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低压纳滤膜的便携式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249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低压纳滤膜的便携式净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纳滤水处理技术,尤其适用于户外净水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便携式净水器使用的滤芯一般为活性炭颗粒滤芯、陶瓷滤芯、超滤膜滤芯或以上各种滤芯组合的滤芯,这些滤芯可以去除原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余氯、细菌等有害物质,但对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重金属离子,也无法有效去除病毒和有机物。

便携式净水器一般应用于户外净水领域。由于大部分的户外水源水质不能达到市政自来水标准,甚至存在被污染的情况,如果净水器无法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和病毒等有害物质,使用者的饮水安全就无法保障。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离子、胶体物质和大颗粒物质,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病毒,从而获取安全的饮用水,可以进一步保障饮水安全。但普通的反渗透膜渗透压较大,需要通过增压泵对原水加压才能制取较多量的净化水,无法应用于便携式净水器领域。另一方面,普通的反渗透膜过滤等级比较高,把原水中的矿物质也过滤掉了。

纳滤膜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膜孔径为纳米级(0.001微米),对溶质的截留性能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反渗透膜几乎对所有的溶质均具有很高的去除率,但纳滤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高的去除率。纳滤膜对二价及以上的离子,以及分子量200以上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截留效果。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仅0.2MPa)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的重要原因。

例如CN 202460478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反渗透净水器,其具有电机驱动系统和电源系统,通过用电设备实现内部加压,确保反渗透膜正常运作。由于需要配合电源和电机驱动系统,因此该设备复杂,而且自重大,不利于携带。此外,该设备偏重于理论,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

CN 101104527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动海水淡化器,其活塞和压控阀结构复杂,决定了该部件尺寸较大。加压截面增大会直接导致水的压强降低,将难以为反渗透膜提供足够的工作水压。此外,其压控阀阀杆23部分结构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用电的使用低压纳滤膜的便携式净水器,通过手工加压即可制水,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余氯、细菌、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同时保留水中的矿物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低压纳滤膜的便携式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底座1、设在底座1中部的低压纳滤膜6、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外壳2和安装在外壳2上部的顶盖4,其中,底座1设有进水口11和与之相连通的L型进水通道12,在L型进水通道12上设有第一单向装置,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下游设有横向孔13,横向孔13通过L型进水旁路14与低压纳滤膜6相连通;

在低压纳滤膜6内设有中心管3,中心管3内侧设有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固定在底座1中部,所述加压组件与中心管3内表面之间的空隙是净水通路22,中心管3设有过水孔21,低压纳滤膜6通过过水孔21与净水通路22连通,净水通路22的末端与净水出水口23连通;

顶盖4设有净水出水口23和废水出水口24,废水出水口24通过细孔通道25连接到低压纳滤膜的废水出水端;

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1中部的活塞筒31、设在活塞筒31内部的活塞杆32及活塞头33,向外拉动活塞杆32后活塞筒31内部形成活塞空腔35,活塞空腔35通过横向孔13与L型进水旁路14连通。

优选地,在L型进水旁路14上设有第二单向装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单向装置包括与L型进水通道12连通的第一锥形管15、放置在第一锥形管15中钢珠16和第一限位档杆17。第二单向装置包括与L型进水旁路14连通的第二锥形管18、放置在第二锥形管18中钢珠16和第二限位档杆19。

第一锥形管和第二锥形管在设置时采用大口朝上、小口朝下的方向,在锥形管内放置钢珠,钢珠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与锥形管的内壁面自然密封。在锥形管的上部设置限位挡杆以限制钢珠向上运动的幅度,确保钢珠不会脱离锥形管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低压纳滤膜6的上游还设有预处理滤芯5。

优选地,加压组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1上,活塞筒31与底座1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滤芯组件包括低压纳滤膜滤芯6和预处理滤芯5套在活塞筒31的外部,预处理滤芯5与底座1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滤芯中心管3底部与活塞筒31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

特别优选地,预处理滤芯5选自活性炭纤维滤芯或PP棉滤芯。

预处理滤芯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余氯等有害物质,对于进入低压纳滤膜的水进行预处理,延长低压纳滤膜的使用寿命。低压纳滤膜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病毒等有害物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低压纳滤膜6的外侧与外壳2内壁之间设有中部密封圈7。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活塞杆32的末端设有手柄34。

