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的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42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的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装置,特别涉及锅炉的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随着国家新环保法规出台,对烟气 SO2排放标准愈来愈严格。而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污染。故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碱性槽将带硫化物的烟气进行进化。

现检索到一片公开号为CN204502771U的中国专利文件锅炉烟气卧式水平脱硫塔脱硫剂在与烟气接触后将发生沉积现象,滤渣沉积后将难以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缓解滤渣沉积的锅炉的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锅炉的脱硫装置,包括连接锅炉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下游至上游位置分别设有搅动浆与由烟气驱动的叶轮,所述搅动浆由叶轮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旋转,所述出气管于搅动浆的位置设有喷液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用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叶轮在出气管的内气体的带动下转动,转动的叶轮带动出气管下游的搅动浆转动,在搅动浆的位置喷液头喷射出碱液与烟气中硫化物中和沉积,由于搅动浆的搅拌作用防止了中和后杂质的堆积在出气管的管壁上,使得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较佳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轴与蜗杆,转轴插于所述叶轮中心处,所述蜗杆通过蜗轮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转轴与所述蜗杆通过联轴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与蜗杆之间通过连轴器连接,提高了转轴与蜗杆连接强度,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较佳的,所述出气管包括水平放置U形管段,所述叶轮与所述搅动浆置于所述U形管段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在通过U形管段的弯转处时,由于气流方向的改变,废气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废气在下游口的流动速度变缓便于碱液的充分接触,使得废气的净化更加完全,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较佳的,所述出气管于所述叶轮处为圆饼状的出气管段,所述出气管段的侧壁与底部均与搅动浆的桨叶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与旋转在圆周方向上,出气管段为圆饼状增加了桨叶的旋转面积,使得桨叶将沉积在出气管段管壁上滤渣打撒,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较佳的,所述桨叶的表面开设有减阻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桨叶上的减阻孔减少了废气对桨叶的作用力,减少了桨叶转动时受力不问而磨损加剧,减阻孔的减少了滤渣在桨叶上依附面积,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较佳的,所述出气管段的底部铰接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铰接的活塞杆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盖的打开后,滤渣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出气管段,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较佳的,所述出气管段安装有可视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视窗便于观察滤渣的堆积情况,便于及时处理滤渣,滤渣清除更加的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搅动浆的转动与搅拌,避免滤渣的堆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锅炉的脱硫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锅炉的脱硫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D部放大图。

图中: 1、出气管;11、U形管段;12、出气管段;2、搅动浆;21、桨叶;22、减阻孔;3、叶轮; 4、联动机构;41、转轴;42、蜗杆;43、联轴器;5、喷液头;6、翻盖;7、活塞杆;8、可视窗;91、密封圈;92、轴承;93、耳板;94、锅炉;95、翻页;96、竖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锅炉的脱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锅炉94,锅炉94的右侧连通有金属制成的出气管 1,出气管 1将锅炉94燃烧后废气从另一端排出。

如图2所示,出气管 1在水平位置放置有U形管段11,U形管段11的左端插有转轴41,U形管段11的右端插有蜗杆42。转轴41与蜗杆42都为圆杆,且两者通过联轴器43同轴线连接。

如图3与图4所示,转轴41通过两个轴承92转动连接在出气管 1内,轴承92的外圈卡接在卡环内,卡环为圆环状,卡环焊接在出气管 1内壁。并且出气管 1的内壁通过环形凹槽卡有密封圈91,密封圈91套设在转轴41上,转轴41在密封圈91上相对转动,防止了烟气从转轴41与出气管 1的连接处泄漏。密封圈91由耐高温且耐腐蚀的橡胶制成。

转轴41上通过平键固定叶轮3,叶轮3沿转轴41的轴线方向分为三组,每一组都按圆周方向布置有四个叶片,中间组靠近出气管 1中心处的叶片较长,两侧较短,使得叶片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转轴41能被烟气有效的推动。

如图3与图5所示,蜗杆42右端插在出气管段12,出气管段12的内部设有密封圈91,密封圈91将蜗杆42密封,该密封圈91由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橡胶制成。出气管段12的内壁焊接有圆环状卡座,轴承92的外圈过盈卡于圆环状卡座,蜗杆42在出气管段12的两端均穿过密封圈91与轴承92实现在出气管段12上安装定位。

图3与图6,出气管段12插有竖直方向的竖轴96,竖轴96为圆轴。竖轴96插在出气管1的两端通过密封圈91与轴承92连接固定,该连接方式相同于蜗杆42与出气管段12的连接方式。出气管 1内的竖轴96上套设有蜗轮与搅动浆2,且竖轴96上一体成型有两个轴肩,这两个轴肩分别抵触蜗轮与搅动浆2,防止蜗轮与搅动浆2竖直滑落。蜗轮与搅动浆2均通过平键与竖直连接固定。蜗轮与蜗杆42通过齿口联动,实现蜗轮水平方向的转动。而蜗轮的转动驱动同轴上搅动浆2将的转动。

由于出气管段12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喷洒碱液的喷液头5,喷液头5的数量为四个,圆周方向分布在出气管段12上。碱液与烟气中的硫化气体中和反应,实现对烟气的净化。中和后的滤渣与碱液易在出气管段12发生沉积,且沉积有滤渣难以清理。而通过搅动浆2的不停转动,滤渣在搅拌后难以形成大颗粒沉积物。搅拌后滤渣将被打撒成小颗粒并随着碱液流出。

如图3与图6所示,当联动机构 4损坏时,滤渣将大量沉积,出气管段12的底部左右对称设有翻盖6,翻盖6密封在出气管段12底部,且翻盖6均通过翻页95铰接在出气管段12上。翻盖6的下方焊接有耳板93,耳板93通过插轴与活塞杆7铰接,该活塞杆7在油缸的作用下活塞运动,当出气管段12内的滤渣量较多时,通过活塞杆7收缩将翻盖6打开,实现对滤渣的进一步清理。

如图3所示,出气管段12的侧壁安装有pvc材料制成的透明可视窗8,可视窗8为可实现对出气管段12内滤渣沉积情况的观察。可根据实际情况打开翻盖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