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膜式式油气吸收喷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81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膜式式油气吸收喷射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膜式油气吸收喷射塔,特别是常压常温油气吸收方法。
背景技术
汽油等轻质油品含有大量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储存和装卸等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蒸发损耗,既造成能源的极大损失,也污染环境,同时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和各种危害性。而且随着近年来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油品装卸场所周围的空气中烃类浓度已经远远超过环保法规的要求,因此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推广已经非常必要。目前油气回收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其中常压常温吸收法具有工艺简单成熟、能耗低、适应性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的缺点是油气回收率低,排放的尾气已经无法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因而许多研究者将油气的常温常压吸收方法与其他油气回收方法组合起来以使尾气达标排放,如CN101185825A提出一种将吸收法与膜分离法的集成工艺,该方法将整个油气回收过程分为吸收、解吸、膜分离和回收四部分,该方法虽然能使尾气中的烃浓度达标排放,但是工艺流程过于复杂,设备投资及运转费用也随之较大,且由于常压常温吸收过程的油气回收率不高,使后续的膜分离过程的能耗较高。因此若能提高吸收过程的油气回收率,对于降低装置能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针对常压常温油气回收率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膜式油气回收喷射塔来提高油气回收率,使尾气中烃类组分浓度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降膜式油气吸收喷射塔,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喷射杯,吸收塔顶部设置油气和贫吸收剂进装置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和尾气排出管路,塔内部设置若干由上而下的并排管线。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顶部设置喷射杯,使油气与贫吸收剂进行混合后以很高的速率喷射至塔内,提高油气吸收的传质速率。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内的油气与吸收剂是并行向下流动的。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内部设置若干由上而下的金属管线。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贫吸收剂可以为成品或半成品的汽油、煤油或轻柴油,优选轻柴油。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采用常规的填料塔或鼓泡塔。本实用新型中,油气吸收塔在常压常温下进行,指不控制装置外来油气和吸收剂温度。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的液气比为50-80L/H13。本实用新型中,油气中烃类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_30%,来源为轻质油品在储运、销售过程中挥发的油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其中:1-装置外来吸收剂管路,2-装置外来油气管路,3-喷射杯,4-吸收塔塔体,5-金属管线,6-气体出装置管线,7-储液槽,8-富吸收剂抽出管线,9-富吸收剂泵,10-富吸收剂出装置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油气自管线2进入吸收塔4顶部的喷射杯3,与贫管线I输送的贫吸收剂在喷射杯内混合后以高速喷射至吸收塔内的金属管线5表面上,使液体在金属管线表面形成很薄的液膜,气体则经液膜的表面与液体进行传质吸收后经管线6排入大气,富吸收液流至储液槽7内,然后利用富吸收剂泵9抽出后自管线10输送至装置外。
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膜式油气吸收喷射塔的使用效果进一步说明,但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本实施例采用的是PRO II软件进行的模拟计算,所用油气组成见表1、吸收剂性质、操作条件及油气吸收率见表2。
权利要求1.一种降膜式油气吸收喷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喷射杯,吸收塔顶部设置油气和贫吸收剂进装置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和尾气排出管路,塔内部设置若干由上而下的并排管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塔,其特征在于:吸收塔顶部设置喷射杯,使油气与贫吸收剂进行混合后以很高的速率喷射至塔内,提高油气吸收的传质速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塔,其特征在于:吸收塔内部设置若干由上而下的金属管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塔,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贫吸收剂为成品或半成品的汽油、煤油或轻柴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塔,其特征在于:吸收塔为填料塔或鼓泡塔。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塔,其特征在于:吸收塔的液气比为50-80L/m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降膜式油气吸收喷射塔,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喷射杯,吸收塔顶部设置油气和贫吸收剂进装置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和尾气排出管路,吸收塔内部设置若干由上至下的封闭式管线,用来提供形成液膜的表面。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喷射杯将油气和吸收剂混合均匀后以很高的速率喷射至塔内,使二者在塔内并行向下流动,大大强化了油气和吸收剂的传质吸收,另外液体在塔内的管线表面以膜状向下流动,将提供油气和吸收剂接触的表面积有所增加,提高油气回收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油气回收率高,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2909612SQ20122054947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于淼, 王海波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