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7586发布日期:2018-08-17 19:2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液体和粉末状物料进行混合的搅拌设备,结构通常叫复杂,在搅拌过程中,搅拌不均匀,同时,由于搅拌过程中会对搅拌装置产生磨损,导致设备使用寿命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混合搅拌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转轴带动叶片,实现对输入的物料进行搅拌,并通过集料槽再次混合之后输出,能够提高物料混合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物料混合搅拌装置,包括中空圆筒状的辊筒及设置在所述的辊筒内侧的转轴,所述的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的辊筒的轴线相互错开,所述的转轴的轴线位于所述的辊筒轴线的下方,所述的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的辊筒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的转轴的直径,在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至少4个叶片,所述的叶片沿所述的转轴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叶片为呈螺旋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叶片的外侧边缘能够贴合在所述的辊筒的内壁下端面上,在所述的辊筒上端面上设置有入料口,在所述的辊筒上方设置有高压喷管,所述的高压喷管的轴线与所述的辊筒的轴线向平行,在所述的高压喷管上设置有数个与所述的入料孔位置相对应的高压喷头,所述的高压喷头的输出端卡接在所述的入料口内侧,在所述的辊筒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出料孔,所述的出料孔下方设置有出料阀门,在所述的出料阀门下方设置有集料槽,所述的集料槽的中部向下倾斜,在所述的集料槽中部下方设置有输出口,在所述的集料槽内壁上设置有数个挡料板,相邻挡料板呈向输出口方向不同角度倾斜结构,在所述的叶片上设置有等间隔排布的通孔,在所述的辊筒内壁上覆盖有耐磨层,在所述的叶片及所述的通孔内壁上均覆盖有耐磨陶瓷,在所述的辊筒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减速机箱,在所述的减速机箱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在所述的转轴位于所述的辊筒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的第二皮带轮相连接,在所述的辊筒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充气管,所述的充气管为等间隔排布在所述的辊筒上的数个,在所述的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门,所述的充气管末端位于所述的辊筒内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辊筒上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辊筒两端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架,两个所述的支架上端的高度不相等。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挡料板上设置有楔块结构,所述的楔块沿所述的挡料板长度方向不等间隔排布,所述的楔块的楔形面面向所述的辊筒一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楔块沿所述的挡料板长度方向不等间隔排布,所述的楔块的楔形面面向所述的辊筒一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辊筒上端设置有等间隔排布的清洗口,在所述的清洗口上设置有高压清水阀门,在所述的高压清水阀门上连接有清洗液输入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高压喷管将物料有高压喷头输入到辊筒内,由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过程中,叶片带动物料移动,并通过出料孔输出,经过集料槽上的输出口输出并集中收集;

(2)本发明通过采用在辊筒上设置入料口,并采用高压喷头将物料喷入辊筒内,能够使物料分散输入,从而有效提高搅拌效率,由于本发明设置多个入料口,将物料进行分散多点输入到辊筒内,能够使物料进入辊筒后,更加方便搅拌,有助于提高搅拌效率;

(3)本发明通过采用将转轴的轴线与辊筒的轴线相互错开的方式,并且使转轴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贴合辊筒的下端面,使得转轴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量辊筒下端面上方的物料推送到上部,通过叶片的搅拌和带动,使得物料在上移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混合,由于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叶片转动到靠近辊筒上端面时,与辊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可以方便物料在相邻叶片之间进行流动,使得物料能够更加充分的混合,同时,物料也可以通过叶片上的通孔在相邻空间之间流动,有助于提高搅拌效率;

(4)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料槽,能够方便物料的收集,同时采用在集料槽内设置挡板,使得物料在输出过程中,受到挡板的阻挡,物料改变运动路径,从而能够再次进行混合,由于挡板倾斜的角度不同,使得物料受到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的角度也不相同,从而更加容易充分混合;

