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5924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应室、位于第一反应室上方的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内的顶壁设置有伞形安装板,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进水口;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外部形成分离室,该分离室的底部与第一反应室的侧壁连接封闭,分离室的上部具有开口,在第二反应室两侧的分离室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第二反应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室,在导流板的外壁与分离室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斜管,各斜管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装。完全取消了机械搅拌装置,沉淀池没有动力消耗,水处理成本下降了0.02元/m3通过加装斜管后,水质浊度由原来的小于10NTU下降到小于5NTU;处理流量增加了30%。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沉淀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

【背景技术】
[0002]水处理沉淀池分为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水力搅拌沉淀池和机械搅拌沉淀池,其中以机械搅拌沉淀池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是,动力消耗大、运行费用高,同时因为安装有机械搅拌装置,维修费用高,因机械漏油会污染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沉淀池。
[0004]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应室、位于第一反应室上方的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内的顶壁设置有伞形安装板,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0005]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外部形成分离室,该分离室的底部与第一反应室的侧壁连接封闭,分离室的上部具有开口,在第二反应室两侧的分离室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第二反应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室,水流经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导流室以及分离室形成通路,在导流板的外壁与分离室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斜管,各斜管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装。
[0006]进一步的,在分离室的底部设置排泥管,排泥管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应室内并形成折弯结构,其弯转方向朝向水流旋转方向。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分离室的上端形成集水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各斜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支承网,各斜管经支承网安装在分离室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室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在锥形底面上设置有集泥斗。
[0010]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完全取消了机械搅拌装置,沉淀池没有动力消耗,水处理成本下降了 0.02元/m3通过加装斜管后,水质浊度由原来的小于10NTU下降到小于5NTU ;处理流量增加了 3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导流室,4、分离室,5、斜管,6、集水槽,7、支承网,8、集泥斗,9、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应室1、位于第一反应室I上方的第二反应室2,第一反应室I内的顶壁设置有伞形安装板;第一反应室I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
[0015]在第一反应室I和第二反应室2外部形成分离室4,该分离室4的底部与第一反应室I的侧壁连接封闭,分离室4的上部具有开口,在第二反应室2两侧的分离室4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第二反应室2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室3,水流经第一反应室1、第二反应室2、导流室3以及分离室4形成通路,在导流板的外壁与分离室4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斜管5,各斜管5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装。分离室4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在锥形底面上设置有集泥斗8。
[0016]在分离室4的底部设置排泥管9,排泥管9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应室I内并形成折弯结构,其弯转方向朝向水流旋转方向。排泥管9直径为150mm,呈90度折弯,这样一方面是以便形成微小负压,防止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水从排泥管9管口直接进入分离室4,另一方面减少进水时反应室与分离室4之间的压差,保护伞形安装板。同时,便于分离室4的污泥从此排泥管9进入第一反应室I
[0017]在分离室4的上端形成集水槽6。集水槽6的设置主要是方便将沉淀池内清水排出。
[0018]各斜管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支承网7,各斜管5经支承网7安装在分离室4内。网眼规格为500X400mm,网面距离导流板下沿100mm,以利于水流分布,网面水平保证清水区深度不小于500mm,以利于水流稳定。
[0019]进水口位于第一反应室I的底部,进水管的水此处进入第一反应室I,进水管的水沿伞形安装板切线方向安装,这样,进水在管口流速作用下沿伞形安装板内壁进行旋转,第一反应室I就形成为一个倒置的涡流旋转反应池,通过水力旋流反应技术,取消机械搅拌器,以减少动力消耗,减少机械维修费用,消除机械漏油对水质的影响;然后水流经第二反应室2和导流室3进入分离室4内,该分离室4内设置斜管5 (即为传统的斜管5沉淀池),利用斜管5沉淀技术提高分离室4的沉淀效果和增加产能,以降低运行费用,提高水质。
[0020]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反应室(I)、位于第一反应室(I)上方的第二反应室(2),所述第一反应室(I)内的顶壁设置有伞形安装板,第一反应室(I)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 在第一反应室(I)和第二反应室(2)外部形成分离室(4),该分离室(4)的底部与第一反应室(I)的侧壁连接封闭,分离室(4)的上部具有开口,在第二反应室(2)两侧的分离室(4)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第二反应室(2)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室(3),水流经第一反应室(I)、第二反应室(2)、导流室(3)以及分离室(4)形成通路,在导流板的外壁与分离室(4 )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斜管(5 ),各斜管(5 )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在分离室(4)的底部设置排泥管(9),排泥管(9)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应室(I)内并形成折弯结构,其弯转方向朝向水流旋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在所述分离室(4)的上端形成集水槽(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各斜管(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支承网(7),各斜管(5)经支承网(7)安装在分离室(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分离室(4)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在锥形底面上设置有集泥斗(8 )。
【文档编号】B01D21/26GK203935651SQ201420392516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陈超超 申请人:陈超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