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尿常规检测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0344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式尿常规检测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尿常规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如炎症、结石、肿瘤、肾移植术后等的观察;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肝炎、急性胰腺炎等的诊断;安全用药的监护,如磺胺类的毒副反应;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铅、汞重金属中毒等;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尿液中成分的快速检测主要采用干化学试纸条法,商品化试纸条检测项目从8项到14项不等。检测项目包括比重、隐血、白细胞、亚硝酸盐、PH值、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抗坏血酸、尿钙、肌酐、尿酸、微量白蛋白等。试纸条操作比较复杂,要收集尿液,再将尿液倒入试管中,将试纸条插入试管中,浸湿所有检测位置后,取出试纸条,吸干多余尿液,然后放入设备中检测,若是试纸条吸的不干会污染设备,而且试纸条上相邻检测块之间颜色容易相互干扰。基于上述不足,市场急需一种便携、快速、准确、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的尿液快速检测产品,通过微流控芯片实现对尿液成分的快速检测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的检测手段,微流控芯片技术不仅能实现定量进样,而且能保证检测指标之间不相互干扰,操作简单,适合基层与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离心式尿常规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基体、中心固定孔、进样孔、储液池、主通道、连接通道、反应检测池、废液池、通气孔;所述的芯片基体有三层,包括盖板层、中间通道层、底板层;所述的中心固定孔位于芯片基体几何中心且贯穿芯片基体;所述的进样孔与通气孔位于盖板层上,所述的进样孔与储液池相连通,所述的通气孔通过连接通道与废液池连通;所述的储液池与主通道连通;所述的反应检测池通过连接通道与主通道连通;所述的废液池通过连接通道与最后一个反应检测池连通;所述的盖板对除所述的进样孔和通气孔外的结构密封。

所述的储液池靠近芯片中心固定孔,体积大于所有反应检测池与连接通道体积总和。

所述的主通道为螺旋形,主通道的外侧,从螺旋中心向尾端均匀并连多个反应检测池,所述的主通道的外侧,是远离芯片中心方向。

所述的反应检测池的数目为5~20个,均匀分布在芯片的同心圆上,每个反应检测池通过一条连接通道与主通道连通,所述反应检测池的容积为5~25μL,内部预先包埋反应检测试剂,所述包埋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直接在所述芯片基底上固定化检测试剂,或者,在固相载体上固定化检测试剂,所述固相载体包括商品化滤纸、多孔膜、自行设计凝胶膜。

所述的最后一个反应检测池,一侧通过连接通道与螺旋形主通道尾端相连通,另一侧通过连接通道与废液池连通。

所述的芯片基体为两层结构,包括盖板层和通道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离心式尿常规检测微流控芯片除进样孔和通气孔外结构封闭,样品不易外泄,不易污染外部设备与环境;2、用离心进样的方式均匀分配待检测样品,且反应检测池是独立的小室,可避免各反应检测池内的反应产物之间相互干扰;3、样品用量少,只要加满储液池即可,且无需使用试管,操作方便;4、通过设置废液池,缓冲了因用户操作或加样器不同导致的样品进样量差异,从而避免了引起个别反应检测池不满或过量液体从通气孔溢出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离心式尿常规检测微流控芯片的俯视图。

附图中:1.芯片基体、2.中心固定孔、3.进样孔、4.储液池、5.主通道、6.连接通道、7.反应检测池、8.废液池、9.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基体[1]、中心固定孔[2]、进样孔[3]、储液池[4]、主通道[5]、连接通道[6]、反应检测池[7]、废液池[8]、通气孔[9];所述的芯片基体[1]有三层,包括盖板层、中间通道层、底板层;所述的中心固定孔[2]位于芯片基体几何中心且贯穿芯片基体[1];所述的进样孔[3]与通气孔[9]位于盖板层上,所述的进样孔[3]与储液池[4]相连通,所述的通气孔[9]通过连接通道[6]与废液池[8]连通;所述的储液池[4]与主通道[5]连通;所述的反应检测池[7]通过连接通道[6]与主通道[5]连通;所述的废液池[8]通过连接通道[6]与最后 一个反应检测池[7]连通;所述的盖板对除所述的进样孔[3]和通气孔[9]外的结构密封。

上述实施例中,储液池[4]靠近芯片中心固定孔[2],体积大于所有反应检测池[7]与连接通道[6]体积总和。

上述实施例中,主通道[5]为螺旋形,主通道[5]的外侧,即远离芯片中心方向,从螺旋中心向尾端均匀并连多个反应检测池[7]。

上述实施例中,反应检测池[7]的数目为5~20个,均匀分布在芯片的同心圆上,每个反应检测池[7]通过一条连接通道[6]与主通道[5]连通,所述反应检测池的容积为5~25μL,内部预先包埋反应检测试剂,所述包埋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直接在所述芯片基底上固定化检测试剂,或者,在固相载体上固定化检测试剂,所述固相载体包括商品化滤纸、多孔膜、自行设计凝胶膜。

上述实施例中,最后一个反应检测池[7],一侧通过连接通道[6]与螺旋形主通道[5]尾端相连通,另一侧通过连接通道[6]与废液池[8]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芯片基体[1]为两层结构,包括盖板层和通道层。

下面以尿常规11项(比重、隐血、白细胞、亚硝酸盐、PH值、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抗坏血酸)检测为例,说明其使用过程。设置12个反应检测池,其中1个为空白对照,另外11个分别包埋尿常规11项的反应试剂。使用时,用加样器从进样孔[3]向微流控芯片的储液池[4]中加入待检尿液至正好充满,把芯片放入相应设备中,离心,将储液池[4]中的尿液离心至反应检测池[7],进行尿常规各指标的反应与结果检测,得出不同检测指标的结果。微流控芯片中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反应检测池,满足不同数量指标的检测。

上述实施例中,离心式尿常规检测微流控芯片是一种通用型芯片,除了可作尿常规检测外,还可延伸到临床生化、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

上述实施例中,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