(5)本发明通过设置充气管,可以通过向辊筒内输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充入气体的过程中,可以使物料在气体的作用下产生相对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混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辊筒,2.转轴,3.叶片,5.入料口,6.高压喷管,7.高压喷头,8.出料孔,9.出料阀门,10.集料槽,11.挡料板,12.输出口,13.楔块结构,14.耐磨层,15.第一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7.驱动电机,18.充气管,19.单向阀门,20.泄压阀,21.支架,22.清洗口,23.清洗液输入管,24.高压清洗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物料混合搅拌装置,包括中空圆筒状的辊筒及设置在所述的辊筒内侧的转轴,所述的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的辊筒的轴线相互错开,所述的转轴的轴线位于所述的辊筒轴线的下方,所述的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的辊筒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的转轴的直径,在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至少4个叶片,所述的叶片沿所述的转轴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叶片为呈螺旋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叶片的外侧边缘能够贴合在所述的辊筒的内壁下端面上,在所述的辊筒上端面上设置有入料口,在所述的辊筒上方设置有高压喷管,所述的高压喷管的轴线与所述的辊筒的轴线向平行,在所述的高压喷管上设置有数个与所述的入料孔位置相对应的高压喷头,所述的高压喷头的输出端卡接在所述的入料口内侧,在所述的辊筒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出料孔,所述的出料孔下方设置有出料阀门,在所述的出料阀门下方设置有集料槽,所述的集料槽的中部向下倾斜,在所述的集料槽中部下方设置有输出口,在所述的集料槽内壁上设置有数个挡料板,相邻挡料板呈向输出口方向不同角度倾斜结构,在所述的叶片上设置有等间隔排布的通孔,在所述的辊筒内壁上覆盖有耐磨层,在所述的叶片及所述的通孔内壁上均覆盖有耐磨陶瓷,在所述的辊筒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减速机箱,在所述的减速机箱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在所述的转轴位于所述的辊筒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的第二皮带轮相连接,在所述的辊筒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充气管,所述的充气管为等间隔排布在所述的辊筒上的数个,在所述的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门,所述的充气管末端位于所述的辊筒内侧。

本发明通过高压喷管将物料有高压喷头输入到辊筒内,由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过程中,叶片带动物料移动,并通过出料孔输出,经过集料槽上的输出口输出并集中收集;本发明通过采用在辊筒上设置入料口,并采用高压喷头将物料喷入辊筒内,能够使物料分散输入,从而有效提高搅拌效率,由于本发明设置多个入料口,将物料进行分散多点输入到辊筒内,能够使物料进入辊筒后,更加方便搅拌,有助于提高搅拌效率;本发明通过采用将转轴的轴线与辊筒的轴线相互错开的方式,并且使转轴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贴合辊筒的下端面,使得转轴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量辊筒下端面上方的物料推送到上部,通过叶片的搅拌和带动,使得物料在上移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混合,由于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叶片转动到靠近辊筒上端面时,与辊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可以方便物料在相邻叶片之间进行流动,使得物料能够更加充分的混合,同时,物料也可以通过叶片上的通孔在相邻空间之间流动,有助于提高搅拌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料槽,能够方便物料的收集,同时采用在集料槽内设置挡板,使得物料在输出过程中,受到挡板的阻挡,物料改变运动路径,从而能够再次进行混合,由于挡板倾斜的角度不同,使得物料受到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的角度也不相同,从而更加容易充分混合;本发明通过设置充气管,可以通过向辊筒内输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充入气体的过程中,可以使物料在气体的作用下产生相对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混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方便控制辊筒内的压力,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辊筒上设置有泄压阀。

为了方便对辊筒的支撑,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辊筒两端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架,两个所述的支架上端的高度不相等。通过使两个支架不等高,能够使辊筒两端高度不相同,从而使得物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相对移动,从而提高其混合效率。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物料从集料槽输出过程中能够更加均匀,优选地,在所述的挡料板上设置有楔块结构,所述的楔块沿所述的挡料板长度方向不等间隔排布,所述的楔块的楔形面面向所述的辊筒一侧。物料从楔块上流动过程中,在惯性力作用下,会呈一定角度想楔块外侧流动,在流经不同的挡板上的楔块上时,能够在楔块的作用下改变运动方向,从而充分混合。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混合效率,优选地,所述的楔块沿所述的挡料板长度方向不等间隔排布,所述的楔块的楔形面面向所述的辊筒一侧。

为了方便清洗,本实施例紫红,优选地,在所述的辊筒上端设置有等间隔排布的清洗口,在所述的清洗口上设置有高压清水阀门,在所述的高压清水阀门上连接有清洗液输入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