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866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水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沉淀池收集清水的集水槽。



背景技术:

集水槽是水处理领域常见的设备,通常安装在沉淀池的上方,将沉淀池上层的澄清清水收集起来。CN 203436870 U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集水槽,由底板是长方形、侧板顶部的一半是锯齿口形状而一半是斜坡的钢板或者塑料板组成的本体,本体的两端端部开口或者一端端部开口。这种结构的集水槽的强度完全取决于本体的厚度,随着集水槽长度的增加,自重变得很大,中间容易弯曲,使得中部的锯齿缺口低于两端,导致很多本不应该溢流到集水槽中的沉淀物溢流出去,清水的收集效果不佳。类似的,CN 205031981 U中也公开了一种用于沉淀池的集水槽,其中的集水槽中部通过多个支撑件支撑在沉淀池中以防止弯曲,但是即便如此,这种结构的集水槽安装之后基本上就无法调整锯齿的高度,任何结构上的变形都有可能导致前一个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水槽,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水槽,用于水处理系统中收集清水,所述集水槽包括一个凹形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两个自由边上安装有具有连续缺口的堰板,所述槽体的下端连接有橡胶分隔板,所述堰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长孔,所述槽体上对应于所述安装长孔设置有多个堰板安装孔,所述槽体的两个自由边向外翻转卷成筒形翻边。

优选地,所述堰板通过所述安装长孔高度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槽体的两个自由边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筒形翻边的直径为10-50毫米。

优选地,所述筒形翻边的两端用堵头焊死。

优选地,所述槽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支撑管。

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管的两端焊接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件,所述横向支撑管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槽体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槽体和所述堰板上设置有用于供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的螺钉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堰板夹持固定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槽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设计成了组合形式的结构,堰板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堰板高度。另外,槽体的自由边卷成筒形翻边,可以加强槽体的强度,且筒形翻边的圆滑边缘可以减小水流的阻力,避免了产生紊流,同时圆滑的顶部不易积泥。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水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水槽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水槽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显示的是图3所示集水槽的横向支撑管的端部连接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槽,用于水处理系统中收集清水,如图1-2所示,其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水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水槽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中所示集水槽整体为长条形,可以两端通过支撑件支撑在沉淀池的侧壁上,集水槽可以如图1所示的那样两端均为开口形式,也可以一端堵上,另一端形成供清水流出的开口。

结合图1和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包括一个用于收集和输送清水的凹形的槽体1,槽体1的两个自由边上安装有具有连续缺口的堰板2,用于通过缺口部分使清水溢流进入槽体1。槽体1的下端连接有橡胶分隔板3,用于隔开集水槽两侧的水流流动,尽量避免紊流带动沉淀物进入槽体1。堰板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长孔21,槽体1上对应于安装长孔21设置有多个堰板安装孔11,槽体1的两个自由边向外翻转卷成筒形翻边12。堰板2通过安装长孔21高度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槽体1的两个自由边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设计成了组合形式的结构,槽体1和堰板2为独立的部件,堰板2通过安装长孔21安装在槽体1上,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堰板2的高度,因此即便槽体1出现局部弯曲的情形,也可以通过拧松安装螺栓的方式将某些位置偏低的堰板2的位置往上抬高。亦即,图中堰板1可以由多块堰板拼接而成,因而每个堰板1可以单独调整高度。另外,槽体1的自由边卷成筒形翻边12,可以加强槽体1的强度,避免槽体1自重弯曲。而且筒形翻边比其它形状的翻边具有更好的抗弯强度,其圆滑的边缘有更好的水力学特性,减小了水流的阻力,避免了产生紊流,同时圆滑的顶部不易积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筒形翻边12的直径为10-50毫米。为避免筒形翻边12的内部积泥,优选筒形翻边12的两端用堵头焊死,因而即便翻边的下部镂空,由于内部有气体,水也不会进入筒形翻边12的内部,因而杜绝了内部积泥的问题。

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水槽的分解透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图2所示集水槽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支撑管4。通过横向支撑管4可以将槽体1的两个自由边撑开,避免槽体1的上部变形。横向支撑管4与槽体1的安装结构可以参见图4,其显示的是图3所示集水槽的横向支撑管的端部连接结构剖视图,其中,横向支撑管4的两端焊接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件41,横向支撑管4通过连接件41固定在槽体1的内侧壁上。进一步地,槽体1和堰板2上设置有用于供与连接件41螺纹连接的螺钉5穿过的连接孔,堰板2夹持固定在连接件41和槽体1之间,即通过连接横向支撑管4的同时,对堰板2进一步提供额外的连接加固,提高了结构牢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设计成了组合形式的结构,堰板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堰板高度。另外,槽体的自由边卷成筒形翻边,可以加强槽体的强度,且筒形翻边的圆滑边缘可以减小水流的阻力,避免了产生紊流,同时圆滑的顶部不易积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