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865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气回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的蒸气供热系统中,各种加热器的蒸气凝结水中含有大量的热能,而且其中含有的水也是高质量的纯水,可以作为蒸气锅炉的补水,是宝贵的可再次利用的能源,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还会造成热污染。所以一般对蒸气冷凝水进行回收,目前,发达国家的蒸气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平均超过80%,而我国低于30%,极具节能潜力,而我国国内的蒸气回收装置一般采用闪蒸罐,但传统的闪蒸罐工作原理是蒸气冷凝水通过进液口沿罐体切线方向进入闪蒸罐,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罐内壁旋转,在水压下降的同时,闪蒸出的二次蒸气从罐体上部排出。但这种闪蒸罐存在汽水分离不彻底问题,热能回收不充分,而且影响回收蒸气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闪蒸罐设备回收蒸气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以使蒸气冷凝水中汽液分离更为彻底,热能回收更充分,提高蒸气回收的效率和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包括下层冷凝室,其底部设置有蒸气进气管;上层冷凝室,其并排设置在下层冷凝室的上部;主排液室,其设于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的一侧,且其下部与下层冷凝室的下部相通,该主排液室设有第一液位开关组件及由第一液位开关组件控制的第一热水泵组件;副排液室,其设有第二液位开关组件及由第二液位开关组件控制的第二热水泵组件;二次冷凝循环管,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其具有二次进气口和二次排气口,且所述二次进气口设于下层冷凝室内的上方,所述二次排气口位于上层冷凝室内的下方,所述二次冷凝循环管下部设有排凝管与副排液室连接;三次冷凝循环管,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其具有三次进气口和三次排气口,且所述三次进气口设于上层冷凝室内的上方,所述三次排气口位于上层冷凝室外部上方,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下部设有排凝管与副排液室连接;落水管,其竖向设于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落水管的入水口位于上层冷凝室的上半部。作为优选,所述二次进气口的开口向下。作为优选,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伸出上层冷凝室的部分呈S型弯折状。作为优选,所述二次排气口的高度低于落水管的入水口高度。作为优选,所述副排液室横向并排设于主排液室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位开关组件的打开上限位高度低于二次进气口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液位开关组件的打开上限位高度低于排凝管的入口高度。[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层冷凝室的上端面、下层冷凝室的上端面、主排液室的上端面及副排液室的上端面均设有检修密封盖。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蒸气冷凝水中汽液分离更为彻底,热能回收更充分,提高蒸气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简图。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由蒸气进气管1、下层冷凝室2、上层冷凝室3、主排液室4、副排液室5、二次冷凝循环管6、三次冷凝循环管7、落水管8、液位开关组件9及热水泵组件10等主要部件组成,以下以蒸气进气管I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右边进入为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具体结构如下所述上层冷凝室3竖向并排设置在下层冷凝室2的上部,主排液室4设于下层冷凝室2和上层冷凝室3的左侧,所述副排液室5横向并排设于主排液室的左侧。上述蒸气进气管I由右侧伸入下层冷凝室2的内部下方,且其出气口伸至接近主排液室4的位置。落水管8竖向设于下层冷凝室2和上层冷凝室3之间,其入水口位于上层冷凝室3的上半部。上述二次冷凝循环管6,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2和上层冷凝室3,其具有二次进气口 61、二次排气口 62、二次上横管、二次竖管、二次下横管及二次竖排气管。所述二次进气口 61设于下层冷凝室2内的上方且开口向下;所述二次排气口 62位于上层冷凝室3内的下方且二次排气口 62的高度低于落水管8的入水口高度;二次上横管设于上层冷凝室3内部下方;所述二次竖管位于上层冷凝室3及下层冷凝室2的左侧;所述二次下横管位于下层冷凝2室的内部下方;所述二次竖排气管位于上层冷凝室3及下层冷凝室2的右侧;所述二次冷凝循环管6下部设有排凝管11与副排液室5连接。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7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2和上层冷凝室3,其具有三次进气口 71、三次排气口 72、三次竖管、三次下横管及三次竖排气管。所述三次进气口 71设于上层冷凝室3内的上方左侧且开口向右;所述三次排气口 72位于上层冷凝室3外部上方;所述三次次竖管位于上层冷凝室3及下层冷凝室2的左侧;所述三次下横管位于下层冷凝室2的内部下方;所述三次竖排气管位于上层冷凝室3及下层冷凝室2的右侧,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7伸出上层冷凝室3的部分呈S型弯折状,该结构有利于增加蒸气的散热面积,加快蒸气冷凝速度,提高蒸气冷凝效率;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7下部设有排凝管11与副排液室5连接。