优选地,加压组件的手柄34、活塞杆32及活塞头33应当紧密配合,装配后无松动,活塞头32和活塞筒31之间通过密封圈8实现密封。

更优选地,活塞筒31的末端通过固定螺母36与顶盖4固定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细孔通道25的直径为0.5-1.5mm,长度为10-15mm。

顶盖上设有与滤芯中心管配合的孔位,顶盖与滤芯中心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顶盖上设有净水出水口接口26和废水出水口接口27,净水出水口23与废水出水口24分别固定在净水出水口接口26和废水出水口接口27上,其中,废水出水口接口27的上游部分通过细孔通道25连接到低压纳滤膜6的废水出水端,通过细孔升压的原理确保低压纳滤膜6具有足够的水压,为低压纳滤膜提供工作压力。净水嘴接口与滤芯管和活塞筒之间的净水通道连通,过滤后的净水通过净水嘴接口流出。

采用纳滤膜或低压纳滤膜的净水装置都设有废水(浓水)管路,该管路仅仅起到排除废水的作用。然而实用新型人在改进结构时发现,通过合理选择废水管路的内径能够对低压纳滤膜起到升压作用,满足低压纳滤膜的工作压力。

然而,如果细孔通道25的直径过小,则容易造成管路堵塞,影响净水器的正常使用。但当细孔通道25的直径超过1.5mm,则难以起到增压作用。

对于35GPD-200GPD(加仑/天)的低压纳滤膜(6),相应的细孔通道(25)的直径为0.5-1.5mm,长度为10-15mm。

只有细孔通道25的直径在0.5-1.5mm范围时,才能起到有效的升压作用,确保低压纳滤膜(DF膜)正常运行,无需采用增压装置,替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反渗透膜(RO膜),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余氯、细菌、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病毒等有害物质的同时,实现水中的矿物质的保留。

外壳安装在底座和顶盖之间,外壳与底座和顶盖之间均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低压纳滤膜上设有一个密封圈,可以实现低压纳滤膜与外壳之间的密封。

密封方面,当活塞筒31在向上运动时,与L型进水旁路14配合的钢珠16由于负压而向下挤压第二锥形管18,实现L型进水旁路14端密封;此时与L型进水通道12配合的钢珠16由于大气压差,钢珠16被向上提起,实现进水。优选地,L型进水通道12和L型进水旁路14在均采用橡胶管路与钢珠16实现端密封配合。

使用时,向上拉动手柄34,活塞杆32向上运动,活塞筒31内产生出现活塞空腔35,出现负压,第一锥形管15内的钢珠被向上顶起,而第二锥形管18内的钢珠在负压作用下向下压住锥形管内壁,原水进入到活塞空腔35中。

向下推动手柄34,活塞杆32向下运动,活塞空腔35中的水被压缩产生水压,水压把第一锥形管15内的钢珠向下压紧在锥形面上实现密封,原水通过横向孔13进入L型进水旁路14然后进入第二锥形管,第二锥形管18内的钢珠被原水向上顶起,原水即进入到净水器内。

原水首先通过预处理滤芯,原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余氯等有害物质被拦截,可以较好的保护低压纳滤膜;经过预处理的水通过低压纳滤膜,净水通过滤芯中心管上的过水孔进入到净水通道内,废水通过细孔流进废水嘴接口内。

净水器内水压升高时,低压纳滤膜上的密封圈受压张开,与外壳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面,确保原水能完全通过低压纳滤膜,而不会从低压纳滤膜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外壳;3、中心管;4、顶盖;5、预处理滤芯;6、低压纳滤膜;7、中部密封圈;8、密封圈;11、进水口;12、L型进水通道;13、横向孔;14、L型进水旁路;15、第一锥形管;16、钢珠;17、第一限位档杆;18、第二锥形管;19、第二限位档杆;21、过水孔;22、净水通路;23、净水出水口;24、废水出水口;25、细孔通道;26、净水出水口接口;27废水出水口接口;31、活塞筒;32、活塞杆;33、活塞头;34、手柄;35、活塞空腔;36、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非限制性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适当改变结构、连接关系、材料、参数、尺寸、工艺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应当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使用低压纳滤膜的便携式净水器,下部为底座1,低压纳滤膜6设在底座1以上,外壳2与底座1连接,顶盖4安装在外壳2上部。

