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注射式移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387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注射式移液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实验用具,具体为一种双腔注射式移液管。



背景技术:

目前生化实验中与移液管连用的是洗耳球,通过挤压洗耳球将溶液吸入移液管中,之后通过手指调控液面高度。因此吸入液体的体积与人为操作有关,当溶液的液面达不到要求时,往往需要重复操作,并且容易因为洗耳球挤压程度过大,导致溶液溢出伤及操作人员。有实验者用注射器来代替洗耳球,可是在操作过程中,因为注射器量程远远超过移液管的需要,所以难于精确控制移液管中的液位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注射式移液管,利用改造过的双腔注射器替代洗耳球与移液管配合使用,可以精确的将溶液吸入移液管并调节液面高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腔注射式移液管,包括移液管和双腔注射器。所述双腔注射器为一横截面为环形的注射管,注射管内设有粗活塞腔和细活塞腔;粗活塞腔内设有粗管活塞、与粗管活塞相连的粗管推拉杆;细活塞腔内设有细管活塞、与细管活塞相连的细管推拉杆;注射管顶部覆盖一环形盘,粗管推拉杆和细管推拉杆分别从环形盘穿出,粗管推拉杆顶部设有粗管推拉手柄用于推拉粗管活塞,细管推拉杆顶部设有细管推拉手柄用于推拉细管活塞。所述双腔注射器底端设有连接移液管的注射器复合开口。所述双腔注射器的容积大于移液管容积;移液管表面设有标注液量的刻度线。

所述注射器复合开口包括注射器外缘卡口以及注射器入口,移液管顶端套设在注射器入口上并由注射器外缘卡口固定,达到移液管与双腔注射器的密封可拆卸嵌套连接。

利用本发明时,先将移液管与双腔注射器密封连接,然后移动粗管活塞粗略控制移液管内的溶液体积,之后移动细管活塞,根据移液管上的刻度线来精确控制所取溶液的体积。通过此方法,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所需液体吸入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提高了移液管取液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生化实验的准确性,同时能准确控制液体,保证了实验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构成示意图。

图2为注射器复合开口局部图。

图中:1-移液管,2-刻度线,3-注射器复合开口,31-注射器外缘卡口,32-注射器入口,4-双腔注射器,40-注射管,41-粗活塞腔,42-粗管活塞、43-粗管推拉杆,44-粗管推拉手柄,45-细管推拉手柄,46-环形盘,47-细管推拉杆,48-细管活塞,49-细活塞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双腔注射器4为一横截面为环形的注射管,注射管内设有粗活塞腔41和细活塞腔49。粗活塞腔41内设有粗管活塞42、与粗管活塞42相连的粗管推拉杆43;细活塞腔49内设有细管活塞48、与细管活塞48相连的细管推拉杆47;注射管顶部覆盖环形盘46,粗管推拉杆43和细管推拉杆47分别从环形盘46穿出,粗管推拉杆43顶部设有粗管推拉手柄44用于推拉粗管活塞42,细管推拉杆47顶部设有细管推拉手柄45用于推拉细管活塞48。

双腔注射器4底端设有连接移液管1的注射器复合开口3,注射器复合开口3包括注射器外缘卡口31以及注射器入口32,如图2所示。移液管1顶端开口、其内径和注射器入口32的外径相同,其外径和注射器外缘卡口31的内径相同。移液管1顶端套设在注射器入口32上并由注射器外缘卡口31固定,达到移液管1与双腔注射器4的密封可拆卸嵌套连接。双腔注射器4的容积大于移液管1的容积,移液管1表面设有标注液量的刻度线2。

向移液管1吸取液体时,先将移液管1与双腔注射器4密封连接后,用手拉动粗管推拉杆43使其向上移动,利用双腔注射器4产生的负压使溶液进入移液管1内。当移液管1内的溶液高度达到预定高度时,停止拉动粗管推拉杆43;当溶液过量时,稍微向下推动粗管推拉杆43,待液面距离刻度线2上所需液体体积对应的刻度1至2厘米时停止移动粗管推拉杆43,再拉动细管推拉杆47,根据刻度线2精确控制液面高度,使其达到所需要求。在向其他容器中放液时,推动双腔注射器4中的粗管推拉杆43以及细管推拉杆47,或者将双腔注射器4与移液管1分离以达到放液的目的。

移液管1可以制作成各种量程,优选为10ml,25ml,30ml量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