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901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层燃锅炉存在不需要复杂的制粉系统,投资省、运行易等优点,而炉内除尘技术的发展成为层燃锅炉向大容量发展的关键。目前已公开的层燃锅炉炉内除尘技术多为旋风分离除尘,其结构复杂、安装复杂、投资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
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包括挡板、支撑、后护板、烟尘分离器;所述挡板、后护板与烟尘分离器构成等腰三角形,其中挡板和烟尘分离器长度相等,为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的腰;所述的后护板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边位置,且后护板竖直布置;所述挡板在上,烟尘分离器在下,挡板向下倾斜,其一端与后护板连接,另一端与烟尘分离器连接,烟尘分离器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与后护板连接;支撑布置在挡板与后护板间。所述烟尘分离器由两根槽钢和若干根扁钢焊接而成,两根槽钢平行,扁钢平行排列位于两根槽钢之间,且垂直于槽钢,槽钢中心线和扁钢中心线的夹角为α。所述的槽钢中心线和扁钢中心线的夹角α在30° 45°之间。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惯性分离的原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投资少、除尘效率较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尘分离器示意图。图中1 一挡板;2—支撑;3—后护板;4一烟尘分离器;5—扁钢;6—槽钢;7—槽钢中心线;8—偏钢中心线;α—槽钢中心线和扁钢中心线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包括挡板I、支撑2、后护板3、烟尘分离器4 ;所述挡板I、后护板3与烟尘分离器4构成等腰三角形,其中挡板I和烟尘分离器4长度相等,为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的腰;所述的后护板3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边位置,且后护板3竖直布置;所述挡板I在上,烟尘分离器4在下,挡板I向下倾斜,其一端与后护板3连接,另一端与烟尘分离器4连接,烟尘分离器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与后护板连接;支撑2布置在挡板与后护板间。如图2所示,所述烟尘分离器由两根槽钢6和若干根扁钢5焊接而成,两根槽钢6平行,扁钢5平行排列位于两根槽钢之间,且垂直于槽钢,槽钢中心线7和扁钢中心线8的夹角为ct。所述的槽钢中心线7和扁钢中心线8的夹角α在30° 45°之间。本实施例装置布置在省煤器后,空气预热器前。扁钢布置的角度及间距与燃料的含灰特性有关,燃料含灰越高,扁钢布置的角度或间距越小。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主要利用烟尘颗粒的惯性工作,适合布置在烟气下行通道且有转向处;烟尘颗粒在锅炉竖直烟道向下运动中,遇到挡板I后一部分烟尘颗粒动能减小,直接落在落灰斗内,剩余烟尘颗粒经落灰斗折返180°后向上运动,动能不断减小,碰到烟尘分离器4后落回落灰斗;落灰斗内的灰可排入炉排后部参加燃烧,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挡板(I)、支撑(2)、后护板(3)、烟尘分离器(4);所述挡板(I)、后护板(2)与烟尘分离器(4)构成等腰三角形,其中挡板和烟尘分离器长度相等,为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的腰;所述的后护板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边位置,且后护板竖直布置;所述挡板在上,烟尘分离器在下,挡板向下倾斜,其一端与后护板连接,另一端与烟尘分离器连接,烟尘分离器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与后护板连接;支撑布置在挡板与后护板间。
2.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烟尘分离器(4)由两根槽钢(6)和若干根扁钢(5)焊接而成,两根槽钢平行,扁钢平行排列位于两根槽钢之间,且垂直于槽钢,槽钢中心线(7)和扁钢中心线(8)的夹角为α。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槽钢中心线(7)和扁钢中心线(8)的夹角α在30° 45°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层燃锅炉用炉内惯性除尘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层燃锅炉炉内除尘装置其结构复杂、安装复杂、投资大的问题。其特点是包括挡板、支撑、后护板、烟尘分离器;所述挡板、后护板与烟尘分离器构成等腰三角形。利用烟尘颗粒的惯性工作,适合布置在烟气下行通道且有转向处。
文档编号B01D45/08GK202724885SQ20122037703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成志建, 张建春, 鞠华鹏, 林毅生, 韩强 申请人: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