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769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介质过滤器的结构形式,特别是一种可进行分层反洗的多介质过滤器,解决了一体反洗造成的过滤介质乱层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层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原水通道和净水通道,所述各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反洗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过滤器,尤其是利用铺设多层介质进行多层过滤的多介质过滤器。
【专利说明】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介质过滤器的结构形式,特别是一种可进行分层反洗的多介质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多介质过滤器是一种依靠过滤器内部装填的不同种类型介质及不同大小颗粒的介质来起到截留水中的杂质和有机物。
[0003]在装填介质时,要按不同的介质类型和介质颗粒大小不同严格分层摆放才能起到过滤效果,如果摆放的介质层发生了错乱,则起不到过滤的效果,多介质过滤器也就失去了作用。
[0004]多介质过滤器发生乱层,往往是在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进行大水量的反洗后造成的,当多介质过滤器发生乱层后,就要将介质从过滤器中取出、筛选和重新摆放,工作量大,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进行分层反洗的多介质过滤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层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原水通道和净水通道,所述各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反洗管。
[0007]改进的,所述过滤介质由上往下依次为上层过滤介质、中层过滤介质和下层过滤介质,所述上层过滤介质与所述中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第一反洗管,所述中层过滤介质与所述下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第二反洗管。
[0008]改进的,所述第一反洗管、第二反洗管、原水通道和净水通道上均设有压力表。
[0009]改进的,所述第一反洗管和第二反洗管上连接有若干反洗支管。
[0010]改进的,所述上层过滤介质、中层过滤介质和下层过滤介质的比重从上往下依次增大。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中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各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反洗管,对某一层过滤介质进行反洗时,反洗水可分别从该层过滤介质的下部的反洗管进入,对该层过滤介质进行冲洗后,从上部的水分配管出来,从而实现分层进行反洗,反洗时不影响其他层的过滤介质,结构简单,反洗效果好。
[0014]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介质过滤器的内部结构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介质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1,沿所述壳体I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层过滤介质,所述壳体I上还设有原水通道5和净水通道6,所述各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反洗管。通过设置于过滤介质之间的反洗管,反洗水可以直接从其中一层下部的反洗管进入该层过滤介质进行冲洗,然后冲洗后的反洗水直接从该层过滤介质上方的反洗管出去,避免了多层一起反洗时造成过滤介质乱层的现象。
[0019]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1,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层过滤介质,所述壳体I上还设有原水通道5和净水通道6,所述各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反洗管,原水通道5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顶部,净水通道6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底部,反洗管的一端作为反洗水的入口,设置于壳体I外部侧壁上,并且在原水通道5、净水通道6和反洗管的入口处都安装上阀门,考虑到成本及反洗水的水压,对阀门的性能要求不大,因此阀门采用手动阀,通过人工控制来进行开启和关闭,同时,设于过滤介质之间部分的每一根反洗管上都设有若干个冲洗孔,冲洗孔的开口为斜上方方向。
