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带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65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带生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涂布流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带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胶带生产装置,如涂布机,包括机架,在机架内安装有烘干设备,机架底部时拖辊组成的胶带输送部分,烘干设备包括风箱,风箱通过引风机与外部的蒸汽发生器连通,机架的一端安装有上胶装置,胶带上胶后经烘干从机架的另一端收卷成型。这种结构的胶带生产装置烘干效果不好,能耗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574779Y公开了一种用胶带生产机械,包括箱体和支架,箱体由支架支撑,箱体纵截面为五部分连接而成的近似圆弧形,箱体内的上部安装有风扇,风扇由电机带动,风扇下部安装有散热器,散热器为并排安装的散热排管,在散热器下部是胶带原纸输送装置,由多个拖辊并排组成一与箱体纵截面形状相同的圆弧形,箱体一端有上胶装置,放纸架安装在箱体底部,箱体的另一端安装有收卷装置。虽然,上述技术通过安装风扇和散热器来进行胶带上胶后的烘干效果,但是该装置不能有效的利用热能,以及风扇带起的旋风会使胶带烘干不均匀,严重影响胶带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带生产装置,其包括:支架;烘干箱,所述烘干箱设置在支架上,包括胶带入口和胶带出口,且在所述烘干箱内设置数个支撑辊;胶带基材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下部;上胶装置,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胶带入口端;收卷装置,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胶带出口端;数个第一吹风器,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内侧上;所述第一吹风器包括竖直的侧边、顶边以及倾斜的斜边,其两端通过两侧端进行封闭,所述斜边上设置有数个通风孔,且所述斜边与运行中的胶带所在的平面呈10-60度角,所述侧边固定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内侧;所述第一吹风器上连通第一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下方。

进一步,还包括数个第二吹风器,所述第二吹风器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顶壁内侧,其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面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上设置数个通风孔;所述第二吹风器上连通有第二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弧形结构为半球形。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在管道上设置风机、管阀、温度传感器以及出口。

优选地,所述胶带基材输送装置包括基材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基材支撑架上的基材辊以及导向辊。

优选地,所述上胶装置上胶辊、刮刀、导向辊以及支撑所述上胶辊和所述刮刀的工作台。

优选地,所述收卷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导向辊、成品辊以及支撑所述成品辊的成品支架。

