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313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该装置用于集尘极的连接和定位,该装置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可防止异形柱脱落,并很好防止集尘极随烟气大幅度摆动。该装置包括集尘极、上部管网、下花板和设置在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的多根异形柱,集尘极通过设置在各异形柱之间,所述上部管网呈金属管交叉排布的矩形网格结构,下花板为与上部管网对应的网格结构,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在每个网格交叉处设有一根异形柱,异形柱顶端连接在上部管网上,所述下花板的每个网格交叉处向上设有一支座,每根异形柱下部为中空结构并套装在该支座上,每根异形柱底部由下花板的网格定位支撑。
【专利说明】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属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
[0003]【背景技术】:
[0004]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格控制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排放成为环保界的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与之相应的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也对烟尘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0005]目前,燃煤电厂95%以上采用静电除尘器。众所周知,静电除尘器对于细颗粒烟尘去除能力非常有限。湿法脱硫塔后细颗粒烟尘和少量浆液雾化的超细液滴,现有除雾器根本不能捕捉,随烟气进入净烟道及烟?,部分含超细浆液雾滴迁移过程中转化为气溶胶或凝聚成大雾滴,经烟?排放后形成有色烟羽,甚至在厂区附近沉降形成“石膏雨”,也给周边环境生态带来了不利影响。燃煤电站湿式烟气集尘极深度净化技术有效解决当前燃煤电厂普遍存在的烟尘不达标、石膏雨等问题;对前体污染物包括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等和重金属汞具有协同控制效果,为我国燃煤电厂形成融电除尘器、湿法烟气脱硫和湿式集尘极于一体的烟气深度净化技术路线提供技术支撑。
[0006]作为该工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尘极固定装置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7]
【发明内容】
: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该装置用于集尘极的连接和定位,该装置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可防止异形柱脱落,并很好防止集尘极随烟气大幅度摆动。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0010]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集尘极、上部管网、下花板和设置在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的多根异形柱,集尘极设置在各异形柱之间,所述上部管网呈金属管交叉排布的矩形网格结构,下花板为与上部管网对应的网格结构,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在每个网格交叉处设有一根异形柱,异形柱顶端连接在上部管网上,其特征是:所述下花板的每个网格交叉处向上设有一支座,每根异形柱下部为中空结构并套装在该支座上,每根异形柱底部由下花板的网格定位支撑。
[0011]所述支座包括下部的圆形底座和上部的撑杆,撑杆连接在底座上,底座的底部设有十字形开槽,该十字形开槽与下花板网格交叉处的十字形相适配,支座通过该十字形开槽安装在下花板的网格交叉位置。
[0012]相邻的两异形柱之间安装有绝缘板卡具。
[0013]所述下花上对应每根异形柱安装位置还设有弹簧卡具。
[0014]所述上部管网由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下花板由不锈钢扁钢焊接而成。
[0015]所述异形柱采用玻璃钢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6]所述集尘极为纤维织物。[0017]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可以方便地将集尘极的连接和定位在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该装置中支座的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稳固。安装后可有效防止异形柱脱落,也可较好地避免集尘极随烟气大幅度摆动。
[001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3为图1中II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图1的A向俯视图。
[0025]图6为II部分的局部安装大样图。
[0026]图7为图6中底座的A向视图。
[0027]图8为图6中底座的B向视图。
[0028]图9为图6中底座的俯视图。
[0029]图中,1-上部管网;2-螺栓;3_异形柱;4-布绳;5_绝缘板卡具;6_集尘极;7-下花板;8-弹簧卡具;9-底座(采用Φ 40mm圆钢);10-撑杆(采用Φ IOmm圆钢);11-绝缘板;12-螺栓;13_螺母,14-螺母。
[0030]【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燃煤电站细颗粒物控制的收尘极固定装置包括上部管网1、下花板7、异形柱3、集尘极6、绝缘板卡具5和弹簧卡具8。上部管网I设在集尘极6上部,下花板7设在集尘极6下部。绝缘板卡具5材质为玻璃钢,由绝缘板11、螺栓12、螺母13和垫片构成,绝缘板卡具组装后用于对两个异形柱之间进行固定。在上部管网I和下花板7之间设有的多根异形柱3,集尘极6设置在各异形柱之间,上部管网呈金属管交叉排布的矩形网格结构,下花板为与上部管网I对应的网格结构,上部管网I和下花板7之间在每个网格交叉处设有一根异形柱3,异形柱3顶端连接在上部管网I上,异形柱3下部连接在下花板7上。
[0032]异形柱上部固定结构:如图2、图4所示,上部管网I设有螺栓2,该螺栓2上段为光杆,下段为螺杆。螺栓2与该螺母14相装配,光杆段套装螺母14,螺母14可在无螺纹的光杆段范围内自由移动,异形柱3上部为中空,当异形柱3与螺栓2连接定位后,通过螺母拧紧,可防止异形柱3脱落。(异形柱上部固定结构:也可以采用在上部管网上连接一凸台或凸柱,异形柱顶部套装其外即可)
[0033]异形柱下部固定结构:如图6-图9所示,集尘极6下部的下花板7上设有支座,支座包括下部的圆形底座9和上部的撑杆10,撑杆10连接在底座9上,底座9的底部设有十字形开槽,该十字形开槽与下花板网格交叉处的十字形相适配,支座通过该十字形开槽安装在下花板的网格交叉位置。
[0034]集尘极6材质为纤维织物,用于燃煤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收集,达到烟气净化的目的。异形柱材质为玻璃钢或者不锈钢,异形柱3四侧设有卡槽,集尘极6两侧的布绳4穿过异形柱3的卡槽,从而支撑和固定集尘极6,防止集尘极6脱落和随着烟气大幅度摆动。
[0035]集尘极6上部绕过上部管网I后,由绝缘板卡具5上的螺栓12和螺母13将其固定;同时绝缘板卡具5将两个异形柱3固定,防止异形柱3随意摆动。集尘极6下部绕过集尘极的下花板7后,由弹簧卡具8将其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集尘极、上部管网、下花板和设置在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的多根异形柱,集尘极设置在各异形柱之间,所述上部管网呈金属管交叉排布的矩形网格结构,下花板为与上部管网对应的网格结构,上部管网和下花板之间在每个网格交叉处设有一根异形柱,异形柱顶端连接在上部管网上,其特征是:所述下花板的每个网格交叉处向上设有一支座,每根异形柱下部为中空结构并套装在该支座上,每根异形柱底部由下花板的网格定位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座包括下部的圆形底座和上部的撑杆,撑杆连接在底座上,底座的底部设有十字形开槽,该十字形开槽与下花板网格交叉处的十字形相适配,支座通过该十字形开槽安装在下花板的网格交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其特征是:相邻的两异形柱之间安装有绝缘板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花上对应每根异形柱安装位置还设有弹簧卡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部管网由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下花板由不锈钢扁钢焊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异形柱采用玻璃钢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集尘极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尘极为纤维织物。
【文档编号】B01D53/00GK203540262SQ20132064392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薛建明, 李忠华, 柏源, 王小明 申请人: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