制器83,该压力控制器83利用螺栓与第一支架15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架15上于热回收装置7与油分离器6之间靠后的位置还设有一高低压压力表84,该高低压压力表84利用螺栓与第一支架15螺纹连接。由于前述多个部件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第一支架15上,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
[0034]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制冰机组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地描述。通常情况下,在冰场的冰面以下设有用以对冰面进行降温的底层地板加热盘管,在制冰机组与底层地板加热盘管之间通常设有用以实现这两者热传递的换热盘管,在该换热盘管内通常流通有乙二醇。
[0035]由压缩机5的排气管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例如,氟利昂)首先流经油分离器6,通过该油分离器6将高温高压冷媒所携带的润滑油从冷媒中分离出来;然后再流经热回收装置7,通过该热回收装置7将高温高压冷媒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从热回收装置7排出的冷媒再进入冷凝器,通过冷凝器对高温高压冷媒进行散热使其降温变成低温高压的冷媒;这部分低温高压冷媒再依次流经高压储液装置2、节流装置3然后进入蒸发器4内;蒸发器4内的低温高压冷媒与冰场换热盘管内流通的乙二醇进行热交换,使乙二醇降温;发生热交换后的冷媒变成高温低压冷媒,这部分冷媒流经前述回油结构后经由压缩机吸气管52返回至压缩机5内。被降温后的乙二醇经由换热盘管被输送至冰场底部并与底层底板加热盘管内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底层底板加热盘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再与冰面进行热交换以对其进行降温,由此完成一个热交换过程,如此重复循环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热交换过程仅是本发明所述制冰机组的主要工作流程,不难理解,制冰机组还包括除前述热交换过程之外的其他过程。
[0036]采用本发明所述制冰机组,具有如下效果:
[0037]第一、上述制冰机组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由于组成底座11、主支架12、第一支架15的多个立柱间、安装配置在前述架体上的多个部件均采用螺纹连接(例如螺栓或螺钉)方式,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
[0038]第二,高压储液装置2和/或蒸发器4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有利于提高高压储液装置2的拆装便利性,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劳动强度。
[0039]第三,由于在蒸发器4与三个压缩机5之间设有图8所示的回油结构,能够使润滑油在回油主管51内集聚以形成一定高度,同时还能加快压缩机吸气管52底端的冷媒流速,进而确保润滑油被顺利吸入压缩机5内。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回油结构,设置在第一装置的排气口与第二装置的吸气口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结构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并水平设置的回油主管(51)、连通所述第一装置排气口与该回油主管(51)的第一装置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装置吸气口与所述回油主管(51)的第二装置吸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从下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51)内,并且,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高于所述回油主管(51)的内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比所述回油主管(51)的内壁面高出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由近似呈90度弯头状的弯管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的底端从上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51)内,并且,在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的底端设有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所在侧的切面部(5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部(54)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60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的顶端从下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51)内,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的底端从上方插入所述回油主管(51)内,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和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在所述回油主管(51)内的伸出部分在所述回油主管(5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8.—种制冰机组,包括相连通设置的蒸发器(4)和压缩机(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4)的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5)的吸气口之间设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回油结构, 其中,由所述蒸发器(4)构成所述第一装置,由蒸发器排气管(53)构成所述第一装置排气管;由所述压缩机(5)构成所述第二装置,由压缩机吸气管(52)构成所述第二装置吸气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5)至少包括两个且并联设置,这多个压缩机(5)的压缩机吸气管(52)分别与所述回油主管(51)连通,并且沿所述回油主管(5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所述蒸发器排气管(53)的顶端与所述回油主管(51)的一端部连通。
【文档编号】F25B49/02GK105841402SQ201610340626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发明人】辛宗元, 高晓瑞
【申请人】欧悦冰雪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