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饲料试验器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386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类饲料试验器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渔业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类饲料试验器皿。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全收粪法检测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从而进一步了解动物的消化率,指导动物饲料配方的精准配置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水产动物特殊性,粪便收集工作比较困难,目前常见方法有3种,后肠挤压法、虹吸法和积粪装置法。其中,后肠挤压法可以避免营养物质在水内流失,但频繁捕捉实验鱼会对鱼类造成应激反应, 采集的粪样不能完全代表自然状况下排出的粪便;虹吸法可以及时从水体中收集实验鱼排出的粪便, 降低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溶失, 使测得的消化率值更接近真实值,但这种方法最为耗时耗力;积粪装置法能够及时吸出粪便,防止营养物质溶失,更加真实地评价消化率,但是总的来说操作较为烦琐,或者会对实验动物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发明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类饲料试验器皿,通过混料筒与搅拌杆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来提高其内部的金属粉末均匀混合的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鱼类饲料试验器皿,包括鱼缸,所述鱼缸包括外缸1、内缸2,内缸2置于外缸1的内部;

所述内缸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养殖层21、隔离层22及收集层23,收集层23设置有可以拉出的抽屉24;

所述外缸1与所述抽屉24拉出方向同侧设置可以打开的门11;

所述隔离层22的上部设置上翻板层25,下部设置下翻板层26。

优选为,所述上翻板层25由若干阵列分布的上翻板27组成;所述下翻板层26由若干阵列分布的下翻板28组成;阵列分布的所述上翻板27与下翻板28分别通过上下设置的两根长连杆29连动;上翻板27、下翻板28分别同转轴与所述隔离层22的侧壁连接;

位于端部的所述上翻板27,其转轴与设置在所述隔离层22外侧面的上翻板齿轮30同轴;位于端部的所述下翻板28,其转轴与设置在所述隔离层22外侧面的下翻板齿轮31同轴;所述上翻板齿轮30与下翻板齿轮31啮合。

优选为,所述隔离层22侧面设置有带动所述养殖层21震动的震动机构4;

所述震动机构4包括凸轮41,凸轮41为鹦鹉螺形,凸轮41与设置在速搜养殖层21外侧的凸台12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隔离层22与养殖层21之间设置有立柱拉簧组合32;隔离层22上表面设置有立柱,养殖层21下表面设置有与立柱对应的开孔,开孔的内顶壁与隔离层22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拉簧。

优选为,所述凸轮41在所述隔离层2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凸轮41之间设置凸轮连杆42,凸轮连杆42上设置小齿轮43,小齿轮43啮合大齿轮44,大齿轮44通过锥齿轮组合45与设置在所述外缸1上侧的电机46连动。

优选为,所述大齿轮44与齿轮一47同轴,齿轮一47通过齿轮二48与 所述上翻板齿轮30啮合。

优选为,所述大齿轮44通过齿轮组合49与设置在所述隔离层22另一侧的所述凸轮41连动。其连动机构成镜像设置。

优选为,所述内缸1下部设置有栅格13。

优选为,所述外缸1设置有水管14,所述水管14由所述外缸1的底部通过水泵15延伸至所述内缸2的上方。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分体设计将鱼类与粪便分隔,减少鱼类游动损坏粪便的情况,所以很好的保持了粪便的完整性。通过震动机构保证不会有粪便残留在隔离区,且震动机构并没有直接接触其内的鱼类,不会对鱼造成影响。本装置的驱动机构远离水面,不会受水的影响导致运转出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面隐藏外缸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翻板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翻板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机构放大图。

图8为图7的B局部放大图。

图9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震动机构状态一示意图。

图10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震动机构状态二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外缸;11、门;12、凸台;13、栅格;14、水管;15、水泵;2、内缸;21、养殖层;22、隔离层;23、收集层;24、抽屉;25、上翻板层;26、下翻板层;27、上翻板;28、下翻板;29、长连杆;30、上翻板齿轮;31、下翻板齿轮;32、立柱拉簧组合;4、震动机构;41、凸轮;42、凸轮连杆;43、小齿轮;44、大齿轮;45、锥齿轮组合;46、电机;47、齿轮一;48、齿轮二;49、齿轮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饲料试验器皿,包括鱼缸,鱼缸包括外缸1、内缸2,内缸2置于外缸1的内部; 内缸2的上表面高于外缸1。