[0021]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过滤介质有三层,分别为上层过滤介质2、中层过滤介质3和下层过滤介质4,过滤介质滤料的选择,应尽量采用吸附能力、截污能力大、产水量高、出水水质好的滤料,在本实施例中,上层过滤介质2采用比重小的轻质滤料组成,如无烟煤、活性炭;中层过滤介质3的滤料采用比重居中的石英砂组成;下层过滤介质4的滤料由比重较大的重质滤料组成,如磁铁矿。这样的配比不仅保证了滤料的截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多介质过滤器在进行反洗的时候不会产生乱层现象。同时,在上层过滤介质2与所述中层过滤介质3之间设有第一反洗管7,所述中层过滤介质3与所述下层过滤介质4之间设有第二反洗管8,当上层过滤介质2进行反洗时,关闭净水通道6和第二反洗管8的阀门,打开第一反洗管7和原水通道5的阀门,往第一反洗管7里注入具有一定水压的反洗水,由于水压的作用,反洗水进入上层过滤介质2,对上层过滤介质2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反洗水从原水通道5流出;对中层过滤介质3和下层过滤介质4的反洗,其原理和上层过滤介质2的反洗一致。本实施例从根本上解决了对过滤介质进行反洗而产生过滤介质乱层的问题。
[0022]为了能使操作者能够准确的判断所需反洗的过滤介质层,在第一反洗管7、第二反洗管8、原水通道5和净水通道6上均设有压力表,由于过滤介质的吸附作用,多介质过滤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使流过过滤介质的水压发生变化,从而使压力表的值产生变化,具体操作时,原水通道5上的压力表值为P1,第一反洗管7上的压力表的值为P2,第二反洗管8上的压力表的值为P3,净水通道6上的压力表的值为P4,当各层过滤介质正常过滤或者过滤介质上吸附的杂质还不影响过滤时,P2与P1、P3与P2、P4与P3之间的差值不变或者差值的变化很小,当P2与Pl之间的差值变化很大,则需要对上层过滤介质2进行反洗;当P3与P2之间的差值变化很大,则需要对中层过滤介质3进行反洗;当P4与P3之间的差值变化很大,则需要对下层过滤介质4进行反洗。采用压差变化来决定反洗的过滤介质层,不仅能够提高反洗效率,而且节约了水资源。
[0023]作为第一反洗管7和第二反洗管8的进一步的改进,往设于过滤介质层之间的第一反洗管7和第二反洗管8上分别连接上若干反洗支管,设置的反洗支管往壳体内壁上延伸,这样子使得流入过滤介质中的反洗水更加均匀,反洗水能够充分的冲洗过滤介质,反洗效果更好。
[0024]如图2所示,进水口 10和第一反洗出口 11连通原水通道5,第一反洗进口 12和第二反洗出口 13连通第一反洗管7,第二反洗进口 14和正洗出口 15连通第二反洗管8,产水口 16连通净水通道6。
[0025]以下为上层过滤介质反洗的实施方式:首先关闭进水口 10、第二反洗出口 13、产水口 16、第二反洗进口 14和正洗出口 15,打开第一反洗进口 12和第一反洗出口 11,然后将反洗水从第一反洗进口 12灌入,由于反洗水自身的水压作用,反洗水进入第一反洗管7上方的上层过滤介质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反洗水从第一反洗出口 11流出,从而完成了多上层过滤介质的反洗。
[0026]以下为中层过滤介质反洗的实施方式:首先关闭进水口 10、第一反洗进口 12、第一反洗出口 11、正洗出口 15和产水口 16,打开第二反洗进口 14和第二反洗出口 13,然后将反洗水从第二反洗进口 14灌入,由于反洗水自身的水压作用,反洗水进入第二反洗管8上方的中层过滤介质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反洗水从第二反洗出口 13流出,从而完成了中层过滤介质的反洗。
[0027]由于多介质过滤器在过滤过程中,流入下层过滤介质的水中不存在影响下层过滤介质过滤的杂质,因此,无需对下层过滤介质进行反洗。
[0028]对过滤介质进行反洗后,为了增强反洗效果,彻底的将过滤介质中的杂质或者污染物去除,还要进行一次正洗,正洗时,将第一反洗进口 12、第一反洗出口 11、第二反洗进口 14、第二反洗出口 13和产水口 16关闭,打开进水口 10和正洗出口 15,往正洗口 10灌注正洗水,等正洗水从正洗出口 15流出,反复几次以上过程,完成正洗步骤,即可将多介质过滤器投入使用。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过滤器,尤其是利用铺设多层介质进行多层过滤的多介质过滤器。
[0030]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层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原水通道和净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反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由上往下依次为上层过滤介质、中层过滤介质和下层过滤介质,所述上层过滤介质与所述中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第一反洗管,所述中层过滤介质与所述下层过滤介质之间设有第二反洗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洗管、第二反洗管、原水通道和净水通道上均设有压力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洗管和第二反洗管上连接有若干反洗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过滤介质、中层过滤介质和下层过滤介质的比重从上往下依次增大。
【文档编号】B01D24/46GK203389384SQ201320321964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5日
【发明者】张啟元 申请人:浙江玉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