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355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PM2. 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袋式除尘技术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相关研究表明,当滤袋积尘后,PM2.5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约为90%,清灰后效率下降至80%。对传统的袋式除尘器,解决PM2. 5细颗粒物的高效捕集并稳定运行还是一大难题。袋式除尘捕集PM2. 5细颗粒物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清灰技术、过滤技术和设备整体设计的创新等方面。清灰技术是决定设备的过滤速度、过滤材质、清灰频率、设备运行阻力、过滤效率、使用寿命等的重要因素。如何清灰能达到保持原始过滤粉尘层、减少PM2. 5颗粒物的二次扬尘和渗透、降低设备阻力、延长使用寿命是关键。需要根据烟气的特点和工况,进行清灰技术的创新,如调整清灰力度、频率、高效喷吹装置等。袋式除尘在滤料研发方面,国内部分企业研究了滤料的表面处理技术、滤料覆膜技术、水刺过滤技术等,在经济性和适用性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高效控制PM2. 5细颗粒物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开发。电袋复合除尘研发方面,虽然目前已有小范围的试用,但其技术还存在争议,现阶段推广有难度。电袋复合除尘技术中的静电场对粒子的荷电作用对提高滤袋的过滤性能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将其作为袋式除尘器的协同增效技术手段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袋式除尘器的整体设计与制造方面,现场制造及传统的设备密封要求,对PM2. 5微细颗粒物难以有效控制,应对非标产品的模块化标准设计及设备的整体高密封性进行创新设计。因此,开发新的清灰技术、滤料技术、团聚与袋式除尘组合技术和设备的整体密封设计,是控制PM2. 5排放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PM2. 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控制PM2. 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袋式除尘器本体,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上开设有连接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下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滤袋,所述的滤袋对应的设置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灰装置的清灰压力小于O. IMPa;所述的滤袋的表面涂覆有纳米涂料层;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凝并装置。优选地,所述的清灰装置包括分气箱、与分气箱连通的至少一根喷吹主管、所述的喷吹主管包括I个或多个高诱导的喷嘴,所述的喷嘴对应至所述的滤袋。优选地,所述的分气箱,具有I个以上的转动工位,每个工位可以清灰多条滤袋。优选地,所述的分气箱内部设置有一个多工位清灰阀,每个工位对应一根喷吹主管。优选地,所述的电凝并装置包括电晕线、与所述的电晕线相电连接的高压电源,所述的电晕线的电晕极与所述的进风管道内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优选地,各个所述的部件为标准模块化组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以模块化方式改进除尘器的设计制造方式,提高除尘器质量和装置密封性,集成低于O. IMPa的柔性清灰技术、电凝并协同预处理技术以及纳米涂层增效过滤技术等,提高除尘器对于细微颗粒物,尤其是对于环境和人体具有较大伤害的PM2. 5的拦截和过滤,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能保证除尘器的总排放浓度彡10mg/Nm3, PM2. 5过滤效率彡99%。


附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袋式除尘器本体;10、进风口 ;11、出风口 ;12、灰斗;2、进风管道;3、出风
管道;4、滤袋;5、清灰装置;6、电凝并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I所述的一种控制PM2. 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袋式除尘器本体1,袋式除尘器本体I上开设有连接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 10、连接出风管道3的出风口 11,袋式除尘器本体I下部设置有灰斗12,袋式除尘器本体I内部设置有滤袋4,滤袋4对应的设置有清灰装置5。具体的说
滤袋4的表面涂覆有纳米涂料层,以新型的纳米涂层技术取代滤料覆膜技术,在控制过滤阻力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对PM2. 5及以下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针对性提高滤料过滤面的光滑性和疏水性等性能参数,提高粉尘的剥离率,和对高湿粉尘的适用性。清灰装置5的清灰压力小于O. IMPa,超低压清灰,具有清灰均匀、力度柔和、粉尘剥离率高、二次扬尘少等优势,能有效控制滤袋表面的粉尘层,有助于细颗粒物的过滤,稳定了除尘器的阻力降,同时延长了滤袋寿命。清灰装置5具体可以采用超低压清灰技术,脉冲喷吹清灰技术或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技术,本实施例以低压多工位直喷清灰技术为例,清灰装置5包括分气箱、与分气箱连通的至少一根喷吹主管、喷吹主管包括I个或多个高诱导的喷嘴,喷嘴对应至所述的滤袋。分气箱,具有I个以上的转动工位,每个工位可以清灰多条滤袋;此外,分气箱内部设置有一个多工位清灰阀,每个工位对应一根喷吹主管。脉冲清灰机构可以具体参照公开号为CN201342295Y的专利“袋式除尘器的低压多工位直喷式清灰装置”,其结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进风口 10处设置有电凝并装置6,主要以管道预凝并等前置技术装置的形式串接与袋式除尘器系统中。电凝并装置6包括电晕线、与电晕线相电连接的高压电源,电晕线的电晕极与进风管道内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进入进风管道2的含尘气流进入电场中,细微的烟尘粒子在高压电场中被极化而产生极化荷电,带电的烟尘粒子产生加速运动和不带电的粒子相互碰撞而不断团聚成较大粒径的烟尘颗粒,带电的大颗粒的烟尘颗粒在袋式除尘器本体I内更容易地吸附和过滤,在滤袋表面形成稀疏的粉尘层。
此外,除尘装置通过模块化的标准件方式提高产品工厂内制作、装配的程度,提高产品质量的可控性,避免关键部件的现场制作和装配,有效控制其整体质量,同时提高产品的安装的快速性、准确性及密封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PM2. 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袋式除尘器本体,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上开设有连接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下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滤袋,所述的滤袋对应的设置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灰装置的清灰压力小于O. IMPa ;所述的滤袋的表面涂覆有纳米涂料层;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凝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灰装置包括分气箱、与分气箱连通的至少一根喷吹主管、所述的喷吹主管包括I个或多个高诱导的喷嘴,所述的喷嘴对应至所述的滤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气箱,具有I个以上的转动工位,每个工位可以清灰多条滤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气箱内部设置有一个多工位清灰阀,每个工位对应一根喷吹主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凝并装置包括电晕线、与所述的电晕线相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的电晕线的电晕极与所述的进风管道内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的部件为标准模块化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袋式除尘器本体,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上开设有连接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下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滤袋,所述的滤袋对应的设置有清灰装置,所述的滤袋的表面涂覆有纳米涂料层;所述的清灰装置的清灰压力小于0.1MPa;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凝并装置。本发明能够提高除尘器对于细微颗粒物,尤其是对于环境和人体具有较大伤害的PM2.5的拦截和过滤,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能保证除尘器的总排放浓度≤10mg/Nm3,PM2.5过滤效率≥99%。
文档编号B01D46/04GK102961928SQ2012104295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宋七棣, 徐天平, 沈强, 褚明华, 沈国荣 申请人: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