内缸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养殖层21、隔离层22及收集层23,收集层23设置有可以拉出的抽屉24;

外缸1与抽屉24拉出方向同侧设置可以打开的门11;

隔离层22的上部设置上翻板层25,下部设置下翻板层26。

上翻板层25由若干阵列分布的上翻板27组成;下翻板层26由若干阵列分布的下翻板28组成;阵列分布的上翻板27与下翻板28分别通过上下设置的两根长连杆29连动;上翻板27、下翻板28分别同转轴与隔离层22的侧壁连接;

位于端部的上翻板27,其转轴与设置在隔离层22外侧面的上翻板齿轮30同轴;位于端部的下翻板28,其转轴与设置在隔离层22外侧面的下翻板齿轮31同轴;上翻板齿轮30与下翻板齿轮31啮合。

上翻板27与下翻板28的板体两侧设置有凹槽,通过凹槽使相邻的翻板相互扣合。

隔离层22侧面设置有带动养殖层21震动的震动机构4;

震动机构4包括凸轮41,凸轮41为鹦鹉螺形,凸轮41与设置在速搜养殖层21外侧的凸台12的下表面贴合;

隔离层22与养殖层21之间设置有立柱拉簧组合32;隔离层22上表面设置有立柱,养殖层21下表面设置有与立柱对应的开孔,开孔的内顶壁与隔离层22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拉簧。

凸轮41在隔离层2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两个凸轮41之间设置凸轮连杆42,凸轮连杆42上设置小齿轮43,小齿轮43啮合大齿轮44,大齿轮44通过锥齿轮组合45与设置在外缸1上侧的电机46连动。

大齿轮44与齿轮一47同轴,齿轮一47通过齿轮二48与 上翻板齿轮30啮合。齿轮一47、齿轮二48传递至上翻板齿轮30为减速齿轮组合。

大齿轮44通过齿轮组合49与设置在隔离层22另一侧的凸轮41连动。其连动机构成镜像设置。

内缸1下部设置有栅格13。栅格13阻挡鱼类,使鱼类尽在养殖层 21内活动。

外缸1设置有水管14,水管14由外缸1的底部通过水泵15延伸至内缸2的上方。

本实验器具的工作过程为,将实验用鱼放置在养殖层21内进行饲料饱食投放,此时上翻板层25处于开启状态,上翻板27竖直方向打开,下翻板层26处于封闭状态,下翻板28处于水平状态。静待2-3小时,此时鱼粪通过栅格13、上翻板层25,落入在下翻板层26上。打开电机46,电机46通过锥齿轮组合45带动大齿轮44旋转;从而齿轮一47、齿轮二48转动,并将动力传递给上翻板齿轮30,因为上翻板齿轮30与下翻板齿轮31啮合,所以两个齿轮共同转动,从而上翻板层25逐渐关闭的过程中下翻板层26同步打开,位于下翻板层26上的鱼粪则落入收集层23中。

因为大齿轮44与小齿轮43啮合,所以小齿轮43带动凸轮连杆42转动,所以凸轮41旋转,在凸轮41的转动下,凸台12沿凸轮41的边缘轨迹上下运动,因为凸轮41为鹦鹉螺形,加上立柱拉簧组合32的作用,会使养殖层21提升并碰撞隔离层22的上表面,以此产生振动,辅助将下翻板层26上的鱼粪振下,以免存有残留。整个隔离层翻板切换及振动过程同步进行,且因为养殖层21的震动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仅仅是养殖层21壳体震动,并不脱离水面,所以对其内的鱼类几乎没有影响。因为隔离层22翻板关闭的过程为齿轮减速过程,配合小齿轮43,在上下翻板层开闭的过程中,凸轮41带动养殖层21进行震动若干次。当上翻板层25关闭后,电机46停止工作,此时外缸1内有水,通过水泵15将水抽至内缸2中,然后打开门11,抽出抽屉24即可取出鱼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