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53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



背景技术:

滚筒洗衣机上盖板通常采用多块塑胶板框组合而成,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热熔胶对塑胶板进行涂覆后粘接,由于热熔胶需要冷却后才能固化,打胶后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才能保证粘接强度达到要求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生产线通常是人工进行涂覆热熔胶,涂覆完成后放置于工作台上,待冷却完成后再运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后续加工,冷却过程挤占大量空间,影响连续生产效率,同时空气中冷却也会使热熔胶的挥发分散发到空气中,不利于工人的健康。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具备冷却功能的生产线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

所述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包括环形输送装置、热熔胶喷涂机和冷却装置;所述环形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轨道和设置于环形轨道上的多个输送车;所述输送车包括车架、驱动装置和托盘;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车架中,用于驱动车架沿环形轨道运行;所述托盘设置于车架顶部;所述输送车的前端设置有朝向前进方向的V形导板;所述热熔胶喷涂机设置于环形轨道的直线区域,安装于环形轨道外侧的工作台上;冷却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冷却装置括冷却罩和气体循环系统;所述冷却罩环绕设置与环形轨道上,其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防静电门帘;所述气体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冷却罩的内壁上多个吹气口和设置于冷却罩两端的排气风扇;所述各吹气口通过进气管与设置于冷却罩外的气泵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环形冷却管;所述排气风扇与排气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的驱动电机、传动系统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传动系统与驱动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出口处的环形轨道外侧设置有卸料机械臂。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环形轨道上的各输送车对台面板进行运输;同时在工作台上利用热熔胶喷涂机对产品进行喷涂作业;喷涂完毕后的产品放置于输送车上,由输送车依次将完成的产品沿环形轨道输送至冷却装置中进行冷却;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冷却过程产品都不长时间停留,保持了生产的连续性,不占用工作台的空间进行冷却;冷却装置可以通过加速空气循环流动的方式来提高冷却效率,同时及时的将挥发气体通过排气管道导出,减少有害气体对工人健康的损害;通过在冷却罩上设置抗静电门帘,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却罩内的气味外泄,并及时消除静电;通过在输送车前端设置V形导板,可以在车体通过门帘时,将门帘向两侧分开,防止门帘对放置于托盘上的产品造成污染或者碰撞;通过进一步的在冷却装置出口处设置卸料机械臂,可以及时的将冷却完毕的产品取下,不占用输送车托盘,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中输送车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中输送车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包括环形输送装置、热熔胶喷涂机和冷却装置;所述环形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轨道1和设置于环形轨道1上的多个输送车2;所述输送车2包括车架21、驱动装置和托盘22;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车架21中,用于驱动车架沿环形轨道运行;所述托盘22设置于车架21顶部;所述输送车2的前端设置有朝向前进方向的V形导板23;所述热熔胶喷涂机3设置于环形轨道1的直线区域,安装于环形轨道1外侧的工作台4上;冷却装置设置于工作台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冷却装置括冷却罩5和气体循环系统;所述冷却罩5环绕设置与环形轨道1上,其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防静电门帘51;所述气体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冷却罩5的内壁上多个吹气口52和设置于冷却罩两端的排气风扇53;所述各吹气口52通过进气管与设置于冷却罩5外的气泵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环形冷却管;所述排气风扇53与排气管道54连通。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面板快速打胶环形生产线体,不同于实施例1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的驱动电机、传动系统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传动系统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出口处的环形轨道外侧设置有卸料机械臂6。

以上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进行的部分改进,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