上述主排液室4的下部与下层冷凝室2下部相通,其设有第一液位开关组件91及由第一液位开关组件控制91的第一热水泵组件101 ;所述第一液位开关组件91的打开上限位高度低于二次进气口的高度。进一步具体,所述第一液位开关组件为浮球液位开关,其浮球管设于排伸入主排液室4内。所述第一热水泵组件101的吸水管伸入主排液室4内。[0024]所述副排液室5设有第二液位开关组件92及由第二液位开关组件92控制的第二热水泵组件102。所述第二液位开关组件92的打开上限位高度低于排凝管11的入口高度。进一步,所述下层冷凝室2的上端面、下层冷凝室3的上端面、主排液室4的上端面及副排液室6的上端面均设有检修密封盖12。以下根据具体应用原理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首次使用时,先在下层冷凝室及上层冷凝室放入小量的水作为冷凝介质,然后,蒸气进气管放入蒸气,蒸气遇水冷凝成水,随着蒸气的不断加入,冷凝热水会越来越多,同时下层冷凝室部分蒸气从二次进气口进入二次冷凝循环管,进入二次冷凝循环管的蒸气与上层冷凝室及下层冷凝热水进行热交换冷凝(冷凝热水的温度比蒸气的温度要低),二次冷凝循环管的冷凝热水从排凝管流入副排液室,二次冷凝循环管剩下的部分蒸气通过二次排气口排入上层冷凝室。由二次排气口排入上层冷凝室的蒸气遇到上层冷凝室的水冷凝成水,上层冷凝室的部分蒸气由三次进气口进入三次冷凝循环管,三次冷凝循环管内的蒸气与上层冷凝室及下层冷凝热水进行热交换冷凝(冷凝热水的温度比蒸气的温度要低),三次冷凝循环管的冷凝热水从排凝管流入副排液室,三次冷凝循环管剩下的部分蒸气通过三次排气口排走。随着外部蒸气的不断输入上层冷凝室的冷凝热水积累越来越多,最后上层冷凝热水从落水管落入下层冷凝室,下层冷凝室的的冷凝热水水位到达第一液位开关组件的打开上限位时,第一液位开关组件开启第一热水泵组件启动抽水,把冷凝热水抽至其他应用设备,当排气右腔室的冷凝热水下降到第一液位开关组件的关闭下限位时,第一液位开关组件关闭第一热水泵组件,停止抽水。而当副排液室内的冷凝热水到达第二液位开关组件的打开上限位时,第二液位开关组件开启第二热水泵组件启动抽水,把冷凝热水抽至其他应用设备。当副排液室的冷凝热水下降到第二液位开关组件的关闭下限位时,第二液位开关组件关闭第二热水泵组件,停止抽水。上述各附图中的虚线箭头表示蒸气的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冷凝热水的运动方向。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蒸气冷凝水中汽液分离更为彻底,热能回收更充分,提高蒸气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权利要求1.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层冷凝室,其底部设置有蒸气进气管; 上层冷凝室,其并排设置在下层冷凝室的上部; 主排液室,其设于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的一侧,且其下部与下层冷凝室的下部相通,该主排液室设有第一液位开关组件及由第一液位开关组件控制的第一热水泵组件; 副排液室,其设有第二液位开关组件及由第二液位开关组件控制的第二热水泵组件; 二次冷凝循环管,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其具有二次进气口和二次排气口,且所述二次进气口设于下层冷凝室内的上方,所述二次排气口位于上层冷凝室内的下方,所述二次冷凝循环管下部设有排凝管与副排液室连接; 三次冷凝循环管,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其具有三次进气口和三次排气口,且所述三次进气口设于上层冷凝室内的上方,所述三次排气口位于上层冷凝室外部上方,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下部设有排凝管与副排液室连接; 落水管,其竖向设于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的入水口位于上层冷凝室的上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进气口的开口向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冷凝循环管伸出上层冷凝室的部分呈S型弯折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排气口的高度低于落水管的入水口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排液室横向并排设于主排液室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开关组件的打开上限位高度低于二次进气口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位开关组件的打开上限位高度低于排凝管的入口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冷凝室的上端面、下层冷凝室的上端面、主排液室的上端面及副排液室的上端面均设有检修密封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蒸气回收装置。其包括下层冷凝室,其底部设置有蒸气进气管;上层冷凝室,其并排设置在下层冷凝室的上部;主排液室,其设于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的一侧,且其下部与下层冷凝室的下部相通,该主排液室设有第一液位开关组件及由第一液位开关组件控制的第一热水泵组件;副排液室,其设有第二液位开关组件及由第二液位开关组件控制的第二热水泵组件;二次冷凝循环管,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三次冷凝循环管,环回贯穿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落水管,其竖向设于下层冷凝室和上层冷凝室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蒸气冷凝水中汽液分离更为彻底,热能回收更充分,提高蒸气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文档编号B01D5/00GK202860162SQ20122036338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何卫平 申请人:仁化县科信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