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147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轻烧氧化镁煅烧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包括立窑体,在立窑体的顶部固定有与立窑体内部相通的烟囱,在立窑体上部固定有与立窑体内部相通的进浆料管,进浆料管的出口端朝下,在立窑体的中部有与立窑体相通的进烟气口,在进烟气口下方的立窑体内固定有液体收集槽,在立窑体内的下部固定有与液体收集槽下端出口相对应的液体分布器,在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上有不少于一个的空气喷入口,在立窑体的底端有溶液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将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镁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符合环保的要求。
【专利说明】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轻烧氧化镁煅烧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利用菱镁矿煅烧生产轻烧氧化镁的设备主要为煅烧立窑和回转窑等,但是实际生产中主要还是以煅烧立窑为主,在我国辽宁海城和大石桥等地拥有数百台煅烧立窑,设备结构一致,均为采用以热脏煤气为燃料的直燃式立窑,其流程包括:菱镁矿经预处理(剔除杂矿和水洗泥土等)破碎成IOOmm至250mm的块状,然后经提升装置提升到立窑顶部并加入料钟中,通过料钟加入窑中,在煤气发生炉的底部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在炉中产生煤气,煤气经除尘和换热器进入立窑下部烧嘴,并由鼓风机送入空气经预热后,参与煤气燃烧,从窑底卸出烧成料,进行加工生产。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从窑顶部的烟囱中排出,排出的烟气含有二氧化硫,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轻烧氧化镁煅烧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包括立窑体,在立窑体的顶部固定有与立窑体内部相通的烟囱,在立窑体上部固定有与立窑体内部相通的进浆料管,进浆料管的出口端朝下,在立窑体的中部有与立窑体相通的进烟气口,在进烟气口下方的立窑体内固定有液体收集槽,在立窑体内的下部固定有与液体收集槽下端出口相对应的液体分布器,在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上有不少于一个的空气喷入口,空气喷入口与立窑体内部相通,在立窑体的底端有溶液出口。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进浆料管的出口端可固定有螺旋喷头。
[0007]上述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上可径向均匀分布有四个空气喷入口,在空气喷入口内固定有喷枪。
[0008]上述立窑体内的下部可固定有支架,液体分布器固定在支架上。
[0009]上述液体分布器可为槽式液体分布器。
[0010]上述槽式液体分布器可包括横向收液槽和纵向分流槽,横向收液槽固定在纵向分流槽的上端,在横向收液槽的底端有与纵向分流槽相通的通孔,在纵向分流槽的顶端分布有溢流槽。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将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镁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符合环保的要求。【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附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附图1中A-A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为附图1中液体分布器和支架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5为附图3中C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6为附图3中D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7为附图3中E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立窑体,2为烟囱,3为进浆料管,4为进烟气口,5为液体收集槽,6为空气喷入口,7为溶液出口,8为螺旋喷头,9为横向收液槽,10为纵向分流槽,11为溢流槽,12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附图1至7所示,该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包括立窑体1,在立窑体I的顶部固定有与立窑体I内部相通的烟囱2,在立窑体I上部固定有与立窑体I内部相通的进浆料管3,进浆料管3的出口端朝下,在立窑体I的中部有与立窑体I相通的进烟气口 4,在进烟气口 4下方的立窑体I内固定有液体收集槽5,在立窑体I内的下部固定有与液体收集槽5下端出口相对应的液体分布器,在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I上有不少于一个的空气喷入口 6,空气喷入口 6与立窑体I内部相通,在立窑体I的底端有溶液出口 7。在立窑体I内能够完成烟气脱硫、脱硫液冷却和脱硫液氧化的过程,所用的脱硫原料(轻烧粉浆料)为煅烧窑自产的氧化镁;通过进浆料管3进入立窑体I内的轻烧粉浆料能够将通过进烟气口 4进入立窑体I内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从空气喷入口6喷入的空气能够将浆料中的亚硫酸镁转化成硫酸镁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符合环保的要求。