底座1包括进水口11和L型进水通道12,L型进水通道12上设有第一单向装置,再通过横向孔13连接到第二单向装置,第二单向装置的下游是低压纳滤膜6。

第一单向装置包括与L型进水通道12连通的第一锥形管15,第一锥形管15中放有钢珠16,钢珠上部设有第一限位档杆17(用于限制钢珠16被向上顶起的移动幅度)。类似地,第二单向装置包括与L型进水旁路14连通的第二锥形管18,第二锥形管18中也放置钢珠16,其上方设有第二限位档杆19。

底座1中部是加压组件,加压组件外侧套接中心管3,中心管3外部设置预处理滤芯5和低压纳滤膜6。

第一单向装置的下游方向与加压组件连接。第二单向装置的下游方向与预处理滤芯5连通。

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活塞筒31(固定在底座1中部的)、活塞杆32及活塞头33,向外拉动活塞杆32后活塞筒31内部形成活塞空腔35(与第一锥形管15及L型进水旁路14连通)。

第一锥形管和第二锥形管在设置时采用大口朝上、小口朝下的方向,在锥形管内放置钢珠,钢珠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与锥形管的内壁面自然密封。在锥形管的上部设置限位挡杆以限制钢珠向上运动的幅度,确保钢珠不会脱离锥形管的范围。

预处理滤芯5的下游是低压纳滤膜6。低压纳滤膜6具有废水出水端和净水端。低压纳滤膜6的内侧与中心管3贴合,中心管3具有过水孔21,中心管3的内侧是活塞筒31的外侧面。低压纳滤膜6产出的净水通过由净水端进入过水孔21,然后进入中心管3与活塞筒31的外侧面之间构成的净水通道22。

顶盖4具有净水出水口23和废水出水口24,废水出水口24通过细孔通道25连接到低压纳滤膜的废水出水端。净水出水口23连接到净水通道22。

此外,活塞筒31与底座1之间通过密封圈8实现密封,活塞头33与活塞筒3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8,预处理滤芯5与底座1之间设有密封圈,其他组件之间的连接处也设有密封圈。低压纳滤膜6的外侧与外壳2内壁之间设有中部密封圈7。

密封方面当活塞筒31在向上运动时,与L型进水旁路14配合的钢珠16由于负压而向下挤压第二锥形管18,实现L型进水旁路14端密封;此时与L型进水通道12配合的钢珠16由于大气压差,钢珠16被向上提起,实现进水。优选地,L型进水通道12和L型进水旁路14在均采用橡胶管路与钢珠16实现端密封配合。

为了确保低压纳滤膜能够具有足够的运行压力,低压纳滤膜6的废水出水端通过内径1.2mm的细孔通道25连接到废水出水口24,通过细孔升压的原理确保低压纳滤膜6具有足够的水压,为低压纳滤膜提供工作压力。

由于细孔通道25的内径的选择起到除排水外进一步的升压作用,低压纳滤膜(DF膜)能够正常运行,无需额外增压装置,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同时能够保留水中的矿物质。

使用时,向上拉动手柄34,活塞杆32向上运动,活塞筒31内产生出现活塞空腔35,出现负压,第一锥形管15内的钢珠被向上顶起,而第二锥形管18内的钢珠在负压作用下向下压住锥形管内壁,原水进入到活塞空腔35中。

向下推动手柄34,活塞杆32向下运动,活塞空腔35中的水被压缩产生水压,水压把第一锥形管15内的钢珠向下压紧在锥形面上实现密封,原水通过横向孔13进入L型进水旁路14然后进入第二锥形管,第二锥形管18内的钢珠被原水向上顶起,原水即进入到净水器内。

原水首先通过预处理滤芯,原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余氯等有害物质被拦截,可以较好的保护低压纳滤膜;经过预处理的水通过低压纳滤膜,净水通过滤芯中心管上的过水孔进入到净水通道内,废水通过细孔流进废水嘴接口内。

净水器内水压升高时,低压纳滤膜上的密封圈受压张开,与外壳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面,确保原水能完全通过低压纳滤膜,而不会从低压纳滤膜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手工加压即可制水,无需增压装置即可使用低压纳滤膜,在有效去除原水中有害物质同时保留水中的矿物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