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萃取槽用的进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17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萃取槽用的进液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萃取槽用的进液机构。



背景技术:

在稀土加工行业中,涉及到萃取工序时,常规的进料方式为直接进料,容易导致压力不稳、速度不好控制,其浓度也不均匀,使之达不到相应的萃取效果,严重时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较为高级的也有采用压力表连接电脑控制中心,利用气体加气增压或排气减压,工艺较为复杂,成本投入相对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萃取槽用的进液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萃取槽用的进液机构,包括圆筒,所述圆筒顶部开口内设有固定环,该圆筒底部设置有圆形密封板,且位于固定环与密封板之间的圆筒内壁上还水平设有多根支撑杆,其中密封板上均匀设置有呈圆台状且倒扣设置的出液孔,所述固定环内设有液体缓冲机构,该液体缓冲机构底端悬空在圆筒内部,所述液体缓冲机构包括大漏斗、小漏斗及卡环,其中小漏斗位于大漏斗内,且两者顶端之间设置有卡环,所述大漏斗底部为密封设置,且大漏斗侧壁还上均匀设有溢流孔。

优选的,所述大漏斗、小漏斗及卡环三者之间为一体设置,其中小漏斗底端高于大漏斗底端水平面,其中位于最下方的溢流孔不低于小漏斗底端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数量不少于三根,且支撑杆的其中一端与圆筒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大漏斗外弧壁相适配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紧贴在大漏斗的外弧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及密封板与圆筒之间均为一体设置,且固定环与圆筒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体缓冲机构对液体进行缓冲,且经过缓冲后流入圆筒内的液体在通过出液孔流入萃取槽内,由于出液孔呈圆台状使得从出液孔流出的液体不会呈冲击力较强的线束状,那么下落的液体也就不会对萃取槽内起到较大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在无需外力的情况下实现了保证进液速度均匀及压力的稳定,从而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筒,2、固定环,3、密封板,4、支撑杆,5、出液孔,6、液体缓冲机构,7、大漏斗,8、小漏斗,9、卡环,10、溢流孔,11、弧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萃取槽用的进液机构,包括圆筒1,所述圆筒1顶部开口内设有固定环2,该圆筒1底部设置有圆形密封板3,且位于固定环2与密封板3之间的圆筒1内壁上还水平设有多根支撑杆4,其中密封板3上均匀设置有呈圆台状且倒扣设置的出液孔5,由于出液孔5呈圆台状使得从出液孔5流出的液体不会呈冲击力较强的线束状,那么下落的液体也就不会对萃取槽内起到较大的冲击力,所述固定环2内设有用于对液体起到缓冲作用的液体缓冲机构6,该液体缓冲机构6底端悬空在圆筒1内部,所述液体缓冲机构6包括大漏斗7、小漏斗8及卡环9,其中小漏斗8位于大漏斗7内,且两者顶端之间设置有卡环9,所述大漏斗7底部为密封设置,且大漏斗7侧壁还上均匀设有溢流孔10,从小漏斗8倒入的液体会逐渐将大小漏斗之间所构成的空腔填充满,并从溢流孔10排出,并且大漏斗7的侧壁为倾斜状,这也就使得从其侧壁溢流孔10流出的液体的覆盖面积得到了增大,减小了对密封板3中单一位置的冲击力,也使得液体的散落更为均匀。

所述大漏斗7、小漏斗8及卡环9三者之间为一体设置,其中小漏斗8底端高于大漏斗7底端水平面,其中位于最下方的溢流孔10不低于小漏斗8底端水平面,从小漏斗8倒入的液体会逐渐将大小漏斗之间所构成的空腔填充满,并从溢流孔10排出,以此达到对液体起到缓冲的目的。

所述支撑杆4数量不少于三根,且支撑杆4的其中一端与圆筒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大漏斗7外弧壁相适配的弧形缺口11,所述弧形缺口11紧贴在大漏斗7的外弧壁上,多根支撑杆4能对液体缓冲机构6起到定位作用的同时,还不会挡住从溢流孔10下落的液体,所述固定环2及密封板3与圆筒1之间均为一体设置,且固定环2与圆筒1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