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845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学实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往往需要很多实验的验证,才能在人体上用于治疗,药学实验往往需要固液混融或两种以上液体进行溶解,因此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是一个很重要的医疗设备。

现有的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采用振动式装置,振动混融,容易造成液体的飞溅,对仪器和实验研究人员都存在伤害隐患,且震动速率低,无法进行加热,很大程度影响了混融的效果跟速率,很大程度增加了实验研究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混融速率低,混融效果差,不能加热,实验研究人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包括控制面板、试管、试管支架、试管塞、中心转轴、混融容器盖、加热板、混融容器、底座、电机、联轴器和合页,所述加热板固定安装在混融容器内壁四侧位置,且加热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混融容器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混融容器盖与混融容器之间通过合页铰接,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底座外侧,所述中心转轴与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内腔中心位置,所述试管塞嵌入安装在试管管口处。

优选的,所述中心转轴上滑动安装有两个试管支架。

优选的,所述试管支架上等间距设置有八个大小一样的孔洞,且该孔洞大小与试管的管径大小相匹配,该孔洞内侧安装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混融容器盖内侧与混融容器上端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四角位置安装有橡胶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设有加热板和试管支架,且试管支架上设有八个孔洞,能够使多个试管同时进行混融,能够快速的将固液、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混融,提高了混融效率,减轻了实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且混融容器盖与混融容器的的闭合,能防止液体的飞溅,保护实验研究人员的安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面板,2、试管,3、试管支架,4、试管塞,5、中心转轴,6、混融容器盖,7、加热板,8、混融容器,9、底座,10、电机,11、联轴器,12、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试管2、试管支架3、试管塞4、中心转轴5、混融容器盖6、加热板7、混融容器8、底座9、电机10、联轴器11和合页12,加热板7固定安装在混融容器8内壁四侧位置,且加热板7与控制面板1电性连接,加热板7的内部设有加热丝,与市面上普通的加热丝结构功能相同,混融容器8固定安装在底座9的顶部,混融容器盖6与混融容器8之间通过合页12铰接,控制面板1安装在底座9外侧,中心转轴5与电机10之间通过联轴器11转动连接,电机10固定安装在底座9内腔中心位置,试管塞4嵌入安装在试管2管口处。

进一步的,中心转轴5上滑动安装有两个试管支架3,两个试管支架3之间的高度差可以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试管2;

进一步的,试管支架3上等间距设置有八个大小一样的孔洞,且该孔洞大小与试管2的管径大小相匹配,该孔洞内侧安装有橡胶圈,防止高速转动混融过程中,因碰撞,对试管2的损坏;

进一步的,混融容器盖6内侧与混融容器8上端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用于提高混融容器8的密闭性,防止意外发生对实验研究人员的伤害;

进一步的,底座9底部四角位置安装有橡胶防滑垫,用于增加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时,首先需对整个用于药学实验的混融装置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先将该仪器安放在平稳的地方,再将需要混融的对象,倒入试管2中,把试管塞4塞入试管2管口,把准备好的试管2放入试管支架3上的孔洞中,试管支架3上设有八个孔洞,能够使多个试管2同时进行混融,能够快速的将固液、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混融,提高了混融效率,把混融容器盖6闭合在混融容器8上,使两者吻合,通过对控制面板1的操作,开始电机10进行工作,同时可以选择开启加热板7进行加热,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加热温度,待混融完成,打开混融容器盖6,取出试管2,进而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混溶操作流程。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