进一步,还包括隔离层输送装置包括隔离层辊及隔离层支架,所述隔离层经所述第一驱动辊粘接在胶带的粘结剂上。

优选地,所述斜边与运行中的胶带所在的平面呈45度角。

优选地,所述顶边距离所述弧形结构的垂直距离为10-30cm。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胶带生产装置,包括:支架、烘干箱、、胶带基材输送装置、收卷装置、数个第一吹风器以及出风口,所述第一吹风器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内侧上;所述第一吹风器包括竖直的侧边、顶边以及倾斜的斜边,其两端通过两侧端进行封闭,所述斜边上设置有数个通风孔,且所述斜边与运行中的胶带所在的平面呈10-60度角,所述侧边固定在所述烘干箱的侧壁内侧。通过设置数个所述第一吹风器,且所述第一吹风器上斜边设置数个通风孔,进而通过设置所述斜边与所述胶带运行中所在的平面呈一定角度,这样成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吹风器对胶带进行全方位的吹扫,同时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干燥箱的下方,进而经过所述第一吹风器吹出的热风到出风口时,已经全部经胶带表面进行流通,在温度和风流的双重作用下,胶粘剂的烘干时间缩短,且效果好,烘干时间短了,就可以减小烘箱的长度,减少制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胶带生产装置,通过设置数个第二吹分器,所述第二吹风器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顶壁内侧,其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下面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上设置数个通风孔;所述第二吹风器上连通有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二吹风器由上而下的扇形风流,配合所述第一吹风器的侧形风流,这样就全部无死角的经过运行中的胶带,使胶带的烘干效果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胶带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吹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二吹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支架;2-烘干箱;3-支撑辊;4-第一吹风器;5-侧边;6-顶边;7-斜边;8-侧端;9-第一进风口;10-出风口;11-第二吹风器;12-顶盖;13-弧形结构;14-第二进风口;15-基材支撑架;16-基材辊;17-上胶辊;18-刮刀;19-工作台;20-第一驱动辊;21-第二驱动辊;22-成品辊;23-成品支架;24-隔离层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带生产装置,包括:支架1;烘干箱2,所述烘干箱2设置在支架上,包括胶带入口和胶带出口,且在所述烘干箱2内设置数个支撑辊3;胶带基材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烘干箱2的下部;上胶装置,设置在所述烘干箱2的胶带入口端;收卷装置,设置在所述烘干箱2的胶带出口端;数个第一吹风器4,设置在所述烘干箱2的侧壁内侧上;所述第一吹风器4包括竖直的侧边5、顶边6以及倾斜的斜边7,其两端通过两侧端8进行封闭,所述斜边7上设置有数个通风孔,且所述斜边7与运行中的胶带所在的平面呈10-60度角,所述侧边5固定在所述烘干箱2的侧壁内侧;所述第一吹风器4上连通第一进风口9;出风口10,所述出风口10设置在所述烘干箱2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数个所述第一吹风器4,且所述第一吹风器4上斜边7设置数个通风孔,进而通过设置所述斜边7与所述胶带运行中所在的平面呈一定角度,这样成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吹风器4对胶带进行全方位的吹扫,同时设置出风口10,所述出风口10设置在所述干燥箱2的下方,进而经过所述第一吹风器4吹出的热风到出风口10时,已经全部经胶带表面进行流通,在温度和风流的双重作用下,胶粘剂的烘干时间缩短,且效果好,烘干时间短了,就可以减小烘箱的长度,减少制造成本。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架1不做具体的结构性限制,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胶带涂覆机的支架,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烘干箱2及其他相应部件进行设置;所述烘干箱2设置在支架1上,其是基本呈全体封闭的箱体结构,在长度方向上是直条形或者弧形,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胶带入口和胶带出口,且其内部底部位置设置有数个支撑辊3,所述支撑辊3用来支撑和辅助胶带在所述烘干箱2内进行运动;在所述烘干箱3内设置数个第一吹风器4,其是在所述烘干箱2的侧壁内壁上,且沿所述胶带运行的方形左右对称;所述第一吹风气器4包括竖直的侧边5、顶边6以及倾斜的斜边7,其两端通过两侧端8进行封闭,所述斜边7上有设个通风孔,用以对胶带进行吹风,且所述斜边与运行中的胶带所在的平面呈10-60度角,优选45度角,所述侧边5固定在所述烘干箱2的侧壁内侧,其固定方式很多,如通过胶粘剂粘上或者通过固定件如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吹风器4连通第一进风口9,所述第一进风口9连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口可以连通大气或者经过加热的空气;在所述烘干箱2下方设置数个出风口10,优选地,所述出风口10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9相连通,在管道上设置有风机、管阀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测定经所述出风口10出来的风的温度,以确定其后续作用,如果温度不是下降太多,可以返回重新利用,如果下将太多,可以经设置在管道的上的出口流经后续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所述胶带基材输送装置包括基材支撑架15、设置在所述基材支撑架15上的基材辊16以及导向辊。

所述上胶装置上胶辊17、刮刀18、导向辊以及支撑所述上胶辊17 和所述刮刀18的工作台19。

所述收卷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辊20、第二驱动辊21、导向辊、成品辊22以及支撑所述成品辊22的成品支架23。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还包括数个第二吹风器11,所述第二吹风器11设置在所述烘干箱2的顶壁内侧,其包括顶盖12以及设置在顶盖12下面的弧形结构13,所述弧形结构13上设置数个通风孔,至于所述弧形结构13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制,优选为半球形;所述第二吹风器11上连通有第二进风口14,所述第二进风口14连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口可以连通大气或者经过加热的空气;优选地,所述出风口10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4相连通,在管道上设置有风机、管阀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测定经所述出风口10出来的风的温度,以确定其后续作用,如果温度不是下降太多,可以返回重新利用,如果下将太多,可以经设置在管道的上的出口流经后续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优选地,所述顶边6距离所述弧形结构13最下端的垂直距离为10-30cm,在本实施例中,为15c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隔离层输送装置,其包括隔离层辊24及隔离层支架(图中未示出),所述隔离层经所述第一驱动辊20粘接在胶带的粘结剂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辊为胶带生产中的常用生产结构件,至于其位置,根据图1即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