[002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5]如附图1至7所示,在进浆料管3的出口端固定有螺旋喷头8。螺旋喷头8具有流量大和不易堵塞的特点,适用于浆料的喷洒,进一步提高了烟气的脱硫效果。
[0026]如附图1、2所示,在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I上径向均匀分布有四个空气喷入口 6,在空气喷入口 6内固定有喷枪。喷枪将空气喷入立窑体I内,一方面能够将浆料内的亚硫酸镁氧化成硫酸镁,另一方面,能够对浆料进行冷却,有助于亚硫酸镁氧化成硫酸镁。
[0027]如附图1至7所示,在立窑体I内的下部固定有支架12,液体分布器固定在支架12上。[0028]如附图1至7所示,液体分布器为槽式液体分布器。槽式液体分布器具有流量大和不易堵塞的特点,能够保证浆料的顺利分布和在槽式液体分布器上不发生堵塞现象。
[0029]如附图1至7所示,槽式液体分布器包括横向收液槽9和纵向分流槽10,横向收液槽9固定在纵向分流槽10的上端,在横向收液槽9的底端有与纵向分流槽10相通的通孔,在纵向分流槽10的顶端分布有溢流槽11。液体收集槽5内的浆料进入横向收液槽9,然后通过通孔进入纵向分流槽10内进行浆料的液体分布,接着浆料从溢流槽11溢出流到纵向分流槽10的下方。
[0030]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0031]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首先,将煅烧窑自产的轻烧粉浆料从进浆料管3进入立窑体I内并通过螺旋喷头8喷出,同时烟气(含有二氧化硫和氧化镁粉尘等)通过进烟气口 4进入立窑体I内,轻烧粉浆料与烟气进行逆向接触,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镁粉尘等被轻烧粉浆料吸收得到吸收浆料,净化后得到的净化烟气通过烟囱2排出,然后,吸收浆料进入液体收集槽5内,接着吸收浆料落入横向收液槽9内进行吸收浆料的分布,吸收浆料在纵向分流槽10内被分成均匀的细流,紧接着细流通过溢流槽11溢出并继续落入立窑体I内,与此同时,空气通过喷枪进入立窑体I内,在立窑体I内上行的空气对分布后的吸收浆料进行冷却,使得吸收浆料的温度降低并略高于环境温度,此时,吸收浆料中的亚硫酸镁氧化为硫酸镁,最后,吸收浆料从溶液出口 7排出。排出的吸收浆料经过过滤后得到硫酸镁溶液,硫酸镁溶液经过后续处理能够回收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窑体,在立窑体的顶部固定有与立窑体内部相通的烟囱,在立窑体上部固定有与立窑体内部相通的进浆料管,进浆料管的出口端朝下,在立窑体的中部有与立窑体相通的进烟气口,在进烟气口下方的立窑体内固定有液体收集槽,在立窑体内的下部固定有与液体收集槽下端出口相对应的液体分布器,在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上有不少于一个的空气喷入口,空气喷入口与立窑体内部相通,在立窑体的底端有溶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浆料管的出口端固定有螺旋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分布器下方的立窑体上径向均匀分布有四个空气喷入口,在空气喷入口内固定有喷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窑体内的下部固定有支架,液体分布器固定在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窑体内的下部固定有支架,液体分布器固定在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分布器为槽式液体分布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分布器为槽式液体分布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分布器为槽式液体分布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槽式液体分布器包括横向收液槽和纵向分流槽,横向收液槽固定在纵向分流槽的上端,在横向收液槽的底端有与纵向分流槽相通的通孔,在纵向分流槽的顶端分布有溢流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烧氧化镁煅烧窑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槽式液体分布器包括横向收液槽和纵向分流槽,横向收液槽固定在纵向分流槽的上端,在横向收液槽的底端有与纵向分流槽相通的通孔,在纵向分流槽的顶端分布有溢流槽。
【文档编号】B01D53/50GK203620502SQ20132056576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杨刚, 惠迎花 申请人:新疆蓝天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