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板布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704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板布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板布胶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通用拼板布胶的方式为辊涂或喷涂,辊涂有机械、人工等方式,但是,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在布胶时都会出现胶量不均、边缘胶量大、拼板后溢胶严重、浪费拼板胶较多、后续刨、砂负荷大等问题,并且刀具、砂带耗材使用较多;普通喷胶存在边缘多胶等问题。除了以上布胶不均、让费严重等问题,还存在无法连续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改善通用的涂布效果,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拼板布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布胶效果,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拼板布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拼板布胶装置,其包括布胶单元和与其连接的压力储胶装置,所述布胶单元包括活动胶门和出胶刮胶块,所述活动胶门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动胶门穿过所述出胶刮胶块并通过三通管与所述压力储胶装置连接;所述活动胶门插入所述出胶刮胶块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刮胶块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出胶口相匹配的布胶孔;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胶门沿其自身轴线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向活动胶门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胶门为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胶门伸出所述出胶刮胶块且远离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胶门座。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上还连接有排空阀。

进一步地,所述出胶口和布胶孔均为长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布胶单元和所述压力储胶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压力储胶装置顶端设置有压力空气接入控制阀;所述压力储胶装置与所述管道之间设置有布胶阀。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胶门伸出所述出胶刮胶块且远离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为实心结构。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拼板布胶装置,安装于输送涂布机上,对进入之工件连续施胶,拼板布胶装置通过活动胶门与出胶刮胶块配合,保证涂胶量合适、布胶均匀、没有溢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胶刮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活动胶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拼板布胶装置,其包括布胶单元和与其连接的压力储胶装置2,布胶单元包括活动胶门101和出胶刮胶块102,活动胶门101为中空结构;活动胶门101穿过出胶刮胶块102并通过三通管3与压力储胶装置2连接;活动胶门101插入出胶刮胶块102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胶口103,出胶刮胶块10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出胶口103相匹配的布胶孔104;还包括用于驱动活动胶门沿其自身轴线旋转的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气缸(图中未示出),其向活动胶门101提供动力,使活动胶门101绕其轴线旋转,当活动胶门101上的出胶口103与出胶刮胶块102上的布胶孔104重合时,布胶孔104就可以向外布胶,当活动胶门101上的出胶口103与布胶孔104错开时, 布胶孔104就停止向外布胶。布过胶的工件经过出胶刮板后,所布胶液均匀呈条状布于工件需要布胶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胶门101为柱状结构。活动胶门101伸出出胶刮胶块102且远离三通管3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胶门座4。所述活动胶门座4随工件压梁机构同步升降,使拼板布胶装置自动适应工件厚度的变化;所述活动胶门101与所述活动胶门座4在活动胶门轴向可以有一定范围调节。

三通管3上还连接有排空阀5。出胶口103和布胶孔104均为长条状结构。布胶单元和压力储胶装置2之间通过管道6连接,压力储胶装置2顶端设置有压力空气接入控制阀7;压力储胶装置2与管道6之间设置有布胶阀8。由于活动胶门101要通过活动胶门座4固定在涂布机上,为了增加其使用寿命,使用起来更加结实牢固,将活动胶门101伸出出胶刮胶块102且远离三通管3的一端设置为实心结构。

在工作状态时,排空阀关闭,带压力的胶液进入出胶刮胶块与活动胶门的空腔中;在清洗活动胶门时,排空阀关闭,带压力的胶液进入出胶刮胶块与活动胶门的空腔中,活动胶门的出胶口对齐出胶刮胶块的布胶孔,清洗液流出;在清洗管道时,排空阀打开排放清水。

本发明的拼板布胶装置,安装于输送涂布机上,对进入之工件连续施胶,拼板布胶装置通过活动胶门与出胶刮胶块配合,保证涂胶量合适、布胶均匀、没有溢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